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书写格式1.封面要求各实践环节报告封面统一由教务处设计制作,请到各学院教务员处领取。
2.内容要求1)实习报告、毕业调查报告、科研实践报告和专业综合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实习项目、指导教师、目的与要求、实习内容、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和总结等方面;2)课程设计、课程论文和课题设计内容由指导教师根据自身课程特点确定;3)具体内容格式可参照附表,要求字迹工整,填写认真(填写时括号中的说明内容应删除)。
3.评阅要求各实践环节报告均应有教师评语,批阅教师签名,批阅日期,教研室主任意见,红笔批阅。
4.格式与装订各实践环节报告内容均用A4纸填写,内容手写打印均可,左侧装订。
如打印:一级标题字体黑体,字号四号;二级以下标题和内容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号;单倍行距。
ﻬ实习日记建筑物),(防洪墙坐落在土基上,它在2010年8月21日丹东历史上第二大洪水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防洪墙还兼具排涝的功能)知道了防洪墙的构造,以及在防止洪水蔓延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下午又顺便参观了抗美援朝历史纪念馆了解了抗美援朝的经过,以及中朝两国之间历来浓厚的友谊。
进行了自我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懂得了国防的重要性。
在馆内我们随便参观了一些战争照片,明晓了和平的来之不易,我们要懂得先爱国再爱学习,用知识来报效祖国。
天气:晴实习地点:铁甲水库、太平水库、友谊灌区经过了昨天“旅游式”的实习,今天我们整装来到了真正的实习目的地——水库。
首先到达的是北纬40°03′,东经124°10′的铁甲水库,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溢洪道的形式,知道了铁甲水库的溢洪道为正堰开敞式结构,见到了弧形闸门,并对它的结构有所了解,学会了使用弧形闸门的诸多好处。
随后我们来到了主坝处,同学们走在长长地主坝上忙碌地记着笔记,有关专业人员也在对主坝的各个部位不停地进行着详细讲解,在这里我掌握了迎水坡与背水坡的不同作用,对它们两个部位的防护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措施,迎水坡的防护要考虑到水流的推力与液体的浸泡,背水坡的防护主要是防止土壤被降雨冲刷导致坝体失稳。
经过了长长地主坝,我们来到了水电站进水口,在这里有两口竖井,它们常年开放,只有当检修水电站时才将其关闭。
同时在这里我们眺望了铁甲水库的副坝,并听取了王老师对一般副坝的作用以及副坝在洪水时如何发挥泄洪的作用进行的详细讲解。
随后我们走下主坝,来到了水电站,隔着建筑物我们听取了专业人员对电站如何引水、如何发电、如何排水的详细讲解。
中午老师们和我们一起在友谊灌区管理处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下午12点我们又坐车前往太平水库,在这里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将其与大型水库——铁甲水库进行仔细的比较,另外一个就是参观双重作用的铺盖。
之后我们便来到了友谊灌区,有关人员首先带领我们参观了渠首工程橡胶坝,听取了橡胶坝的放置位置选择,来洪水时和无洪水时橡胶坝的不同作用原理,并对橡胶坝的优缺点做了公平的评价,我们又自行参观了消力池的组成构造,在王老师与刘老师的介绍下我们还明晓了冲沙闸的工作原理与泄洪时重要作用。
然后我们跟着专业人员到达了安放水泵的地下室,在这里,张老师对友谊灌区的水泵做了解说,并利用自己的所学给我们讲解了一般水泵的工作原理以及不同水泵之间的区别处与相似点。
