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3.2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3.2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学习目标定位,1.结合洋流分布模式图,理解洋流分布规律,掌握主要洋流的名称和具体分布。

2.通过探究形式,学会判读寒暖流的方法,能够依据风带判断洋流流向。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洋流对全球水热平衡、气候、海洋生物及渔场分布、航海、海洋污染的影响。

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洋流(1)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按性质)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3)影响因素:盛行风、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

洋流的命名原则是“流经地区+洋流性质”。

如:南太平洋洋流系统中由北部流向南部的叫东澳大利亚暖流,由南部流向北部的叫秘鲁寒流,其他大洋的情况与之类似。

2.分布规律(以北半球冬季为例)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以副热带为中心的洋流北赤道暖流,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思考】当日本北海道附近的海域受严重污染时,加拿大西海岸会不会受到影响?为什么?答案:有可能。

洋流能加快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但同时也能扩大污染范围。

而这些污染物主要是随洋流的运动而做大规模移动。

北海道附近的污染物随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可到达加拿大西海岸。

[知识链接]渔场的形成条件和地理分布特征影响渔场形成的因子概括起来分四大类:水文、气象、位置、生物。

分析如下:①水文: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寒暖流交汇、冷海水上泛、淡水河流注入等处。

②气象:风影响气温和水温变化,也就可以影响到渔场稳定和变化趋势。

③位置:鱼群多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海域。

④生物:浮游、底栖生物多的地方,鱼群也多。

重点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探究活动】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洋流随风而动,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的分布决定了洋流的模式。

另外,受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洋流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如图为全球盛行风带与洋流模式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在冬、夏两个季节,该海区的环流系统不仅流向不同,而且组成环流系统的洋流也不同。

如图是北印度洋冬、夏季的环流系统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左图所示风带,在如图中画上相应箭头,完成世界洋流模式图。

(2)总结材料一图中A、B、C三环流的世界分布规律。

(3)材料一图中D环流在南半球实际大洋中不明显,为什么?(4)北印度洋洋流为何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答案:(1)①A、C环流按逆时针方向画;D环流按顺时针方向画。

(2)B、C环流反映了世界大洋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规律,北半球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

A环流反映了北半球中高纬度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规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南半球40°S~60°S范围内大部分是海洋,在西风吹送下形成西风漂流,环绕南极大陆一周,所以D环流在南半球实际大洋中不明显。

(4)该海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如图1);该海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如图2)。

【归纳总结】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流向、模式及性质比较,如下表所示:环流系统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季风环流西风漂流海域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域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北印度洋海域40°S~60°S的海域流向北半球顺时针逆时针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自西向东南半球逆时针模式北半球南半球大洋西部(大陆东岸) 暖流寒流暖流寒流大洋东部(大陆西岸)寒流暖流【方法技巧】1.洋流分布的记忆方法在记忆世界各洋流的分布时,可把洋流模式想象成分数式“8 0”;中间分数线为赤道,分子“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分母“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形成环流)。

如右图所示:2.寒、暖流的判断(1)根据流向判断一般而言,由较低纬度海区流向较高纬度海区的洋流为暖流,由较高纬度海区流向较低纬度海区的洋流为寒流;上升流是寒流,下降流是暖流。

如图1中A为暖流,B为寒流。

(2)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海水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与洋流的流向一致。

海水等温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凸出,表明该海区有寒流流经;等温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凸出,表明该海区有暖流流经。

如图2中箭头既表示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也表示洋流的流向,C处有暖流经过,D处有寒流经过。

【学以致用】1.[2019·沈阳高一检测]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1)~(3)题。

