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课
————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新物质生成 ———新分子生成
无
有
无 新分子、 ————
有
新原子生成
原子重新组合
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物 理变化中不一定同时伴随化学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 沸点、 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 展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物质的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毒 性、酸性、碱性等
节 日 焰 火
燃 烧
钢 铁 生 锈
千姿百态的物质间,存 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 变化着。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日常 生活中的物质的变化吗?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纸剪成条
变化前 :纸 变化后: 纸
纸燃烧
变化前:纸 变化后:二氧化碳和水等
物质变化后 没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变化后 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练习
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2、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锈
3、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4、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5、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 碳等
6、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 上出现一层水雾 7、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8、铜的熔点是1083℃ 9、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⑴
熔点和沸点(P8)
① 熔点:物质的熔化温度(固态变液体) 如:固态的冰在0℃时会熔化成液态的水,即冰 的熔点为0℃。 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态变气态)
如:液态水加热到100℃时会沸腾,即水的沸点 为100℃。(沸点会随着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101kPa的压强称为标准大气压,上述水的熔 点和沸点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测定的;若压强低于 101kPa,则水的沸点低于100℃。
D是物理性质,E是物理变化
实验1-2(P9)氧气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质
物理性质
氧气
化学性质
无色无味,密度比 支持燃烧,能与金属、 空气大 非金属等反应
二氧化碳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 烧,能使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
课堂练习及达标
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D ) A、有发光、发热现象 B、物质的状态或颜色发生变化 C、有气体放出或沉淀生成 D、有其它物质生成
例:
性质
汽油可燃烧
变化
汽油在燃烧
汽油易挥发
汽油挥发了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A是化学性质,B是物理性质。C是化学变化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A、火药爆炸 C、矿石粉碎
)
B、煤的燃烧 D、钢铁生锈
3、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冰融化成水 B、钢铁生锈 C、钢锭轧成钢条 D、蜡烛熔化
3、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 变化的是( B )
A、从矿山上开采矿石,再将矿石粉碎 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酒精蒸气在空气中燃 烧 C、钢锭轧成钢条,钢条又拉成钢丝 D、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1.把少量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 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 到变成澄清的溶液。
2.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
在两支试管的蓝色溶液中滴加氢氧 化钠溶液时都有蓝色沉淀生成。
实验【1-4】颗粒状石灰石 操作见课本6页 想象:有大量气泡产生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颜色改变、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吸热、放热、 发光等)。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联系
物理变化
宏观区 别 微观区 别 相互联 系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学习,我们知道物质的变化有千万 种,就本质而言只有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我们还学习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作业:课本十页,1、2、3、4
再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基本概念 本质区别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判断依据)
伴随现象
物质的外形,形状、状态发生 改变
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 吸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 产生沉淀等
相互联系 实例说明 辩证统一
化变中同时发生物变,物变中不一定发生化变
矿石粉碎,水蒸发,汽油挥发,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 轮胎爆炸等 火药爆炸等 1、化变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 成沉淀等现 象,但伴随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变,化变也不一定都有 明显现象。 2、燃烧一定是化变,爆炸不一定是化变。
化学变化
两种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往往同时发生,在化 学变化中,生成新物 质的同时,物质的状 态、形状、大小也改 变,所以同时也发生 了物理变化,但在物 理变化中,不一定发 生化学变化!
观察实验
1、水的沸腾 2、胆矾的研碎 3、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4、颗粒状的石灰石Biblioteka 【实验1-1】水的沸腾 操作: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受到科学态度和 科学方法的培养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 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 2在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能够初步区分哪 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3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使 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现象:
试管中的水沸腾并逐渐减少,玻璃片上出现 小水珠。
【实验1-2】蓝色的块状胆矾 操作:
取少量胆矾(又叫蓝矾)放在研钵内,用 研杵把胆矾研碎。
现象: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细小蓝色粉末。
【实验1-3】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操作:
⑵
密度(P8)
密度的单位 固体或液体:kg/m3 或 g/cm3 气 体:g/L 或 g/mL
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ρ=
m V
密度越大的物质,即单位体积内的质量越大。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物理性质不需要 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 中表现出来的。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 “易”、“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 性的用语。 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 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