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二、中国经济发展与能耗现状(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耗量的急速上升在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到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能源消耗的急剧上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耗总量较七十年代已经增长了近50倍。
这一发展趋势显示出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偏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
我国一旦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中国将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急剧恶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为代价的。
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废水排放量为571.7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19亿吨。
与此同时,我国的矿产和水资源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率的2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单位GDP的资源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以上。
“厄尔尼诺”现象和“反厄尔尼诺”现象等自然灾害频发。
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不断地向自然界强取豪夺,破坏了地球生态循环系统。
1998年长江洪水,200年济南特大暴雨,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和5月汶川大地震再到近期全国各地各种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大自然像人们无休止的破坏敲响了警钟。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绿色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
温室气体导致南极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
专家预测,到2100年,还行面将上升一米左右,世界上2%生活在低洼地区的人口将失去家园,部分沿海城市将永久消失。
因此,自2003年英国率先开始节能减排行动之后,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开始了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全球气候变化不仅给工业带来影响,也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
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到本世界末世界农作物将会减产10%-12%.中国地域广阔,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种大陆性气候,气候变化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
首先,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业危机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其次,我国的工业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受到影响,必然会波及工业的发展;最后,中国的农业十分薄弱,对自然条件特别依赖。
农业在中国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利影响。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新契机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还是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虽然近几年来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远远不如第一、二产业。
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经济增长对于第一、二产业的依赖过于严重。
同时,在工业结构方面,我国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严重不协调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能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
我国第一、三产业以26.9%的能耗创造了国家51.4%的GDP.因此,我国的产业结构急需升级,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降低单位GDP碳排量,保证中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一)政府主导,提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及法律帮助1.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约束十七大指出,我国新阶段的发展路线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一路线要求我们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把低碳经济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体系之中。
2.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完善的法律支撑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高度重视。
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完善的法律作支撑。
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必然会涉及到一些企业或者政府部门的利益,需要法律支持;另一方面,节能减排在我国还没有转化为企业责任和自觉行动,需要法律进行约束。
(二)政府鼓励开发新能源和新技术中国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就导致我国在清洁能源开发方面始终没有突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加大低碳技术的投入力度,出台新能源发展规划。
同时,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掉接清洁能源发展机制,促进中国低碳技术的发展。
最后,我们还应该积极进行低碳技术创新,寻求技术突破,解决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
(三政府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低碳经济发展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的要求促使中国企业低碳意识越来越强烈。
政府可以以此为契机,利用市场的推动作用,鼓励企业研发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能耗,以积极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
(四)大力宣传节能减排思想、提高公众生态意识目前,世界各国都实施了一系列举措,让人们充分的意识到自己在日程生活中的排放量和碳排放的危害,这有利于人们树立低碳生活的观念。
大力宣传低碳观念,能有效地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论中国走低碳经济道路,既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也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但是,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还是存在很多现实的困难,只有政府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定能够突破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所带来的发展问题,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第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
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
第三,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被认为是有效的经济政策手段,应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
第四,先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作为中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同时,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重点能源基地选定典型城市进行试验试点,寻求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中国的低碳选择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如何做到全面、统筹、可持续发展呢?一是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发展。
在绿色经济的框架下,推动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合理消费等在内各领域的发展。
把低碳经济的概念落在节能减排、环保、能源效率提高上,落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上,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上。
二是低碳技术要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发展。
我们应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际社会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适用技术的层次体系,做到各种技术之间互相协调。
不仅要加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也要着力加强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节能降耗等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和储备。
三是通过低碳技术和产业政策,扬长避短,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发展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关系到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关系到国际的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
低碳经济必须“魂要附体”,而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正是这个“体”之所在。
四是充分考虑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制措施。
一方面,我们要自主实现节能减排,服务我们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充分考虑对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制措施,在全球变化经济博弈中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
五.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在低碳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各级政府在新上项目、投资方向、减排成效等工作中,充分尊重人大、政协的审批、监督权力和作用。
除经常组织代表、委员视察新上低碳经济项目外,在每年两会上都应由政府向代表、委员通报“低碳经济”运行情况、“低碳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及“低碳经济”对人民幸福度的贡献率。
六.认真做好宣传教育普及及舆论监督工作。
各级政府应利用各种方式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利害关系,经常向社会通报减排进展、成效与不足,同时要组织媒体配合政府号令及时进行相关报道和揭露。
开通低碳经济网络专线,搭建老百姓与政府勾通的桥梁,发挥人民群众“低碳经济”主人翁作用。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到底核心动力,也成为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拜托经济危机影响的重要手段。
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有深远含义,它不仅是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也关乎到中国经济未来三十年如何从量到质的飞跃,更是中国人在工业革命,信息革命落后的情况下,能否顺利超越,在低碳经济革命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三.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如何做到全面、统筹、可持续发展呢?一是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发展。
在绿色经济的框架下,推动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合理消费等在内各领域的发展。
把低碳经济的概念落在节能减排、环保、能源效率提高上,落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上,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上。
二是低碳技术要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发展。
我们应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际社会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适用技术的层次体系,做到各种技术之间互相协调。
不仅要加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也要着力加强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节能降耗等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和储备。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一)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就是探索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就是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