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气团与锋 第一节 气团一、概念:气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水平尺度:几百~几千公里 垂直尺度:几~十几公里 二、气团的形成和变性1、 气团形成的两个条件① 大范围性质均匀的下垫面地球表面的空气属性传给大气、气团形成的物理过程 辐射传导和乱流 蒸发和凝结大范围的垂直运动② 有适当稳定的大气环流,使空气团长时间稳定在下垫面上高压系统——稳定 低压系统——不稳定具备上述两条的地区为气团源地2、 气团物理属性的变化称为气团的变性暖气团变性慢 冷气团变性快三、气团的分类1、 热力分类法⎪⎩⎪⎨⎧><地表气地表气暖气团冷气团T T T T2、 地理分类法北极气团(冰洋气团,北极圈内70°N~ 90° N )极地气团(中高纬度西风带, 40°N~ 70°N ) 热带气团(副热带地区, 20°N~ 40°N ) 赤道气团(赤道, 20°N 以南)3、 大气环流的分类法极地气团(高纬度, 60°N~ 90° N )中纬度气团( 30°N~ 60° N ) 热带气团( 30°N 以南 ) 又可分为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 四、影响我国的气团1、 极地大陆气团:干冷2、 热带海洋气团:暖湿3、 热带大陆气团:干暖4、 印度洋的赤道气团(季风气团):暖湿第二节 锋的概念与锋面坡度一、定义:两个热力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的狭窄过度带称为锋。
两个密度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的狭窄过度带称为锋。
冷暖气团之间的狭窄的过渡带,称为锋。
二、锋的空间结构 图形1、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锋面。
2、 锋面在空间呈向冷区倾斜状态,冷空气在下,暖空气在上。
,3、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
4、 锋面与空中某平面相交的区域称为锋区——天气图上温度梯度大的窄的区域。
5、 地面锋线总在高空锋区暖区一侧。
三、锋的分类1、 按移动分类a ) 冷锋: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称为冷锋。
b ) 暖锋: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称为暖锋。
图形c )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很少移动的锋,称为准静止锋。
(6小时无移动,24小时移动在2个纬度之内) 图形d ) 锢囚锋:冷锋后部的冷气团与暖锋前的冷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锢囚锋。
图形 图形 图形 中性锢囚 冷式锢囚 暖式锢囚2、 按锋伸展高度分类:对流层锋:地面——对流层顶 地面锋:低层锋——700hap 以下 高空锋:500hap 以上,不接地3、 大气环流分类P66冰洋锋,极锋,副热带锋 图形四、锋面坡度 图形1、 不连续面的概念,锋面近似为物质面——不连续面a ) 锋面是T ,ρ的零级不连续面(气象要素本身不连续)等温线在锋面上发生间断。
图形b ) 锋面是气压的一级不连续面(一阶导数不连续)c ) 垂直与锋线的地转风(分量)是连续的 图形 2、 锋面坡度公式图形 设x 轴由暖气团指向冷气团,y 轴平行地面锋线,求锋面倾角αdxdz tg =α N L N L dP dP P P =∴=Θ展开L L L L N N N N P P P dP dx dy dz x y z P P P dP dx dy dzx y z ∂∂∂⎧=++⎪∂∂∂⎪⎨∂∂∂⎪=++⎪∂∂∂⎩两式相减0=⎪⎭⎫⎝⎛∂∂-∂∂+⎪⎪⎭⎫ ⎝⎛∂∂-∂∂+⎪⎭⎫ ⎝⎛∂∂-∂∂⇒dz z P z P dy y P y P dx x P x P N L N L N L ∴得到锋面坡度zP z P x P xP dxdz tg N L N L ∂∂-∂∂∂∂-∂∂-==α —— ① 由静力学方程和地转风方程N LL N P P g g z zρρ∂∂=-=-∂∂ N LL gL N gN P P f V f V x xρρ∂∂==∂∂其中gL V v n 和gN V 是平行与锋线的地转风分量 代入①式得 ()()L gL N gN L N f V V tg g ρραρρ-=- —— ②代入状态方程 RTP=ρ 注意 N L P P = ()()N gL l gN N L f T V TV tg g T T α-=- —— ③②、③式为Margules 锋面坡度公式令 ()L N m T T T +=21L N T T T -=∆ g gL gN V V V ∆=-()12gm gL gN V V V =+ 代入③式得()()()()2222m L gm gN m N gm gL T T V V T T V V f tg g Tα-----=⋅∆ 222g mgm V f ftg T V g T gα∆⇒=+∆ gm gm V f tg T V g T α∆⎛⎫⇒=+ ⎪∆⎝⎭∵在实际计算中gm V 比较小,可略去∴g m V f tg T g Tα∆≈∆ —— ④ 3、 讨论:a ) 锋面的坡度与f 成正比,高纬锋面坡度大于低纬 ()ϕsin 2Ω=f赤道上 00→→αtg fb ) 锋面的坡度与锋两侧的温度差成正比,温度差越大,坡度越小。
