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细胞和四大组织
第二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细胞和四大组织
肌小节模式图
三联管:每一横管和其两侧的终池共同
构成。负责肌细胞内外信息传递。
骨骼肌
随意肌 细长圆柱状 多个细胞核,周边 丰富肌原纤维、肌 管系统 贮Ca能力强
心肌
不随意肌 短柱状有分支 一个胞核,中 央
平滑肌
皆有 梭形
闰盘,肌管系 肌质网不发达,无 统少 横管 贮Ca能力弱 无横纹
显横纹,结构基本相同
离子通道可分为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和机械
门控通道等。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两侧浓度达到平衡;③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
助”;④不需消耗能量。
(3)转运的物质
O2、CO2、NH3 、N2 、尿素、乙醇、类固醇类激素 等少数几种。 注:膜对H2O具高度通透性,故H2O除单纯扩散外, 还可通过水通道(water channel)跨膜转运。
2.易化扩散
(1)概念 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物质,需特殊膜 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 移动的过程,称为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也是一种被动过程。
(2)分类: 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称为载体蛋白或载体 (carrier)。载体是一些贯穿脂质双层的整合蛋白。
特征:①转运方向始终是顺浓度梯度; ②转运速率存
在饱和现象; ③载体与溶质的结合具有结构特异性;
④结构相似的溶质经同一载体转运时有竞争性抑制。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转运的物质:如葡萄糖(GL)、氨基酸(AA)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ribosome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粗面内质网:既是核蛋白体附着的支架,
又是运输蛋白质的通道
滑面内质网:功能较复杂
Golgi Apparatus
mitochondria
Lysosomes
三 细胞核
掌握核小体的概念,DNA的功能 熟悉细胞核的组成:核膜、核仁、染色
一、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细胞膜主要有脂质(lipid)和蛋白质 (protein)组成,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糖类物 质。
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目前已被公认的假说是 Singer和 Nicholson于1972年提出的液态镶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l),即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 基架,其中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肌细胞的收缩
一、物质的跨膜转运
●被动转运
指物质顺 电位或化学梯 度的转运过程。
●主动转运
指物质逆浓 度梯度或电位梯 度的转运过程。
(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概念:不消耗能量,物质顺电位或化学梯度 (电-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 特点: ①不耗能(转运动力依赖物质的电-化学梯 度所贮存的势能) ②依靠或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③顺电-化学梯度进行 分类: ①单纯扩散 ②易化扩散
(1)单层扁平上皮
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表面观细胞形态不规
则,边缘呈锯齿状,细胞边界染成黑色,核 位于中央,为淡色圆形区域(硝酸银染色)。 侧面观细胞扁薄,细胞核扁椭圆形,核周有少 量细胞质,呈一条红色细线(HE染色) 。
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正面观(镀银法)
(2)单层立方上皮
由一层立方形细胞组成,表面观细胞呈六角
殊结构?它们各有何功能?
(二)结缔组织
一般特点:
大量细胞间质+散在的细胞
无极性
支持、连接、营养、保护
疏松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镀银法)
透明软骨切片
纤维软骨切片
弹性软骨切片
硬骨横磨片
硬骨横磨片
硬骨去灰横切
硬骨去灰纵切
(三)肌组织
肌小节:在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
形;侧面观细胞呈立方形,细胞界限清楚, 核圆形位于中央(HE染色)。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3)单层柱状上皮
为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表面观,细胞呈 六角形;侧面观,细胞高柱状,紧密地排成 一层,胞质呈红色,细胞界限较清楚,核椭 圆形靠近基底部 (HE染色)。单层柱状上皮 中可夹有杯状细胞(HE染色)。
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1)概念 指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 一侧移动的过程;是一种简单的物理扩散; 。
