1。
(东)某小组同学探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与沉淀转化方向之间的关系。
已知:试剂A 试剂B 试剂C 加入盐酸后的现象实验Ⅰ说明BaCO 3全部转化为BaSO 4,依据的现象是加入盐酸后, 。
② 实验Ⅱ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 实验Ⅱ说明沉淀发生了部分转化,结合BaSO 4的沉淀溶解平衡解释原因: 。
(2)注:其他条件不变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其浓度有关。
① 实验Ⅲ证明了AgCl 转化为AgI ,甲溶液可以是 (填序号)。
a. AgNO 3溶液b. NaCl 溶液c. KI 溶液② 实验Ⅳ的步骤ⅰ中,B 中石墨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③ 结合信息,解释实验Ⅳ中b <a 的原因: 。
④ 实验Ⅳ的现象能说明AgI 转化为AgCl ,理由是 。
(3)综合实验Ⅰ~Ⅳ,可得出结论: 。
2。
(西)文献表明:相同条件下,草酸根(C2O42-)的还原性强于Fe2+。
为检验这一结论,完成如下实验。
资料:i.草酸(H2C2O4)为二元弱酸。
ii.三水三草酸合铁酸钾为翠绿色晶体,光照易分解。
其水溶液中存在:iii. FeC2O4-2H2O为黄色固体,微溶于水,可溶于强酸。
【实验1】通过Fe3+和C2O42-在溶液中的反应比较Fe2+和C2O42-的还原性强弱。
(l) C2O4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2)取实验1中少量晶体洗净,配成溶液,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
继续加入硫酸,溶液变红,说明晶体中含有+3价的铁元素。
加硫酸后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3)经检验,翠绿色晶体为设计实验,确认实验1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操作和现象是。
实验l中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是。
(4)取实验1中的翠绿色溶液光照一段时间,产生黄色浑浊且有气泡产生。
补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实验2]通过比较H2O2与Fe2+、C2O42-反应的难易,判断二者还原性的强弱。
(5)证明Fe2+被氧化的实验现象是。
(6)以上现象能否说明C2042-没有被氧化。
请判断并说明理由:(7)用FeC13溶液、K2C2O4溶液和其他试剂,设计实验方案比较Fe2+和C2O42-的还原性强弱。
画出装置图并描述预期现象:。
3。
(海))某实验小组对FeCl3分别与Na2SO3、NaHSO3的反应进行探究。
(1)配制FeCl3溶液时,先将FeCl3溶于浓盐酸,再稀释至指定浓度。
结合化学用语说明浓盐酸的作用:。
(2)甲同学探究实验I的电极产物。
①取少量Na2SO3溶液电极附近的混合液,加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产生了24SO-。
②该同学又设计实验探究另一电极的产物,其实验方案为。
(3)实验I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乙同学的实验】乙同学进一步探究FeCl3溶液与NaHSO3溶液能否发生反应,设计、完成实验并记录(4)乙同学认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产生原因有两种可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②的可能原因。
①Fe3++33HSO-Fe(OH)3 +3SO2;②。
(5)查阅资料:溶液中Fe3+、23SO-、OH-三种微粒会形成红色配合物并存在如下转化: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角度解释1~30 min的实验现象:。
(6)解释30 min后上层溶液又变为浅红色的可能原因:。
【实验反思】(7)分别对比I和II、II和III,FeCl3能否与Na2SO3或NaH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有关(写出两条)。
4。
(丰)某小组研究FeCl 3与Na 2S 的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a实验b实验cFeCl 3 体积 5 mL 10 mL 30 mL实验 现象产生黑色浑浊,混合液pH=11.7黑色浑浊度增大,混合液pH=6.8黑色浑浊比实验b 明显减少,观察到大量黄色浑浊物,混合液pH=3.7I. 探究黑色沉淀的成分查阅资料:Fe 2S 3(黑色)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FeS (黑色)在空气中易变质为Fe(OH)3 设计实验:分别取实验a 、b 、c 中沉淀放置于空气中12小时,a 中沉淀无明显变化。
b 、c 中黑色沉淀部分变为红褐色。
(1)① 同学甲认为实验a 中黑色沉淀为Fe 2S 3,实验b 、c 的黑色沉淀物中既有Fe 2S 3又有FeS ,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② 同学乙认为实验b 的黑色沉淀物中有FeS 则一定混有S ,理由是_________。
③ 设计实验检验b 的黑色沉淀物中混有硫。
已知:硫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
实验证明了b 中黑色沉淀混有S ,试剂a 是_____,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II. 探究实验a 中Fe 3+与S 2-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 经查阅资料,可能的原因有两种:原因1:pH 影响了Fe 3+与S 2-的性质,二者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原因2:沉淀反应先于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导致反应物浓度下降,二者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设计实验:电极材料为石墨(2)①试剂X 和Y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认为若右侧溶液变浑浊,说明Fe 3+与S 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是否合理?说明理由_______。
③乙进一步实验证明该装置中Fe 3+与S 2-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