走出渠首工程,我们来到了进水闸,这儿的进水闸是3孔结构,开敞式,平板铸铁闸门,离进水闸不远就是隧洞,它是浆砌石拱形结构,张老师和专业人员对这两个建筑物进行了讲解。
离开了进水闸,我们一路走来下一个建筑物是广胜跌水,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我知道了广胜跌水由节制闸、跌水和消力池组成,并记录了他们各自的作用。
再往下走是倒虹吸,两孔,老师给我讲解了倒虹吸的使用范围和缺点,有关人员对倒虹吸也进行了较为认真的解说。
今天的最后一站是五联干渡槽,这个渡槽是领我们实习做讲解老师亲自设计的,因此在他来说,此次讲解较为容易,他讲解的相当仔细,渡槽的使用区域、使用特点、使用原理都被我们所完全掌握。
今天是实习最为辛苦的一天,也是学到知识比较丰富的一天,晚上回到宾馆,我被累的早早就休息了,但是自我感觉像这样的学习才有实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进行学习比一味地苦读书本不知要强多少倍,很是期待明天也是这样的一天。
天气:晴实习地点:友谊干渠渡槽、罗圈背水库、杜屯拦河闸、杜屯提水站、丹东市沿海防潮堤今天是本次实习的最后一天,早上吃过早餐,同学们就坐上了大巴车,等待着前往实习目的地——罗圈背水库。
今天的我比较高兴,因为下午就要去梦中想了很多次的的大海边了,心里是压抑不住的激动。
首先,我们来到了友谊干渠,这儿有2孔进水闸门,后俩我们便来到了位于东经123°30′,北纬40°2′的罗圈背水库,这个库区的植被良好,水库周围全是山体,经有关人员说来,山石为混合花岗岩,岩性单一,属中硬场地类型。
和昨天的顺序几乎差不多,我们首先参观了溢洪道,竖井,在专业人员的讲述下,我知道了本水库溢洪道是开敞式正堰结构,3孔弧形闸门,堰面曲线是克—奥II型曲线剖面。
拦河坝是浆砌石重力坝,消能形式为挑流式消能,(在消流建筑物下方我们尚能清晰地看到池底被上次的泄洪所冲刷出的深坑)。
之后我们便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走下了大坝,来到了发电站,这里的发电站在加固后共有4台机组,总装机1600kw。
中午我匆匆吃过午饭便来到大巴车旁等待着出发,两点左右我们出发前往丹东沿海,半路上我们又参观了杜屯拦河闸与提水站(这里的拦河闸是平板式,利用钢丝绳将其起吊)在那里首先由专业人员给我们讲解了防潮堤的建筑构造以及作用,然后我们便自行散开到海岸边去玩耍,见到了大海,我的心情格外激动,站在海边我畅想自己的心正在随着海水慢慢远去。
一天的实习又在忙碌中结束了,这个结束也预示着本次丹东实习接近尾声,明年天就要回学校了,在宾馆忙着收拾行李,同学们都在进行着娱乐项目。
回去好好学习,争取以后能在水利单位找到个工作,就再也不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大的遗憾了。
提倡使用防洪墙。
防洪墙还同时具有排涝功能(丹东境内的防洪墙,位于鸭绿江岸边,墙上具有直立式水位尺,鸭绿江在丹东处水位尺起点高程为7.0m,1995年洪水位水位线为8.80m,设计100年洪水水位线为9.68m。
所有的数据均是以黄海为基准面)。
铁甲水库于1958年9月动工兴建,1965年竣工,设计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是以灌溉、防洪为主,兼顾发电、养育、城镇供水等综合利用的水库。
总库容为3.56亿m3,工程设计灌溉面积20万亩,城镇供水1500万m3,养鱼面积1.4万亩,年平均发电量425kwh。
枢纽工程包括主坝、副坝、溢洪道、输水洞和电站。
主坝是粘土心墙,坝长577m,顶宽8m,最大坝高25.3m,是一座典型的重力坝。
副坝是粘土斜墙铺盖坝,坝长499m,顶宽4.4m,最大坝高15.2m。
溢洪道是5孔弧形闸门,最大泄流量1537m3。
(大中型水库一般使用弧形闸门,主要是利用迎水面的弧形来分散水的压力,从而保护闸门不受损坏,另外,弧形闸门提起的时候也较为容易。
)主坝迎水坡的坡底由混凝土防护,坡顶由干砌石防护,背水泼从坡底到坡顶的防护物——石砾,粒径由小到大主要起保护护坡土壤不受冲刷的作用。
有的小型水库并没有溢洪道,其利用输水洞来进行调洪。
输水洞的洞径为5.2m,最大泄流量是52.5m3/s,并且是无压出流。
