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庸小说研究

金庸小说研究


金庸:查良镛.(1921---), 1955 年以《书剑恩仇录》出道。 当时他和梁羽生都在《新晚 报》工作。1972年,宣布封 笔.共创作武侠小说15部.金 庸的武侠小说博大精深、无 体不备。写武打有武打的气 魄,爱情有爱情的深度。风 景有风景的美妙。难能可贵 的是,他在武侠小说中,把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立体的 展现在世人面前。所以,中 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的会长严 家炎先生在北大授予金庸名 誉教授的仪式上,高度称赞 金庸是:以精英文化改造通 俗文化的全能冠军。
平江不肖生(1890-1957):向恺然,湖南 平江人,署名:平江不肖生。 1923年1月,开始在《红》杂志上连载《江 湖奇侠传》;6月在《侦探世界》上连载《近 代侠义英雄传》; 《江湖奇侠传》1928年改编为电影《火烧红 莲寺》,一直拍了十八集,盛极一时。女主 角是著名的影后蝴蝶扮演。
姚民哀:“会党武侠小说”,专门写帮会、党派。叙 专门写帮会、党派 专门写帮会 述行规黑话,很能满足读者的知识欲和探秘的心理。 黑社会的切口:招子:眼睛 .《山东响马传》 顾明道:武侠和情爱 武侠和情爱融为一体。 《荒江女侠》,男 武侠和情爱 女双侠,方玉琴和岳剑秋共闯江湖,具有现代性。 文公直:把武侠和历史结合起来 结合起来,写了“碧血丹心” 把武侠和历史结合起来 系列:《碧血丹心大侠传》、《碧血丹心于公传》, 主人公是明朝的忠臣于谦。写于谦保家卫国的忠烈 精神。
民国旧派武侠后五家:还珠楼主、宫白羽、郑证因、 王度卢、朱贞木 . 还珠楼主: 原名李寿民(1902—1961),重庆长 寿人。从小就博览群书,佛教道教全部打通。他自 己也会武术气功。他的创作时间将近二十年,写有 四十部左右的作品。最著名的代表性作品是《蜀山 剑侠传》、《青城十九侠》。《蜀山剑侠传》从 1932年开始在天津《天风报》连载,到1949年新中 国建立,还没有写完。55集,五百多万字,成为20 世纪最著名的武侠小说之一。这部作品,把神话, 志怪、剑仙、武侠结合为一体,写出一个宏伟的艺 术世界。《蜀山剑侠传》对后来的武侠作者影响巨 大。
金庸小说中的“忠”
不是忠于君主或门派领袖,而是表现 在对正义、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
他们既不崇拜别人、依附别人,也不接受别 人对自己的崇拜和依附,他们尊崇的是个体 精神的独立与自由。
3、金庸小说中忠孝思想之局限性 、
(1)师父崇拜 (2)一男多女模式
宋说话之“公案” 中,当多有今所谓武侠小 说.。今天可见的作品多散见于话本、拟话本 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杨温拦路虎传》 《赵太祖千里送京娘》等。 这些小说的侠客与唐传奇相比,突出的特征 是接近常人,更多市井趣味,而侠义观念方 面,也有道学化与市井化的变化。
明朝:《水浒传》,最杰出的古代武侠小说. 《水浒传》中众英雄在成长过程中的江湖历程, 作为富有个性特征的绿林英雄的刻画,与各 自性格相关的打斗场景的描写,黑店、山寨、 庄子等江湖场景的布置,剪径、劫狱等等江 湖勾当,排座次等江湖组织都给后来的武侠 小说提供了模仿、借鉴的范本,驰骋想象的 基础。
民国旧派武侠前五家:赵焕亭、向恺然、姚 民哀、顾明道、文公直. 赵焕亭:(约1878—1950)河北人. 代表作品:1923年《奇侠精忠传》、1926年 《大侠殷一官轶事》等。 他首先使用了“武功”这个词。他把技击、 打坐、轻功、暗器等所有这些搏击腾挪修炼 的技术称为“武功”。成为今天谈论武侠的 核心术语。
第五讲
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金庸小 金庸小 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说研究
第一节 中国武侠小说发展轨迹
一、中国古代武侠文化源流 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的主要类型之一, 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的主要类型之一,叙述以 武行侠的故事是它的典型特征。 武行侠的故事是它的典型特征。武与侠是武侠小说 的基本文化元素。 的基本文化元素。 武侠文化从《史记》发轫,到唐传奇成熟, 武侠文化从《史记》发轫,到唐传奇成熟,唐代之 宋朝的话本与拟话本中,也有一部分武侠小说, 后,宋朝的话本与拟话本中,也有一部分武侠小说, 明代的《水浒传》达到高峰,清代武侠小说《 明代的《水浒传》达到高峰,清代武侠小说《三侠 五义》 七侠五义》等形成一个系列。 五义》、《七侠五义》等形成一个系列。到晚清又 衰落下来。直到民国时期,武侠小说再度崛起 武侠小说再度崛起。 衰落下来。直到民国时期 武侠小说再度崛起。
2、普通人与义