[O2]o >[O2]i
[CO2]i >[CO2]o
某物质通过膜的难易程度(即膜对该物质的通 透性)取决于它们的脂溶性、分子大小和带电状况; 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和 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2)特点 ①扩散速率高;②无饱和性,直到膜
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称为离子通道(ion channel)或通道。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层的、中 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 特征:①高速度:这是通道与载体之间最重要的区别。 ②离子的选择性:取决于通道开放时水相孔道 的大小和孔道壁的带电情况。
③门控:根据引起门控过程的机制的不同,
单层柱状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切片
单层柱状纤毛上皮
纤毛上皮切片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由柱状细胞、棱形细胞、锥体形细胞、杯状
细胞组成。细胞高矮不等,但所有细胞基部 均附着于基膜,故实际上是单层上皮。由于 细胞排列紧密,界限不清,细胞核不在同一 水平,锥体形细胞核的位置最低,紧靠基膜, 棱形细胞核位于中间,杯状细胞核也靠基底 部,切片观好像复层,且柱状细胞游离面有 纤毛,故称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HE染色)。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切片
(5)复层扁平上皮
由多层细胞组成,但各层细胞形态不同 (模式图)。表面数层细胞为扁平形,核扁 椭圆形;中间数层为多边形细胞,核圆居中; 基底部一层矮柱状或立方形细胞,排列紧密, 界限不清,核圆染色深。复层扁平上皮可分 为角化复层扁平上皮(HE染色)和未角化复 层扁平上皮(HE染色)。
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区别点
起因
细胞凋亡
生理或病理性
细胞坏死
病理性变化或剧烈损伤
范围
细胞膜
单个散在细胞
保持完整,一直到形成凋亡小体
大片组织或成群细胞
破损
染色质
细胞器
凝聚在核膜下呈半月状
无明显变化
呈絮状
肿胀、内质网崩解
细胞体积
凋亡小体
固缩变小
有,被邻近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
肿胀变大
无,细胞自溶,残余碎片被巨噬细胞吞噬
Meiosis (only two of the 23 human chromosom e pairs are shown, the chromosom es from one parent in blue, those from the other parent in pink).
细胞衰老(cell aging/senescence)
肌管系统
横小管系统:肌细胞 膜从表面横向伸入 肌纤维内部的膜小 管系统。 纵小管系统:肌质网 系统 。 终池:肌质网在接近 横小管处形成特殊 的膨大。 三联管结构:每一个 横小管和来自两侧 的终末池构成复合 体。
肌管系统结构示意图
平滑肌分离装片
骨骼肌分离装片
心肌切片
心肌分离装片
复层扁平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6)变移上皮
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形态和层数随器官功能状态不 同而异, 如: 收缩期膀胱:细胞层次多,可达5-6层,表层细胞 体积较大,称盖细胞,中层细胞多为多边形,基底 部细胞为立方或矮柱状(HE染色); 舒张期膀胱:细胞层次减少,表层细胞扁平(HE 染色)。
基因组DNA
蛋白质合成
有控降解,电泳图谱呈梯状
有
随机降解,电泳图谱呈涂抹状
无
调节过程
炎症反应
受基因调控
无,不释放细胞内容物
被动进行
有,释放内容物。
第二节:四种基本组织
掌握四种组织的特点和分布 掌握肌小节和三联管的定义
了解分类
(一)上皮组织
(A )一般特点:
密集的上皮细胞+细胞间质 有极性(游离面和基底面)
无血管,神经末梢丰富
保护、分泌、吸收、排泄
(B)各类上皮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1、被覆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保持表面湿润光滑 单层立方上皮:分泌、吸收 单层柱状上皮:分泌、吸收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保护、分泌 复层扁平上皮:耐磨擦,防止异物侵入,修复受伤 部位 变移上皮:使上皮面积扩大和缩小
概念: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形态
改变,趋向死亡的现象 特点:慢性、进行性、退化性 机制复杂:衰老基因、端粒丢失、自由基、 DNA复制能力下降
细胞凋亡(apoptosis)
概念:主动死亡,程序性细胞死亡
(programmed cell death) 特点:主动、程序性、无炎症反应 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功能意义:
(一)脂质双分子层
以液态的脂质 双分子层为基架,具 有稳定性和流动性。
(二)细胞膜蛋白质
镶嵌或贯穿于 脂质双分子层中, 生物膜具有的各种 功能大多与其有关。
(三)细胞膜糖类
多为短糖链, 以共价键的形式与 膜脂质或蛋白质结 合,形成糖脂或糖 蛋白。 有些作为抗原 决定族=免疫信息 (血型); 有些作为膜受体的“可识别”部分,能特异地与 激素 递质等结合。
神经细胞分离装片
脊髓横切
运动终板装片
环层小体
髓鞘(锇酸)
脊神经节切片
交感神经节切片
大脑锥细胞切片
小脑潘金奇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