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地理系 052班张丽琴 22号指导老师:尚志海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锋面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理解和掌握冷锋、暖锋形成的原因,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
(二)能力目标
学会阅读和绘制锋面示意图。
(三)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天气变化,使学生懂得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性;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课内探究式整合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在上课之前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①请学生描述上课时教室外的天气状况。
然后问“怎样描述天气?”
得出结论: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老师补充:雪、冰雹、雾、扬尘等天气状况)。
②提问:每天的天气是一样的吗?
得出: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天气会不同。
③提问:“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句术语反映了怎样的天气状况?
得出: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天气也会有很大差异。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得出结论:天气是多变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经历不同的天气变化,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着的天气是如何形成的?是谁导演了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2.1.5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板书)
引起天气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有气团、锋、气旋、反气旋等。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气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6页第三段的内容。
一、气团(板书)
请学生回答气团的定义。
气团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的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在垂直方向上各种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团空气。
这里指的大团有多大?气团的水平范围可达1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6个广东省那么大,垂直高度达10千米。
因此体积非常大了。
分类:根据温度的差异,气团可分为冷气团与暖气团。
根据湿度可以分为比较湿润的海洋性气团和比较干燥的大陆性气团
首先来看什么是冷气团和暖气团,如果气团是向比它暖的地区移动便被称为冷气团,简单的说就是指来的时候能够使地面升温的气团;如果气团是向比它冷的地区移动便被称为暖气团,也就是说来的时候能够使地面升温的是暖气团。
好,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冷气团和暖气团。
)
海洋性气团形成于大洋上,由于海水的蒸发,空气会比较湿润。
大陆性气团形成于大陆上,空气比较干燥。
单一气团控制的天气是比较单一的,因为温度没有变化,所以是晴朗就是晴朗,不会降雨。
但是,假如两个气团相遇的地方,天气会怎样?我们接着来看看。
二、锋(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6页倒数第三段的内容,请同学回答锋的定义。
温度或者密度相差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后形成一个狭窄的过渡区,整个过渡区称为锋。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
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锋面一般可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首先我们来学习冷锋,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6页“冷锋及其天气”,并且注意观察冷锋的表示方法。
1、冷锋(板书)
问:什么是冷锋?请同学回答。
俗话说“成王败寇”,锋的命名就是以力量强的一方来命名的。
如果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也就是冷气团的力量强,那我们就把它叫做冷锋;冷气团在移动过程中,它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
所以,冷锋到来时,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等现象。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三角形的顶点就是冷锋的前进方向。
冷锋雨区在锋后,这个锋前锋后的划分就是看锋的前进方向,如果朝着锋前进的方向的一边就是锋前,另外一侧就是锋后。
很明显,冷锋的雨区是在锋后的。
冷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个是过境之前,该地区只受暖气团控制,天气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比较简单,表现为暖晴或晴间多云。
②第二个阶段是过境时,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受冷凝结成云,如果水汽过饱和,就形成了降水。
由于暖气团是被迫抬升,所以暖气团的上升速度比较迅速,因此降水时间短,强度大,雨区的宽度比较小。
锋面过境时的天气状况主要表现为阴天、刮风、下雨和降温。
在这里特别要注意一点:刮风现象的出现,像北方的沙尘暴,要出现必须要有两个必备的条件:沙子和风。
沙子主要是由于地表植被覆盖率少造成的,而这里的风就来自于冷锋。
③第三个阶段是过境以后。
过境后这个地区被冷气团控制,相对原先被暖气团控制的时候,气温和湿度有所下降,气压升高,天气又转为晴朗,我们把这时的晴天称为冷晴。
我们有句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知道,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根据冷气团的移动速度,可将冷锋分为两类:(1)慢行冷锋、(2)快行冷锋。
慢行冷锋:冷气团移动速度比较慢,暖气团被迫平稳抬升,多连续性降水,强度较小。
快行冷锋:冷气团移动速度比较快,暖气团急剧抬升,多狂风暴雨,北方夏季暴雨多因此而成。
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
夏季本来应该气温较高,由于冷空气的侵袭而形成了强度大的降水。
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就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寒潮是指日降温在10℃以上,最低温度在5℃以下冷空气侵袭状况。
冬季本来温度比较低,如果有一股更强的冷空气南下,相对来讲原先的冷空气就变成了暖空气,而更强的冷空气的势力比较强,所以是冷锋造成了这个天气状况。
此外,还有北方春季出现的沙尘暴天气也是由冷锋引起的。
承转:上述是冷锋与天气的关系,暖锋与天气又是怎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再来学暖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7页“暖锋及其天气”,并且注意观察暖锋的表示方法。
2、暖锋(板书)
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由于暖气团的力量比较强大,因此它是自己主动地慢慢爬升,冷气团由于不能往前走了,只能在空中拗回去,所以形成了一个环流,这也是冷锋与暖锋的重要区别之一。
暖气团在上升过程中水汽受冷凝结,如果水汽达到过饱和就形成了降水。
但由于它是缓慢爬升的,因此降水的时间比长,强度相对较小。
同样的,暖锋也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用实心的半圆加在锋线上表示暖锋的前进方向,那么很明显暖锋的降雨区域都在锋前,而且雨区的宽度比较大。
我们这里讲的是锋面过境时的情况,跟冷锋一样,暖锋也有过境前、过境后的两个阶段。
过境前,该地区被单一的冷气团所控制,天气现象比较单一,表现为冷晴;过境后被暖气团所控制,相对原先被冷气团所控制时的情况,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有句谚语叫“一场春雨一场暖”就是对暖锋天气的很好描述。
前面我们说了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那暖锋对我国的天气有没有影响呢?暖锋对我国的影响,就是雨带的移动,我国的雨带,3月下旬到4月中旬在华南沿海,6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在华北地区,9月退回华南地区,10月退出中国。
因为雨带的移动是从低纬到高纬,因此可以明显看出暖气团的
势力比较强,原先讲过暖气团的力量强就叫暖锋,所以这就是暖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但是讲到灾害性天气的话,还是冷锋的作用比较大。
我们知道冷气团主动,就成为冷锋,暖气团主动就称为暖锋;那么,如果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那形成什么样的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准静止锋及其天气”。
3、准静止锋(板书)
冷暖气团因为势力相当,谁也不能推动谁,所以只能准静止在一个地方,因此命名为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相遇的地方,暖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雨、雪、雾或云。
准静止不是绝对的静止,它只是移动非常缓慢,并常常来回摆动。
使得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达10天至半个月,甚至在一个月以上。
我们夏天的梅雨天气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
由于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使得家里的衣物、墙壁都出现了发霉的现象,因此也有人叫它“霉雨”。
由于这种准静止锋主要分布在江淮地区,所以我们叫它“江淮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只是准静止锋的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锋面在前进过程中受到高大地形的阻挡,而被迫在一个地方准静止下来。
最常见的是“昆明准静止锋”。
这是由于冷锋南下,受到西南山地的阻隔,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停滞下来而形成的。
因为是处于昆明附近,因此命名为“昆明准静止锋”受其影响,贵阳冬半年多阴雨冷湿天气,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三、【总结】:锋的天气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