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讲 散射 一、散射截面

第七讲 散射 一、散射截面

位体积中的粒子数为1。 入射波几率密度(即入射粒子流密度)
i 1* 1 Jz 1* 1 2 z z i (ik 1 1* ik 1* ) 2

k

N
(10)
散射波的几率流密度
* i 2 * 2 2 Jr 2 2 r r
2 ll 2l 1
1 i l 2
可以得到
Al e
(2l 1)i e
l
即 Al (2l 1)i l e i l (2l 1)e
1 i ( l l ) 2
(3-13)
将此结果代入(3-11)式
(2l 1)e
l 0

i 2 l
Pl (cos ) 2ikf ( ) (2l 1)Pl (cos )
Pl (cos ) (2l 1)i e
l l 0

1 i l 2
Pl (cos )
(3-12)
用 Pl (cos ) 乘以(12)式,再对从 0 积分,并利用Legradrer多项式 的正交性


0
Pl (cos )Pl (cos ) sin d
1 i ( l l ) 2
2 k 2 0

(6) (7)

r
将(6)式写成 ˆ 2 2 L2 k 2 0 2 r r 在 r 的情形下,此方程简化为
2 k 2 0 r 2
(8)
此方程类似一维波动方程,我们知道: 对于一维势垒或势阱的散射情况
(r, ) Rl (r ) Pl (cos )
l
(3-2)
Rl(r)为待定的径向波函数,每个特解称为一个分波,Rl (r ) Pl (cos ) 称为第l个分 波,通常称l=0,1,2,3…的分波分别为s, p, d, f…分波 (3-2)代入(3-1),得径向方程
1 d 2 dRl 2 l (l 1) r k V (r ) 2 2 Rl (r ) 0 r dr dr r
弹性散射,否则称为非弹性散射。
入射粒子流密度N :单位时间内通过与入射粒子运动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入 射粒子数,用于描述入射粒子流强度的物理量,故又称为 入射粒子流强度。 散射截面:
设单位时间内散射到(,)方向面积元ds上(立体角d内)的粒子数为dn,显 然
dn
ds d 2 r
dn N
下面介绍两种求散射振幅或散射截面的方法——分波法,玻恩近似方法。 分波法是准确的求散射理论问题的方法,即准确的散射理论。
三、分波法
讨论粒子在中心力场中的散射。 粒子在辏力场中的势能为U (r ),状态方程
2 [k 2 V (r )] 0
(3-1)
取沿粒子入射方向并通过散射中心的轴线为极轴z,显然与无关,按照§3.3.的 讨论,对于具有确定能量的粒子,方程(3-1)的特解为 Rl (r )Ylm ( , ) 由于现在与无关(m=0),所以,方程(1)的特解可写成 Rl (r ) Pl (cos ) 方程(3-1)的通解为所有特解的线性迭加
(3-14)
可见,求散射振幅f()的问题归结为求 l ,求l的具体值关键是解径向波函数 R(r)的方程(3-3)
l的物理意义:
1 k r l 是入射平面波的第 l 个分波的位相;由 由(3-8),(3-9)知, 2 1 k r l l 是散射波第l个分波的位相。所以,l是入射波经 (3-6)知, 2
Al i ( kr 1 l l ) i ( kr 1 l l ) 2 [e 2 e ]Pl (cos ) l 0 2ikr
另一方面,按上节的讨论,在远离散射中心处,粒子的波函数
e ikr (r , )r e f ( ) r
ikz

(3-6)