(1)若AB线是30°纬线,则()A.该海域位于北半球B.甲洋流为寒流C.乙为西风漂流D.丙不可能为秘鲁寒流(2)若AB线是60°纬线,则()A.甲处等温线向北弯曲B.乙洋流的性质为寒流C.丙可能是阿拉斯加暖流D.丁处盛行东南风(3)若该环流位于北印度洋,则此时()①北京昼长夜短②丁处附近居民有可能发现正午日影朝南③洛杉矶阴雨连绵④地球公转速度较快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1)题,若AB线是30°纬线,因图中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判断该大洋环流应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甲洋流为暖流,乙为西风漂流,丙有可能为秘鲁寒流。

第(2)题,若AB线是60°纬线,则该大洋环流应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甲为寒流,等温线向南弯曲;乙洋流的性质为暖流;丙可能是阿拉斯加暖流;丁处盛行极地东风,应为东北风。

第(3)题,若该环流位于北印度洋,则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冬季,北京昼短夜长;丁处附近正午日影朝北;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影响,阴雨连绵;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答案:(1)C(2)C(3)B重点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究活动】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下图,分析探究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位置处洋流的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都柏林和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 ℃时,圣约翰斯常在0 ℃以下,这是为什么?(3)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用“○×”标出纽芬兰渔场。

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4)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路线。

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解释其原因。

(5)1978年3月,一艘叫“阿摩科·卡迪兹”号的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

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答案:(1)北大西洋暖流北赤道暖流(2)是因为受到不同性质洋流的影响。

都柏林位于欧洲西部,终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影响,气温高;圣约翰斯位于北美洲东海岸,终年受拉布拉多寒流的降温影响,气温低。

(3)图略(标在纽芬兰岛附近)。

纽芬兰渔场位于大陆架海区,阳泛←特殊海域位置。

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

(2)分布定性法①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

②热带和副热带渔场: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域,这里的渔场主要是由于离岸风导致的上升流形成的。

【学以致用】2.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1)~(2)题。

(1)E处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 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窄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受到()A.暖流影响B.海陆分布影响C.大气环流影响D.寒流影响(2)M处为世界重要的渔场,其成因是()A.位于温带海区B.寒暖流交汇C.上升流的影响D.河流的注入解析:第(1)题,E处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对当地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对沿岸沙漠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第(2)题,M处为热带海区,没有大的河流注入;该海区只有寒流经过,形成上升流,为渔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答案:(1)D(2)C1.如图中,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从四幅图的比较中可以看出,①图为北半球,其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应为顺时针,故①图不正确;②图为南半球,其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应为顺时针,故②图不正确。

③图和④图均是正确的。

答案:C[2019·华中师大附中高一期末]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

回答2~3题。

2.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A.4月B.7月C.11月D.1月3.甲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A.东北信风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D.东南信风2~3.解析:第2题,从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判断甲处海域是北印度洋,且此时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故是在北半球夏季,选项B 正确。

第3题,北印度洋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故选项C正确。

答案:2.B 3.C4.读图,回答下题。

途经该区域的洋流()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解析:途经该海域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可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顺洋流航行,加快航速,A项正确。

暖流经过能增温增湿,B项错误。

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北冰洋海域,与冷海水相遇多雾,能见度变差,C项错误。

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海水相遇,海水受到扰动,鱼类饵料丰富,易形成渔场,D项错误。

答案:A5.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处洋流名称为________。

(2)②③代表的洋流中,主要受东北信风吹拂而形成的是________。

(3)④代表的洋流对沿岸气候有________作用。

(4)分析A处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5)一艘货轮从图中的B城市返航至C港口,选择甲、乙航线中哪条较为合理?为什么?解析:第(1)题,图示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①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东侧,为秘鲁寒流。

第(2)题,②为由东北信风吹拂而形成的北赤道暖流。

第(3)题,③为北太平洋暖流。

④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第(4)题,图中A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因此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第(5)题,从B城市到C港口,沿乙航线顺风顺水,速度快,节省燃料。

答案:(1)秘鲁寒流(2)②(3)增温增湿(4)寒暖流交汇。

(5)乙航线。

既能顺东北信风,又可顺北赤道暖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

课时作业15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