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语文杜甫诗三首

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课题:《杜甫诗三首》课型:讲读新授课时:3 主备:李艳芳审核:初二语文组【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鉴赏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

3、情感目标:体味诗人抒写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长安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运危迫的担忧的情感。

精读课要解决四个问题:诗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写的好处。

联想和想象是品赏意境的好办法。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文学常识(1)杜甫是____代大诗人,字________,他被称作________,其诗作被称作________,都收集在________。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是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给下列字词注音(1)岱宗夫如何岱()(2)决眦入归鸟眦()(3)白头搔更短搔()(4)浑欲不胜簪簪()(5)老翁逾墙走逾()(6)三男邺城戍邺()戍()(7)如闻泣幽咽咽()(8)老妪力虽衰妪()3.解释下面的词。

(1)造化钟神秀钟:(2)阴阳割昏晓阴:阳:(3)会当凌绝顶会当:(4)浑欲不胜簪浑:(5)吏呼一何怒一何:(6)老翁逾墙走逾:走:(7)急应河阳役应:(8)独与老翁别别:4.填空《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石壕吏》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其中一首。

()品味研讨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讨论以下问题1、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那么,它是怎样得以体现的呢?2、“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

《望岳》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方法指导:可以联系写作背景,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

3、说出自己《望岳》中最喜欢的诗句,并阐述理由。

方法指导: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原因;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你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4、《春望》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5、说出《春望》一诗中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阐述理由。

方法指导:品味诗人的主观之意是如何同客观现实之境和谐统一的以及这种和谐统一所传达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

6、《石壕吏》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拓展延伸】1、有人认为,《石壕吏》中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像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2、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南岳()和西岳()(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________的。

评估测试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老妇出门看()老妪()力虽衰()如闻泣幽咽()不胜簪()决眦()2.填空。

①《望岳》选自《________》。

作者________,其《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________、西岳________、南岳________。

②《石壕吏》按体裁分,为________古风,按表达方式分,是________诗。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造化钟神秀(聚集)B家书抵万金(值,相当)C浑欲不胜簪(混乱)D二男新战死(最近)4.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一)语段点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2.“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臵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将早春细雨下的景色与烟柳满街的景色作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表现这首诗的意境的一项是()A.清新自然 B.壮阔雄奇 C.含蓄蕴藉 D.慷慨悲凉综合能力测试一、给下列词语注音岱()眦()簪()逾()二、文学常识填空1.杜甫(712~770),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诗人。

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3.《》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和《》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

三、默写1.岱宗夫如何?。

2.,浑欲不胜簪。

3.暮投石壕村,。

,老妇出门看。

4.夜久语声绝,。

天明登前途,。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造化钟神秀()决眦()家书抵万金()()浑欲不胜簪()五、阅读①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解释下列词语。

附书至()新战死()未去()犹得()2.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戍()________ 戌()________ 戎()________(2)衰()________ 哀()________ 衷()________3.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4.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2)说明战争之惨烈:________________(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_______________(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__(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5.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________”,揭示主题。

六、阅读下诗,回答问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四川剑阁以南,指梓州一带。

唐朝都城长安在剑阁东北。

当时以长安为中心,所以剑阁以南称剑外。

蓟北:现在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市一带。

那里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1.解释下列词语。

(1)妻子:(2)纵酒:2.诗中哪句点明了“闻讯”的地点?3.诗中哪个词语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4.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

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做简要分析。

评估测试答案:1.kān yù shuāi zàn zì 2.①杜工部集杜甫泰山华山衡山②五言叙事 3.C 4.B (一)1.唐杜甫 2.战争 3.残破凄凉 4.见“要点详析”(二)1.七言绝句 2.草色遥看近却无 3.对比早春郊野景色的美丽迷人4.A综合测试【参考答案】一、dài zì zān yú二、1.子美;少陵野老;唐;现实主义 2.唐;盛;衰 3.望岳;春望;石壕吏三、1.齐鲁青未了 2.白头搔更短 3.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4.如闻泣幽咽;独与老翁别四、钟:聚集;眦:眼角;书:信;抵:值;浑:简直。

五、1.书:信;新:最近;去:离开;犹得:还能够。

2.(1)戍shù,戍守;戌xū,壬戌;戎róng,戎马一生。

(2)衰shuāi,衰老;哀āi,悲哀;衷zhōng,无动于衷。

3.①②③‖④⑤‖⑥第一层:三男戍边,二男战死。

第二层:家中情况。

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4.(1)三男邺城戍(2)二男新战死(3)出入无完裙(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5)听妇前致词 5.安史之乱六、1.(1)妻子和儿女(2)纵情饮酒 2.剑外忽传收蓟北 3.“收蓟北”;抒发了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当诗人一听“收蓟北”的消息后,“初闻涕泪满衣裳”——欢喜得泪流满面,以泪写喜,更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最生动的写照。

“漫卷诗书喜欲狂”——由流喜泪而呈喜态,写出了此时此刻诗人内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狂喜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由呈喜态而放声高歌、纵酒痛饮。

“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里由欣喜若狂到迫切思归。

最后两句仍然写“还乡”,是想像中具体的回家路线,更让人想见诗人归心似箭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

全诗喜始喜终,一贯到底,给人以强烈的快意。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一. 基础知识:1. 请划掉加点字的错误注音。

①选贤与能 A. yǔ B. jǔ②矜、寡、孤、独 A. guān B. jīn③男有分 A. fēn B. fèn④货恶其弃于地 A. è B. wù2. 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选贤与.能()②讲信修.睦()()③故人不独亲.其亲()④不独子.其子()⑤矜.、寡.、孤.、独.()()()()⑥废疾.()⑦男有分.()⑧女有归.()3. 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