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同步练习C卷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同步练习C卷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同步练习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攻坚 (共10题;共32分)
1. (0分)名句默写: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枉用相存。

________ ,心念旧恩。

《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 ”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2. (9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恍惚尴尬混沌坍缩迄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沮丧告罄不可逾越模棱两可
3. (3分)史铁生的作品里,有许多是以________为主题来表达他对生命、命运等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如《我们的角落》、《命若琴弦》、________、《病隙碎笔》等。

这篇________可以看做是《我与地坛》的姊妹篇,主题也比较接近。

在教学时可以将其与已经学过的《我与地坛》联系起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史铁生主题相近的其他作品包括一些创作谈结合起来进行阅读。

4. (2分)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产生于西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系五言古体诗集,它吸取了《诗经》和《楚辞》的营养,达到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高峰,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B . 曹操,字孟德,东汉时期杰出诗人,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苦寒行》等乐府诗歌。

与曹丕、曹植一起合称“三曹”。

C . 南北朝时期钟嵘所著的《诗品》赞颂《古诗十九首》“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D . 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著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以《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

5. (2分)下列关于修辞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按江南民歌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暗关“夫容”,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含蓄蕴藉,余味隽永。

B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

C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D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

6. (2分) (2017高二下·溧水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初唐四杰的领军人物。

字伯玉。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B . 张若虚的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中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其《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C .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杜甫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D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7. (2分)对下面词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词以这几个句子开头的好处是: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形胜”二字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自古”强调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称杭州为“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都会”“繁华”,为点睛之笔。

)
B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这几句词在句式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是:对仗工稳,情韵亦自悠扬。

白天吹笛子,夜晚唱菱歌,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
做了栩栩如生地描绘,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
C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词以写景起笔的原因是:作者择取的景有送别的长亭、凄切的寒蝉,黄昏时分,骤雨刚停,这一切都在营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为下面抒写情事打下基础。

所以起笔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
D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个词句的妙处首先在于“念”字用得特别好。

“念”字是去声。

“名词转折跌宕处,多用去声,何也?非去则激不起。

”此词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承上启下,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遥远。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

“千里”以下,改用长句,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烟波”“暮霭”“沉沉”,着色可谓浓矣;“千里”“阔”,空间可谓广矣。

词人以浓重之色压在心上,衬托离愁之重,以空间之无际衬托离愁之无限。

)
8. (2分)对下列诗句中“月”这一意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明月乍出,有光无声,却能惊动山鸟,以静衬动,营造出“夜静”“山空”的静谧氛围。

B .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月冷,即心冷,诗人借无声的冷月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痛惜之情。

C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残月,这里指拂晓之月,诗人借残月表达心境的凄清冷落,曲折地写出离愁别绪。

D .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旧时的月亮仍多情地照着这残破的古城,寄托了诗人对故国萧条的深沉感伤。

9. (5分)阅读课文《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0. (5分) (2015高二上·海南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 ,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做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二、阅读题 (共1题;共7分)
11. (7分)(2020·高密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范山人归泰山
李白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生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联诗人运用铺叙手法描绘范山人抱白鹤回泰山的景致,不仅赞叹人鹤的形象之美,还寓有诗人求仙学道之意。

B . 颔联写诗人看着范山人抱白鹤离去,与自己的距离由近在咫尺了然在目到渐行渐远,直至远远看到他行至崖间。

C . 颈联紧承颔联写范山人虽越行越远,但诗人登上高处的天门攀上近处的日观峰,对范山人的身影依然目有所及。

D . 尾联写人鹤皆去,伫立送行的诗人面对眼前一幅云朵遮白鹤、人影望不及的远景,不禁油然而生惆怅迷惘之情。

(2)整首诗以范山人的行踪为主线,涉及景致色彩鲜明,诗人以此刻画出范山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一、基础攻坚 (共10题;共32分)
答案:1、略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
考点:
解析:
答案:10-1、
考点:
解析:
二、阅读题 (共1题;共7分)答案:11-1、
答案:11-2、
考点: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