知恩图报 言出必行 "义气"是以"家"为基础单元的传统农业社会的 产物,主要来源于民间,来源于以血缘亲情 伦理为核心的人际关怀。它既是下层社会富 于情感特征的行为规范,也是秘密会社凝聚 人心、自我保护的基础。
3、坏人与义
一念之仁
“义“作为一种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 文化精神,它深深地积淀在中国人的心 理结构的深层,化为挥之不去、驱之不 尽的潜意识和本能性的情感。
金庸: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真命天子
金庸武侠小说总览 1956年《碧血剑》 1955年《书剑恩仇录》 《书剑恩仇录》 《碧血剑》
1957年《射雕英雄传》1959年《神雕侠侣》 《射雕英雄传》 《神雕侠侣》 1959年《雪山飞狐》 1960年《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 《飞狐外传》 1961年《鸳鸯刀》 1961年《白马啸西风》 《鸳鸯刀》 《 》 1961年《倚天屠龙记》 1963年《连城诀》 《倚天屠龙记》 《连城诀》 1963年《天龙八部》 1965年《侠客行》 《天龙八部》 《侠客行》 1967年《笑傲江湖》 1969年《鹿鼎记》 《笑傲江湖》 《鹿鼎记》 1970年《越女剑》 《越女剑》
《史记》:武侠文学写实时代的代表. 《史记·游侠列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 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司马迁论是从侠与他人,尤其是那些弱势者、落难 者的关系出发,表扬其急人之难,救人困厄而不惜 牺牲自己利益乃至生命的精神。这里贯穿的本质上 是一种以弱势者为本位的利他的伦理精神。司马迁 的侠义观基本为后世武侠文学尤其是武侠小说继承, 成为后世武侠文化传统的占主流地位的核心观念, 影响深远。
二、儒家道德理想之体现
1、仁与爱 、 儒家: 儒家:仁者爱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墨家:兼爱 墨家 道家:我有三宝, 道家:我有三宝,慈、俭、不争
《老子·第六十七章》
2、“忠”与反个人崇拜 、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荀子 汉代董仲舒:三纲五常 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孝经 二才章第七》)
宫白羽:成名作《十二金钱镖》,家喻户晓。 代表作《偷拳》。“武林”一词是宫白羽发 明,包括好人、坏人、黑道、白道。所写的 正是社会现实,他的小说具有社会反讽的意 味。宫白羽对新派梁羽生的影响较大。 郑证因:天津人。代表作《鹰爪王》小说以阳 刚粗豪见长。
王度卢:代表作品:《卧虎藏龙》、《铁骑 银瓶》、《剑气珠光》、《宝剑金钗》、 《鹤惊昆仑》。李安改编的《卧虎藏龙》获 得奥斯卡奖。其对武侠小说最杰出的贡献是 “悲剧侠情”。作品的重心在于写人物之间 的爱情纠葛,对爱情的探讨很深刻。 朱贞木:代表作《七杀碑》。他的小说已经 和新派武侠接轨了。
唐传奇: 《虬髯客传》、《红线女》、《昆仑奴》、《无双 传》、《聂隐娘》等。 超现实的侠客及其世界的创造,正是唐代武侠小说 对于后世武侠小说的最为重要的影响。 聂隐娘与精精儿的斗法,红线 空空儿的飞行绝迹,甚 至还出现了化尸药 ,死而复苏药,这些都为后世武侠 小说之技击武打的铺陈 仙剑一途的神奇和使毒用药 的变幻无方开了先河.
清朝:《三侠五义》 、 《七侠五义》、《儿 女英雄传》等系列作品。 形成一个新的模式,英雄+儿女,可视为后代 侠情小说的先声。 晚清,武侠小说一度衰落。直到民国时期,武侠 小说再度崛起。
二、民国旧派武侠小说概况 民国旧派武侠小说大致以分为前后两期: 1911—1935;1935—1949 民国旧派武侠前五家:赵焕亭、向恺然、姚 民哀、顾明道、文公直 民国旧派武侠后五家:还珠楼主、宫白羽、 郑证因、王度卢、朱贞木
三 、港台新派武侠小说概况:
梁羽生:港台新派武侠小说开辟者
梁羽生(1924.3.222009.1.22)原名,陈文统, 广西人.1954年香港“太极 派”在澳门打败了“白鹤派” 之后,香港《新晚报》马上 推出了梁羽生的《龙虎斗京 华》。这部小说被看成是新 派武侠小说的开端。梁羽生 被看作是新派武侠小说开天 辟地之人.写作时间30年,创 作35部,两千多万字. 其风格:堂堂正正、俊雅风流。 代表作品《七剑下天山》、 《云海玉弓缘》 、 《萍踪 侠影》等.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
金庸热:一种奇异的 阅读现象:
( ) (一) 持续时间长 (二) 覆盖地域广 (三)读者文化跨度很大 (四)超越政治思想的分野
第二节 金庸小说的文化意蕴
一、义:侠的牺牲精神
1” 与“公义”的自然结合,积“小义”而 成“大义”。诚实不欺,利益百姓,忠 贞不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