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未来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目录摘要 I 目录 II 第一章导论 1 1.1 什么是低碳经济 1 1.2 低碳经济的产生及目的 1 1.3 经济的重要意义和途径 2 第二章.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3 2.1 低碳经济 3 2.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解释 4 2.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外在压力 4 第三章.中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5 3.1 提高能源效率 53.2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53.3 引导消费者行为 6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74.1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8 4.2展望—低碳技术未来展望 8第一章.导论1.1什么是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2低碳经济的产生及目的1.2.1.由全球范围内严峻的环境问题引出的低碳经济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

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诤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到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1.2.2.低碳经济的目的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

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

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比27%,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稳定的增加。

1.3经济的重要意义和途径1.3.1.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1.3.2.发展低碳经济的四大途径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

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

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

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

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

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

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

8万吨标煤,减排约4。

5万吨二氧化碳。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

今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

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

要使戒除这一嗜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这只是“单维型”环保科普意识。

其实“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

这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

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

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关联型环保意识不仅能引导公众明白“限塑就是节油节能”,也引导公众觉悟到“节水也是节能”(即节约城市制水、供水的电能耗),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

今年第一季度全国车市销量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其中高档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以上,大排量的多功能运动车SUV同比增长48。

8%。

与此相对照,不少发达国家都愿意使用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

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并不一概反对小汽车进入家庭,而是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

日本私家车普及率达80%,但出行并不完全依赖私家车。

在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使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使1。

8万公里。

国内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嗜好。

有些城市的重点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辆私家车将周围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

另方面,人们的膳食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肥胖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而城市中一些减肥群体又嗜好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进行瘦身消费,其环境代价是增排温室气体。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

目前我国国民的日常饮食,是以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的生产形式和“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

而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长期还会有保持体型、强健体魄、预防疾病、减缓衰老等益处。

但由于目前国民的认识能力和接受程度有限,不能立即转变。

因此,低碳饮食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

不过相信随着人民大众普遍认识水平的提高,低碳饮食将会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第二章.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2.1 低碳经济英国在其2003 年∃能源白皮书% 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

∃能源白皮书% 指出, 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 创造实现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 并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低碳经济具有三个特征:首先是经济性, 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 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

其次是技术性, 也就是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 也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

最后是目标性, 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应该是, 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不至于带来全球气温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综上可知,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碳排放、高经济增长的经济模式, 在英国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之后, 各发达国家展开了相应的实践,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也是非常必要的。

2.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解释从理论上看, 生态阀值的存在决定我国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影响环境的因素越来越多。

环境质量包括人口、经济规模、经济结构、技术水平、原材料和能源使用类型、贸易、政治体制、政策变化以及各国的数据统计口径等因素。

同时, 环境质量除了受经济活动直接影响外, 还受到公民环境意识、环境教育、消费观念、文化传统等因素的间接影响。

尤其是生态阀值的存在必须引起重视。

由于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这就决定了存在一个环境承载阈值。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超过环境容量的污染会积累在环境中, 一旦超过了‘承载阈值’。

将失去解决任何环境问题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 并非任何程度环境污染都存在着被改善的可能性。

2.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外在压力从实践上看,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所面临的外在压力所决定的。

一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双重压力矛盾突出。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能源需求始终保持强劲增长, 所以我国既处于高能耗阶段, 也处于高碳经济时期。

为了保证经济平稳发展, 民生得到改善, 我国能耗还会增长,这主要是犹豫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发展。

我国作为出口大国, 已成为‘世界工厂’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也正在快速增长。

再加上我国资源的利用率很低, 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高, 在未来一个很长的时期, 我国的碳排放问题将会愈发严峻。

另一方面,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发达国家希望利用低碳经济抢占产业制高点。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 普遍意识到谁能抢先发展好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谁就能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占据主动权, 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各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共同努力,将促使国际贸易、国际政治规则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英国提出的低碳经济概念代表了世界上的主流观点,很有可能会如同互联网一样,成为下一次产业发展的新浪潮,实现人类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性跨越。

谁能够在低碳经济的产业演化过程中占据制高点,谁就将引领下一轮增长的浪潮。

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能源技术,在低碳经济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经济危机也使发达国家希望通过低碳经济保持产业竞争力,为下一轮增长早作准备,抢占先机。

发达国家可利用气候变化问题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 不可能游离于这个趋势之外。

第三章.中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3.1.提高能源效率在工业化阶段,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最为有效的方式,而且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间非常大。

比如说建筑节能。

在发达经济体里,三分之一是建筑物排放,三分之一是交通运输排放,三分之一是工业排放。

中国现在是工业排放量占大头,交通和建筑类排放较小。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住房面积越来越大,住房品质越来越高,如果我们效仿欧洲的零排放建筑,在建筑节能这块有很大潜力。

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空间也非常大。

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最先进的技术有,最落后的技术也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