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题。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16.7% B.14.3%C.0.9% D.1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完成2~3题。
2.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00—1950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原始型B.1850—1950年,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C.1900—1950年,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D.20世纪末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3.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A.出生率的下降B.死亡率的下降C.自然增长率的下降D.自然增长率的上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7 053万,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读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统计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②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③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迁移④十年间,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②每年净增人口多③人口老龄化明显④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
读中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曲线图,完成6~7题。
6.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推进B.城乡人口迁移C.人口老龄化D.国家人口政策7.如果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B.就业压力加大C.人口老龄化D.劳动力成本下降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结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据此完成第8题。
8.图中①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70% 鼓励生育B.60% 计划生育C.15% 采取移民政策D.30% 鼓励人员出国下图示意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10.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A.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D.①②③④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
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②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③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④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2.调查发现,迁入四川、重庆的人口中,很多是广东人,影响广东人口迁入四川、重庆的主要原因是( )A.务工B.经商C.家庭因素D.生态环境因素读美国(本土)、中国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3~14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1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4.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②主要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下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两地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二、综合题16.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
地区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北京市0.044 2.199河南省0.55 0.53材料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影响这种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关于我国人口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后果。
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下图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
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1)说明抚养比与就业比的关系。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快速上升,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3)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4)根据我国的国情,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A 2.D 3.B 4.D 5.C 6.D 7.C 8B 9.D 10.B 11.C 12.B 13.B 14.C 15D16 (1)高外来人口增加(2)低人口迁出(3)增长经济因素17 (1)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
(2)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较高,少儿抚养比迅速上升,导致总抚养比快速上升。
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快速上升是由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
(3)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特点是劳动人口的比重大,而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
有利影响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且价格低廉;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社会保障支出少,财富积累速度快。
不利影响是就业压力大。
(4)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北京和深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对比比较明显的两个城市,下表是有关两城市城市化的统计数据(城市化率等于暂住人口和户籍非农人口之和与总人口的比值)。
材料所示时段,北京和深圳城市化主要表现有( )A.B.城市化水平都是以快速持续增长C.深圳城市化速度远快于北京D.深圳城市人口超过北京2.功能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变化是( )A.商业区都位于城市几何中心B.工业区逐渐向市区外缘移动C.文化区接近商业区布局D.功能区一旦形成,不会发生变化3.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
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
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读某城区分布图,完成4~5题。
4.该城市布局中,各种布局最合理的是( )A.①处布局高级住宅区B.②处大型港口仓储区C.③处为城市外迁的水泥厂D.④处沿江商业区5.关于城市国道改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更加方便市民出行,提供多种出行方式B.引导城市建成区在空间上往北和东发展C.使过境车辆绕过城市,缓解城区交通拥堵D.使进入城市车流减少,限制城市经济发展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7.该城市( )A.老城区地租最高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2012年夏季北京市连续遭受几次严重的城市内涝影响,阅读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完成8~9题。
位置降水量/mm 径流总量/mm 地表径流/mm地下径流/mm蒸发量/mm城市中心区675.0 405 337 68 270郊外平原区644.5 267 96 171 3778.城市建设导致了( )A.市区蒸发量减少B.郊区径流总量减少C.市区地下径流增加D.郊区降水量减少9.要减轻内涝对北京市中心区的影响,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B.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C.扩大城市的规模D.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2题。
10.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A.一环路B.二环路C.三环路D.环城路11.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⑤人口向郊区迁移A.①②⑤ 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12.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②市中心交通拥堵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⑤市中心人口减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降雨损失量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
读下图,回答13~14题。
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13.在相同的降雨量条件下( )A.草地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呈直线上升趋势B.1小时后,草地下渗水量是土地的两倍多C.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地表径流量越大D.新沥青路面的降雨量转变为地下径流量最多14.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夏季雨后出现内涝,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②疏浚河道③发展城市道路④完善排水系统⑤扩大城市绿地面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15.如图为欧洲西部某沿海城镇功能分区图,图中的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海防堤是为应对海平面上升1米而设计的。
从服务功能、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图中①②③功能分区最合理的是( )A.①住宅区②工业区③商业区B.①工业区②住宅区③商业区C.①商业区②住宅区③工业区D.①住宅区②商业区③工业区二、综合题16.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城市常年盛行东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