若 otg T 900→∞→→∆αα 无锋面c ) 锋面的坡度与锋两侧平行与锋的地转风分量差成正比 图形风呈气旋性切变风速差越大,坡度越大。
00g V tg α∆==0gL gN V V ->d ) 锋面坡度与平均温度成正比m T 越高,坡度越大,冬季坡度小于夏季4、实际计算αtg 图形我国统计结果:北方(高纬)锋面坡度2001~501 南方(低纬)锋面坡度5001~2001 冷锋的坡度大于暖锋和静止锋第三节 锋面附近气象要素场的特征一、锋面附近温度场的特征1, 温度水平分布特征:锋区内温度水平梯度比两侧气团内温度水平梯度大 ① 地面锋线附近有较大温差② 高空等压面图上锋区内等温线的密集区,高空锋区走向与地面锋线基本平行,随高度升高向冷空气倾斜③ 锋区内有冷平流为冷锋;有暖平流为暖锋;无平流(弱),少移动为准静止锋图形④ 锢囚锋温度场中性锢囚:高空暖舌在地面锋线上冷式锢囚:高空暖舌在地面锋线后 暖式锢囚:高空暖舌在地面锋线前实际上,一般只做中性锢囚锋图形2, 温度垂直分布特征:锋区内温度垂直梯度比两侧气团小——锋区逆温,等温,温度直减率小 图形3, 位温的分布)(6.270e P 图图形① 特点:锋区内的位温线特别密集且与锋区平行 ② 说明:1000PAR C T p θ⎛⎫=⎪⎝⎭取对数,并对z 取偏导C P C ART P+-=ln ln ln θ zPP C AR z T T z P ∂∂-∂∂=∂∂111θθ 代入状态方程和静力学方程g zPρ-=∂∂ RT P ρ= 有P T Ag z T z C θθ⎛⎫∂∂=+ ⎪∂∂⎝⎭其中 z T∂∂-=γd PdT Ag dz C γ=-= 得到:()γγθθ-=∂∂d Tz 气团内00>>>γγγd 0>∂∂∴z θ位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大锋区内 0d γγγ≤? 0>>∂∂∴zθ位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大得很快结论:a )z∂∂θ位温垂直梯度在锋区内比气团内大得多——锋区内等位温线密集 b )空气质点在锋面上移动,在绝热条件下位温守恒,因此等位温面平行与锋面,等位温面同锋面一致随高度向空气倾斜c )实际工作中用θθ~se二。
锋面附近气压场的特征1。
特征:等压线通过锋面时有较大的弯折,折角指向高压,锋线处于低压槽中。
2。
说明:设x 轴垂直于锋线,由暖指向冷。
y 轴平行于锋线。
锋面是密度零级不连续面由锋面坡度:tan NL N L p p dz xx p p dx z zα∂∂-∂∂==-∂∂-∂∂代入静力学:pg zρ∂=-∂ : tan ()NL L N p p xx g αρρ∂∂-∂∂=- tan 0α>QL N ρρ>结论:a. L N p p =锋线附近气压梯度连续。
b.锋线附近气压梯度不连续。
即等压线穿过锋线时有弯折。
c.nL p p xx ∂∂>∂∂ 满足,则折角指向高压,既锋线落在低压槽中。
三。
锋附近变压场的特征。
气压随时间变化称变压 图形1。
冷锋前为负变压,后为正变压。
2。
暖锋后均为负变压,但代数值前小后大。
特征:锋前变压代数值小于锋后变压代数值。
说明:设坐标如前:x 垂直锋线,y 平行于锋线,锋面为密度不连续面。
L N p p =Q 既()0L N d p p dt-=()N N L L x p pp p C t t x x∂∂∂∂∴-=--∂∂∂∂(xdxC dt=,锋的移速)(1).暖锋图形0X C >,N L p p x x∂∂>∂∂0NL p p t t ∂∂-<∂∂Q即:NL p p t t∂∂<∂∂ 暖锋前变压代数值大于锋后的变压代数值。
(2).冷锋0X C >,N L p pxx∂∂>∂∂NL p p t t∂∂∴>∂∂ 暖锋前变压代数值小于锋后的变压代数值。
(3).推论锋线向着变压代数值小的一侧移动。
3.用气压倾向方程解释气压变化的物理意义。
(1)公式推导。
, 000p gdz gdz tt t ρρ∞∞∂∂∂==∂∂∂⎰⎰代入连续方程:()u v pw t x y zρρρ∂∂∂∂=-++∂∂∂∂ 000()p u v wg dz g dz t x y zρρρ∞∞∂∂∂∂∴=-+-∂∂∂∂⎰⎰00()()u vw g uv dz g dz dz x y x y zρρρρ∞∞∞∂∂∂∂∂=-+-+-∂∂∂∂∂⎰⎰⎰边界条件:00z z ==,0w =,z ⇒∞,0ρ⇒既00wd z z ρ∞∂=∂⎰000()()p u vg u v dz g dzt x y x y ρρρ∞∞∂∂∂∂∂∴=-+-+∂∂∂∂∂⎰⎰——气压倾向方程(2).讨论第一项为密度平流项,(气压变化的热力因子)L N ρρ>Q若()0uv x y ρρ∂∂+>∂∂ 气柱为暖平流。
则 0p t∂<∂,地面减压若 ()0u v x y ρρ∂∂+<∂∂,气柱为冷平流。
则0p t ∂∴>∂ ,地面增压。
暖锋前暖平流,负变压明显。
冷风后冷平流,正变压明显。
(图形) 第二项为水平速度散度项(动力因子)。
0u vx y ∂∂+>∂∂ ,气柱辐散为主,质量减少。
0p t ∂∴<∂,地面减压。
若0u v x y ∂∂+<∂∂气柱辐合为主,质量增加。
0p t ∂>∂,地面增压。
四,锋线附近风场特征。
∴ 1.水平方向(图形)特征:锋两侧的风具有气旋式切变和气流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