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区域衣业发展一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核心突破】核心要点一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因素条件和布局【归纳总结】1.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及成因(1)气候。
①相对于地形、土壤等来说,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地区气候特征及成因:海陆位置——亚欧天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温带季风气候纬度高]纬度位置冬季寒挣,夏季溫暖跨纬度大-*胯瓏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无霜期从南部的1閃天到最北部的80天左右③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下图)。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农作物生长的需求,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要适应环境,多为喜凉品种,如甜菜。
(2)地形。
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从而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如下表所示: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分析2.3.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方法技巧】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 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创汇农业基地之一。
该地区水热条件配合良好,作物、蔬菜、瓜果产量高;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 水运、铁路和航空等交通方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等。
2.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道路、生产生活用水、电力和广播电视的建设。
(2)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和畜牧养殖业,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绿化山坡,防治水土流失。
有计划地对村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净化人居环境。
逐步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实现资源节约。
对农村居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节约土地。
(4)壮大集体经济:搞好资源开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吸引外来投资。
(5)协调抓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强村民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素质。
倡导科学文明新风,教育村民移风易俗,改变卫生习惯。
加强村级组织自身建设。
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支持,构建和谐新村。
维护社会大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改善群众就医难状况。
拓宽劳务输出主渠道,发展劳务经济。
【思考点拨】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2.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
试分别举例说明。
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典题探究】【例1】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
读“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4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图和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本区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并简要分析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试分析造成图中A 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A区域人口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或小)的原因B 区域人口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或小)的原因⑶ 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区解决生态问题的主要措施有造成该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为。
【针对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3题。
105°110°•铅锌A探■铜妙水电站•工业中心,;沙漠1.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 该地区葡萄品质优良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2.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B.以木材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核心要点二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归纳总结】1.建设商品粮基地要具备的条件(1)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2)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3)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4)交通运输方便。
2.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1)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人口较少,余粮多,可以提供更多的粮食作为商品粮;(2)宜农荒地数量很多,后备土地资源丰富;(3)黑土肥力很高;(4)夏季高温多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很大;(5)东北地区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利。
3.建设商品粮基地的好处(1)建设商品粮基地可以充分合理利用多种地域性条件,为粮食生产选择最适宜的自然环境;(2)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储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平衡粮食余缺有很大的作用;(3)合理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可减少粮食运输费用。
4.东北商品粮基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见下表【方法技巧】分析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
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主导性因素,这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活动提示】1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写表4. 12.在《地理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和地区分布。
根据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特点,讨论农业生产应怎样处理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由于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3.东北地区畜牧业分布较广,但是农区畜牧业在畜牧业总产值中仍占绝对优势。
这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相似。
(1)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2)结合《地理2》中学习的大牧场放牧业,为我国广大牧区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典题探究】【例2】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I鸡(]"002耶东北二省右效灌槪面机变化图1990-2002年东北三省灌漑用水献变化團(1)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②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③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④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A.①②B. ②③C. ②④D.①③(2)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①水土资源丰富②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③水资源呈东多西少的特点④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A.①②B. ②③C. ②④D.①③【针对练习】4.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一畜牧一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1)〜(2)题。
(1)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2)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C.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核心要点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发展方向【归纳总结】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1)问题: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表现: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严重等。
(3)成因: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对策及发展方向【方法技巧】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好,再加上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的优势。
【活动提示】1阅读表4. 2,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
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2.东北地区中部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
阅读表4. 3,比较中国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差异。
【活动提示】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
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
1.根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
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
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
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3.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典题探究】【例3】下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⑴.四个区域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林地和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D.沙漠、林地、草地、林地⑵.关于图示农业基地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大力开垦黑土和沼泽土,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依靠科技提高单产③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④淡化农业土地开发,使该地逐步转化为我国最大综合工业基地【针对练习】5.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