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课堂学生倾听习惯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数学课堂学生倾听习惯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数学课堂学生倾听习惯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秦琴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

这样,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活而不乱。

分析当前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发现学生的“课堂倾听”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随心所欲。

有的学生上课一点都不能集中注意力,从头到尾一刻不停,铅笔弄弄,橡皮玩玩,想站就站,想坐就坐,一有风吹就会草动,一节课不知在干什么。

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另外的学生却在干别的事情,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

有的课堂上小手林立,举手踊跃,“我——”“我——”声此起彼伏,站起来却一再重复别人的表达,甚至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答非所问。

2.缺乏耐心。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有的学生就迫不及待的插嘴进来随意打断,急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搞的要说的说不了,要听的听不了;有的自己坐在下面自言自语,自我满足;有的唉声叹气,无精打采。

3.有形无实。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一副专心听讲的样子: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

对视他的眼神,告诉你他是走神的,所以当老师叫他回答时,他什么也说不上来。

有时在课堂上看到有些学生是那么认真地在听,但一个转身当你问他刚才听到了什么时,他却回答你说不知道。

这种听是用了耳朵,却没有用心和脑。

当你布置了任务到验收任务时总有一些学生告诉你他忘记是什么任务或忘记完成任务了。

4.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只要学生做解题正确就可以了。

几乎忽视了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

面对这些问题,追根究底,从我们教师自身和学生本身两方面来寻找原因。

一、明确倾听的目的意义与要求,确立倾听意识。

首先根据我们班学生的特点我利用晨会课的时间给学生上了一堂有关尊重和被尊重的思想教育课。

我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同伴或他人的讲话,要尊重别人,做到有始有终,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述,作出评价。

但是不少学生还是很难做到这一点。

于是我找出班上最活跃的“因子”,让他们做“小老师”,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安排‘听众”先认真听,过不了多久,“听众”不安份起来,有交头接耳的,有左顾右盼的,有做小动作的,这时,发言者的神情往往由欣欣然变得讪讪然。

教师见机让他们谈谈感受,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不安分曾给别人带来同样的尴尬,从而进行自我约束。

这种交换角色体验的方法,收效颇为显著。

再次要让学生明确“倾听”的具体行为指标:“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人”、“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别的事情”“用微笑、点头等表示感兴趣或赞同”、“用‘哦’、‘对’等词语来应对说话者”、“边听边想”、“别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对说话者进行客观正确恰当的评价”等。

有了这些具体的行为指标,学生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应当怎样倾听别人,怎样判断别人是否在倾听。

二、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促成倾听习惯。

课堂教学是进行习惯培养的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1.关爱学生,让师爱成为学生认真倾听的支撑点。

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只有爱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况且,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依赖性强,他们非常渴望老师象妈妈一样爱他们,关心他们;也非常想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学生们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听他的课,就喜欢听他的话。

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发现孩子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我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向妈妈那样亲亲他们的小脸,摸摸他们的小手,这时学生们笑得非常甜,师生情感浓浓,学生学的非常轻松,认真倾听,这个好习惯,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2.语言儿语化,让童趣成为学生认真倾听的兴奋点。

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

如:在教学五年级“相遇问题”中,我安排几个学生表演相遇问题中的几种不同的情况——追及、同向、反向、还剩多少才相遇……,配之形象化的动作,学生十分感兴趣。

3.联系实际,让情境成为学生认真倾听的吸引点。

数学新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学生们喜爱的卡通形象和童话故事等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内容。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倾听状态。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愉快的周末》时,我觉得套圈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直接说出套3个圈最多能得几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我设计了套圈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去体会,在玩中去体会套3个圈最多能得几分,这样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个难点,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体验了成功,自信心增强了,注意力集中了,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也培养了。

4.动静搭配,让情绪成为学生认真倾听的持久点。

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

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

巩固运用,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

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

因此,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
以练促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

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三、合作交流,形成倾听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1.让学生轮当小老师,在竞争中培养。

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经常组织学生通过竞争,轮流当小老师,并大胆放手,让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及时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并对负责任的小老师加以表扬鼓励,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们在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特别的棒!通过这样的活动,当小老师的同学讲的非常认真,下面听的同学也非常认真,因为他们都想当小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被充分调动了。

2.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会认真倾听
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同学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中讨论并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中自由发言,遇到困难时,可以请其他同学去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的活动,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思维真正活跃起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而且能使学生注意力持久,认真倾听。

四、评价奖励,发展倾听能力。

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习惯很差,还屡教不改,这是由于教师平时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注意强化学生的好习惯而造成的,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对待上课认真听和不认真听,对待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没有明显差别时,他们的不良习惯就会增多。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及时对好习惯进行鼓励、表扬,加以正强化,而对于不良习惯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还给予适当的惩罚。

无论是平时上课,还是搞相关活动,我都采取各种奖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一种向上进取的氛围。

如发现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时,就及时的给予表扬,以他为榜样,让大家学习他,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榜样带动大家,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同学,则给予及时指出,必要时还警告他,如果再这样,老师就不给你批改作业,不给你画漂亮的红五星。

这样,学生便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

五、听算训练,增强倾听能力。

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根据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大部分都是计算能力的训练这一特点我坚持每课进行听算练习,一道口算题我重复三遍,让学生写出正确的答案。

过了一段时期我将要求作了调整,要求学生听我读应用题,解决问题。

并要求同学表述出解题策略。

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教师对自身的严格修炼,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督促引导,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长年累月的训练,需要学生自己的长期努力。

如何做得更好,还有待于我们教师进一步去探索、去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