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提纲

送东阳马生序提纲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提纲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
二、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代文学家。

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朱元璋称他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写作背景:
三、主旨
作者通过自己年轻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优越条件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勤奋与专心与否,劝勉马生珍惜优越学习条件,用心专一,勤奋刻苦学习。

四、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段)讲述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
1层:(开头——遍观群书)写幼时求学借书抄录之难(求书之难)
2层:(既加冠——段尾)写成年求师叩问之难。

(求师之难)
第二部分(第2段)写从师求教道路之苦和生活之苦。

1层(当余之——久而乃和)写从师求教跋涉之难。

(道路之苦)
2层(寓逆旅——段尾)写衣食粗劣,生活俭朴。

(生活之苦)
第三部分:用对比手法休叙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

第四部分:点明此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五、解词:
1致:得到;
2假借:借;
3录:抄写、抄录;
4怠:懈怠,放松;
5走:跑;
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7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8硕:大;
9、叩:请教;
9援疑质理:援:引,提出,质:询问;10叱咄:训斥,呵责;
11礼愈至:至:周到;
12俟其欣悦:俟:等待;
13卒:终于;
14负:背着;
15箧:书箱;
16曳:拖着;
17屣:鞋子;
18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19舍:学舍、书馆;
20支:通“肢”肢体;
21穷冬:隆冬;
22媵人:指服侍的人;
23汤:热水;
24沃灌:浇洗;
25衾:被子;
26寓:寄居;
27逆旅:旅店;
28被:通“披”穿;
29腰:带在腰间;
30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31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32、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33、缊:旧絮;敝:破;
六、用原文语句回答
1、最能表现作者幼时勤奋精神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表明作者坚守信用,决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
(愿借原因,与“计日以还”照应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民敢稍逾约。

1、作者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表明叩问之师确实是德高望重的严师: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5、表现为拜访名师艰难远行的句子: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6、揭示精神追求战胜物质贫困的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七、理解问答
1、简单概括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衣食无忧无须奔波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2、作者写此文赠给马生的目的是什么?
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努力,争取学有所成。

3、选文从哪几方面来写作者成年后求学的艰难的?写自己青年时求学艰苦的用意是什么?
①求师之难道路之苦生活之苦
②与富家子弟形成对比,以表现“以中有足乐者”进而起到劝勉马生的作用。

4、写老师屋子“门人弟子填其室“有何作用?
烘托老师知名度高,求教的人多。

5、还书时,为什么“不敢稍逾约”?这体现了作者什么精神?
坚守信约讲究诚信
6、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
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远行百里,向先达虚心请教
7、宋濂的求学经历,告诉了马生什么道理?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宋濂的求学精神,我们还有哪些值得借鉴?
①在这篇文章里,宋濂以他的亲身实践和体会告诉马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辞辛苦,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②虽然时代不同,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别,但他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仍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

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好学,不慕富贵的精神和对后辈热情关怀和谆谆教导的态度,也都值得肯定。

8、读完本文后,联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业有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就的根源。

我们初中生更应该加倍努力,刻苦勤学为自己的人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创造辉煌的人生。

9、古人勤学的成语和典故
孙敬悬梁;苏秦刺股;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孙康映雪;
10、几句劝勉学习的句子: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的《满江红》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的《劝学》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的治学名联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自民间流传的《警世贤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