k2
2E 2
2 V (r ) 2 U (r )
方程(4)改写为
2 [k 2 V (r )] 0
(5)
由于实验观测是在远离靶的地方进行的,从微观角度看,可以认为r 。因 此,在计算时 q( , ) ,仅需考虑 r 处的散射粒子的行为,即仅需考虑 r 处的散射体系的波函数。 V r 时, (r ) 0 ,方程(5)变为 设
k x Aeikx Be ikx
k x ce ikx
式中 e 为入射波或透射波, e ikx 为散射波,波只沿一方向散射。 对于三维情形,波可沿各方向散射,三维散射时,在r 处的粒子的波函数 应为入射波和散射波之和。 方程(8)有两个特解
ikx
(r , , ) f ( , )e ikr
不是散射波,应略去。 在 r 处,散射粒子的波函数是入射平面波 1 e ikz 和球面散射波 2 之和。 即 e ikr ikz (r )r Ae f ( , ) (9) r
e ikx 的系数A=1,这表明 | 1 | 2 1 ,入射粒子束单 为方便起见,取入射平面波
1 1
(3-10)
(3-6)和(3-10)两式右边应相等,即
i ( kr l l ) Al i ( kr 2 l l ) 2 e ]Pl (cos ) 2ikr[e l 0 1 1
e ikr (2l 1)i l i ( kr 2 l ) i ( kr 2 l ) f ( ) [e e ]PL cos r l 0 2ikr
故称q(,)为微分散射截面,简称为截面或角分布 如果在垂直于入射粒子流的入射方向取面积q(, ),则单位时间内通过此截 面q(,)的粒子数恰好散射到(,)方向的单位立体角内。
q( , ) N
总散射截面:
dn d

0
(2)
Q q( , )d

2 0
(13)
由此可知,若知道了f ( , ),即可求得 q( , ) ,f ( , ) 称为散射振幅,所以, 对于给定能量的入射粒子,速率 v 给定,于是入射粒子流密度N= v 给定,只要 知道了散射振幅 f ( , ) ,也就能求出微分散射截面,f ( , ) 的具体形式通过求 schrö dinger方程(5)的解并要求在 r 时具有渐近形式(9)而得出。
(2l 1)(2l 1)e
2 | f ( , ) |2 r
(11)
单位时间内,在沿( , ) 方向d立体角内出现的粒子数为
dn J r ds | f ( , ) | 2

r
2
ds | f ( , ) | 2 Nd
(12)
比较(1)式与(12),得到
q ( , ) | f ( , ) | 2
(3-7)
将平面波 e ikz 按球Fra bibliotek波展开e e
ikz
ikr cos
(2l 1)i l jl (kr) Pl (cos )
l 0
1 ( kr) r 2

(3-8)
式中jl(kr)是球贝塞尔函数
jl (kr) 2kr J
l
1 1 sin kr l kr 2
(3-5)
为了后面的方便起见,这里引入了两个新的常数
Al kAl,
l l l 2
将(3-5)代入(3-2),得到方程(3-1)在 r 情形下通解的渐近形式
(r , )r
l 0

Al 1 sin kr l l Pl (cos ) kr 2
1 1
分别比较等式两边 e
ikr
和e
ikr
前边的系数,即得
1 i l 2 l 0
Ae

1 i ( l l ) 2
Ae
l 0 l
l 0
l
Pl (cos ) 2ikf ( ) (2l 1)i l e
Pl (cos )
(3-11)
1 i ( l l ) 2
散射后第l个分波的位相移动(相移)。
微分散射截面
1 2 q ( ) | f ( ) | (2l 1) Pl (cos )e i l sin l k l 1
总散射截面
2
(3-15)
Q q ( )d 2 q ( ) sin d
2 2 k 2 2 k
综合之,则有: dn Nd 或
dn q( , ) Nd
(1)
比例系数q(,)的性质: q(, )与入射粒子和靶粒子(散射场)的性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 入射粒子的动能有关,是,的函数。 q(,)具有面积的量纲
dn [q] L2 Nd
q( , ) sindd
(3)
[注] dn 由(2)式知,由于N、 可通过实验测定,故而求得 q( , ) 。
d
量子力学的任务是从理论上计算出 q( , ),以便于同实验比较,从而反过来研 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它问题。
二、散射振幅
现在考虑量子力学对散射体系的描述。设靶粒子的质量远大于散射粒子的质量, 在碰撞过程中,靶粒子可视为静止。 取散射中心A为坐标原点,散射粒子体系的定态schrö dinger方程 2 2 U (r ) E (4) 2
(r , , ) f ( , )e ikr
e ikr 因此, 2 (r , , ) f ( , ) r e ikr 2 (r , , ) f ( , ) r
2 代表由散射中心向外传播的球面散射波, 2 代表向散射中心会聚的球面波,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