④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
加入95%酒精 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试剂a观察现象0.1 mol/L FeCl 3pH=1.725 mL 0.1 mol/L Na 2S pH=12.2e -盐桥Y 溶液石墨石墨X 溶液III. 探究实验c 随着FeCl 3溶液的增加,黑色沉淀溶解的原因实验1 实验2(3)①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1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
②结合化学平衡等反应原理及规律解释实验2中现象相同与不同的原因______。
5。
(石)某实验小组对KSCN 的性质进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试管中试剂实验 滴加试剂现象Ⅰⅰ.先加1mL 0.1 mol/L FeSO 4溶液ⅱ.再加硫酸酸化的KMnO 4溶液 ⅰ.无明显现象 ⅱ.先变红,后褪色 Ⅱⅲ.先加1mL 0.05 mol/L Fe 2(SO 4)3溶液 ⅳ.再滴加0.5 mL 0.5 mol/L FeSO 4溶液ⅲ.溶液变红ⅳ.红色明显变浅(1)SCN -存在两种结构式,分别为N≡C—S -和S=C=N -,SCN -是二者的互变异构的混合物,请写出N≡C—S -的电子式 。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SO 4溶液显酸性的原因 。
(3)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Ⅰ溶液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针对实验Ⅰ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小组同学认为是 SCN -被酸性KMnO 4氧化为SO 42-,并设计如 右图实验装置证实了猜想是成立的。
其中 X 溶液是 ,Y 溶液是 ,检验产物 SO 42-的操作及现象是 。
(4)针对实验Ⅱ“红色明显变浅”的现象,实验小组进行探究。
甲同学查资料得知:当加入强电解质后,增大了离子间相互作用,离子之间牵制作用增强,即“盐效应”。
“盐效应”使Fe 3++SCN-[Fe(SCN)]2+平衡体系中的Fe 3+跟SCN -结合成[Fe(SCN)]2+的机会减少,溶液红色变浅。
乙同学认为SCN -可以与Fe 2+反应生成无色络合离子,进一步使Fe 3++SCN-[Fe(SCN)]2+平衡左移,红色明显变浅,而Mg 2+与SCN -难络合,于是乙设计了如下实验:FeS 2 mL 0.1 mol/L FeCl 3pH=1.7 固体溶解,闻到微量臭鸡蛋气味,溶液出现淡黄色浑浊。
固体立即溶解,闻到微量臭鸡蛋气味,溶液出现淡黄色浑浊 一段时间后固体溶解,闻到微量臭鸡蛋气味,溶液出现淡黄色浑浊2 mL 0.1 mol/L FeCl 32 mL pH=1.7盐酸 分别加入pH=1.7 Fe 2S 32mL 0.1mol/L KSCN 溶液由此推测,实验Ⅱ“红色明显变浅”的原因是。
(5)工业上测定钛铁合金中钛含量的其中一步反应原理是:以KSCN为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2(SO4)3+2NH4Fe(SO4)2===2Ti(SO4)2+(NH4)2SO4+2FeSO46。
(朝)某小组探究Na2SO3溶液和KIO3溶液的反应。
实验I:向某浓度的KIO3酸性溶液(过量)中加入Na2SO3溶液(含淀粉),一段时间(t秒)后,溶液突然变蓝。
资料:IO3-在酸性溶液氧化I-,反应为IO3- + 5I- + 6H+ = 3I2 + 3H2O(1)溶液变蓝,说明Na2SO3具有性。
(2)针对t秒前溶液未变蓝,小组做出如下假设:i.t秒前未生成I2,是由于反应的活化能(填“大”或“小”),反应速率慢导致的。
ii.t秒前生成了I2,但由于存在Na2SO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I2被消耗。
(3)下述实验证实了假设ii合理。
实验II:向实验I的蓝色溶液中加入_______,蓝色迅速消失,后再次变蓝。
(4)进一步研究Na2SO3溶液和KIO3溶液反应的过程,装置如下。
实验III:K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记录如下表:①K闭合后,取b极区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现象是。
②0~t1时,从a极区取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直接向a极区滴加淀粉溶液,溶液未变蓝。
判断IO3-在a极放电的产物是。
③结合反应解释t2~t3时指针回到“0”处的原因:。
(5)综合实验I、II、II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I、II,t秒后溶液变蓝,I中SO32-被完全氧化B.对比实验I、III,t秒前IO3- 未发生反应C.实验III中指针返回X处的原因,可能是I2氧化SO32-7。
(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硫酸亚铁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0.5 mol·L-1 FeSO4溶液时,将称量好的硫酸亚铁溶解于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溶液中,结合化学用语解释稀硫酸的作用。
该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
(2)进一步研究证实,黑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FeS。
Na2S 溶液呈碱性,FeSO4溶液与其反应不生成Fe(OH) 2而生成FeS的可能原因是。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步骤ⅱ中溶液变红的原因:、。
(4)甲同学探究步骤ⅲ中溶液褪色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设:a. Fe3+ 被H2O2还原b. SCN- 被O2氧化c. SCN-被H2O2氧化乙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认为假设b不成立,他依据的现象是。
甲同学利用上述部分试剂,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假设c成立。
请将以下实验操作及现象补充完整。
(5)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硫酸亚铁放入装置A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