当水库低于灌区时,需要使用泵站提水,再利用输水管将水引到灌区,这儿的竖井是无压井,并且是发电站的进水口,到冬天的时候竖井需要关上。
电站只有在发洪水时才发电,平时时间并不发电。
太平水库在1956年3月兴建,同年7月完工,河道的比降是5.77%,与铁甲水库相比较,两者的不同点如下:他们都是土坝,但是太平水库没有电站,是一个均质坝,输水洞只有一孔闸门,大坝迎水面护坡共三层,最底层是反滤布,中间是沙砾,最上层是现浇混凝土,背水坡是碎石和干砌石。
溢洪道是7孔平板闸门,双吊点,螺杆式启闭机,是一座实用堰。
另外太平水库具有盖重(盖重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另外盖重还具有增加主坝中的作用,防止大坝在地震时遭受破坏)。
友谊灌区渠首工程包括挡水坝、冲沙闸、进水闸三个部分。
挡水坝的作用是抬高水位,满足灌区水位要求。
冲沙闸的作用是利用水流带走上游淤积的泥沙,增加拦蓄水量。
进水闸的作用是调节进水流量,满足灌区流量要求。
而橡胶坝可以分为充气式橡胶坝和充水式橡胶坝。
友谊灌区所使用的是充水式橡胶坝。
(在灌溉期间,将橡胶坝充水以抬高水位,满足灌区水流量的要求,在汛期,把橡胶坝内的水排空,恢复原水位用来泄洪)这座渠首橡胶坝建于1976年,设计灌溉面积13万亩。
冲沙闸为2孔,每孔净宽2.0m。
进水闸为3孔,每孔净宽2.5m,属于开敞式铸铁平板闸门。
隧洞为浆砌石拱形结构,洞底的比降为1/650,设计过水流量为29.7m3/s。
(隧洞是水工建筑物中一种常见的结构,它可以将水流从交通道路下通过而不影响交通) 广胜跌水由节制闸、U型槽衔接段,跌水、跌水上交通桥、消力池组成(广胜跌水采用倾斜式,宽为7.0m,跌差为2m,消力池长度为10m,消力坎高度为0.5m)倒虹吸设计为2孔矩形涵洞,孔径为2.2×2.6m,设计过水流量为23.9m3/s,总长度为66m,由进出口检修闸门,进出口U型槽连接段,进出口倾斜段,水平段等部分组成。
五联干渡槽槽身采用混凝土矩形结构,进口节制闸为3孔,每孔净宽 2.0m,修建节制闸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五联干引入干渠的水流流向上游渠道。
(渡槽全长54m,由进口段、槽身段、出口段组成,其中进口段长度为13m,槽身段长度为22m,出口段长度为19m。
渡槽槽身采用混凝土矩形结构,净宽5.6m,净高2.5m,设计流量为23.08m3/s)友谊干渠渡槽是一座梁式U型钢筋混凝土渡槽,总长50m,10m一个缝,主要是为了增加结构拉力,进水闸为2孔平板闸门。
对着进水闸的是暗洞,暗洞长650m,属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暗洞的修建解决了淤积与水质污染问题,共是2m高,4.2m宽,每100m一个排气孔,每150m一个检修井。
罗圈背水库兴建于1970年9月,1972年10月大坝主体完工并拦蓄洪水。
1975年完成电站机组安装,投入正常发电,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
该水库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兼顾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总库容为5406万m3,所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960mm,年平均蒸发量为1150mm。
水库坝址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库区植被较好,水库的淤积量较小,库区基岩无大构造问题,分水岭高且厚,不会发生渗漏及库岸滑动及崩塌现象。
罗圈背水库由拦河坝、溢洪道、输水洞、电站四部分组成。
拦河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加固后坝长249.65m,坝顶宽9.3m,最大坝高40.0m,防浪墙高1.2m,河道平均比降6.07%,外包钢筋混凝土,最大底宽3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