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丽的校园教学设计

美丽的校园教学设计

美丽的校园教学设计《美丽的校园》课题教学设计(教学参考)1.课题分析本课题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教育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分题中的教学内容,位于教材10—11页。

所在的单元主题系《我上学了》,该单元以我上学了,熟悉了解新的学习环境为主线,设计了《我背上了新书包》、《我们的校园》、《校园铃声》、《新朋友新伙伴》四个分题。

第一个分题主要引领孩子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小学生要开始新的学校生活,立下小小志向以适应自己的新生活。

《我们的校园》是本单元的第二个分题,与前一个分题紧密相连、主旨一致,本分题的设计重在让儿童熟悉校园环境,克服对环境的陌生感,逐步适应在新环境下的新生活。

在学习前一个分题的基础上,以美丽的校园为切入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要度过的小学时光的校园是多么的美丽,并认识、了解、熟悉自己的校园的结构与分布;认识熟悉自己学习的教室,学会在学校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本分题共设计三个色块课题《美丽的校园》、《神奇的教室》、《学着做事情》。

《美丽的校园》是第二个分题中的第一个色块课题,它独立构成一课题。

本课题旨在通过认识了解校园的分布构造,让学生从多角度领略校园的美丽,培养学生对校园的喜爱和欣赏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爱校情怀。

课本中,本课题通过校园的构成、设施分布等内容,意在为学生提示一些学校构成的信息资源,给学生留出了探究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校园生活的种种乐趣。

2.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进小学的大门,对于学校的一切都出于好奇的状态。

虽然他们多数读过幼儿园,但毕竟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好奇心是他们最大的特点。

结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几名做游戏的小朋友。

在长方形跑道的后面有三间红色的瓦房,为我们展现的是学校的综合荣誉墙。

在国旗后方便是学校的教学楼,共分三层,为我们分别呈现了一楼——教室、二楼——阅览室、三楼——校医务室和教师的办公室。

结合课本为我们提供的图片素材,在教学时,要引领学生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来看图,知道学校的大体框架构造;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亲自感受体会自己学校的构成与设施,并学会欣赏自己校园的美丽,激发学生的爱校情怀。

因此,本课时主要是以学生参观校园为主,旨在让学生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凸显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并通过参观活动,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与设施,初步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

5.教学要点(1)重点:熟悉校园环境,认识校园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设施。

(2)难点:愿意了解并熟悉校园,喜欢自己美丽的校园。

6.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校园平面图、设计好的参观路线(课前与医务室、传达室、图书室、校长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协调好参观时间)、贴校园所需的标志等、校园的图片、学生探秘的视频(2)学生准备:课前分组探秘校园、胶水等粘贴用品7.教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本课题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了解学校的各种设施的分布,感受校园的大与美;暗线是逐步感受校园的美丽与快乐,增进对校园的喜爱之情。

围绕两条线索,本课题可考虑设计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播放歌曲,情境导入。

这个环节可设计两个节点:第一个节点:播放歌曲《校园多美好》。

本节点安排两个活动。

活动一:聆听歌曲——《校园多美好》。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校园多美好》,学生仔细听或者跟着一起唱,烘托轻松的课堂气氛。

活动二:学生交流。

听完歌曲后,引导学生交流初步感受到的歌曲中校园的美好,进而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歌曲的带动下将学生引入校园的情景,引出我们美丽的校园;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参与的热情,更有助于学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认识我们美丽的校园。

】第二个节点:引出美丽的校园。

本节点安排两个活动。

活动一:观看校园图片。

教师出示学校的全景图,追问学生:你知道这是哪里吗?引导学生认识我们共同的家——美丽的校园。

活动二:引出今天的学习课题——美丽的校园。

教师通过饱含激情的语言引出今天的课题——美丽的校园。

【设计意图: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观看校园的图片,配上教师的引导语言,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情境下自然而然的走进今天的课程,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学习动力和情感上的铺垫。

】第二环节:体验回顾,探秘校园。

本环节可设计三个节点:第一个节点:感受校园的大。

本节点安排三个活动:活动一:对比感受大。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一下现在的校园与幼儿园比有什么不同。

通过对比初步感受小学校园比幼儿园大,校园内的设施与幼儿园不同。

活动二:回顾探秘、交流收获。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里探秘,课堂上,通过视频再现学生探秘的过程,激起学生对探秘的回顾,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探秘过程中都发现了哪些地方,到这些地方应该注意什么?通过交流,进一步感受校园的大。

活动三:猜测感受大。

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猜一猜学校里有多少个教室?多少幢楼房?多少个功能室?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课件一边出示图片一边出示数字,通过具体的数字再次感受校园的大。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发展的。

本环节通过视频再现学生课前探秘的过程,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体现品德课程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对比、探秘、猜测”三个活动紧密联系,让学生对于校园的大有深刻的了解。

】第二个节点:感受校园的美。

本节点可安排四个活动:活动一:交流探秘中发现的美。

教师通过语言将对校园的认识从“大”过渡到“美”,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探秘中发现的美。

活动二:视频播放展示美。

通过视频展示学校的各个功能室,让学生感受功能室的美。

活动三:现场互动感受美。

播放到图书室探秘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图书室的美。

探秘的同学结合视频,向大家介绍图书室,并现场提问图书室的功能与图书的数量等问题。

活动四:分类欣赏领略美。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按照“季节、宣传图片、指示牌、板报”等方面分类展示图片,让学生领略校园各种各样的美。

【设计意图:品德课程强调活动性与体验性,“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本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现场互动参与体验的情景,给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大量的图片在现校园的美,让学生置身于场景中,参与到活动中,亲身体验并从中感悟,真正让学生边体验边收获,能够较好的激发他们对校园的了解和掌握,激发他们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第三个节点:感受校园的快乐。

本节点可安排两个活动:活动一:交流快乐。

让学生交流自己感受到的校园的快乐。

教师可以引导从学习、课间、各类活动等方面交流。

活动二:感受快乐。

通过课件再现本班学生校园生活的场景,感受校园带给大家的快乐。

【设计意图:体验,赋予了品德课堂以感性的意义,只有在体验中才能够真正的感受快乐,引领学生将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描述,能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更能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第三环节:游戏巩固、熟悉校园。

本环节安排两个节点。

第一个节点:看照片猜地方。

本节点安排一个活动。

教师出示几张校园设施的照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并说一说到这些地方活动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节点:看地方、说功能。

根据学校情况,教师出示有代表性的几个地方,让学生介绍这些地方的功能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进一步熟悉校园。

【设计意图: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们的品德课程应该寓教于乐。

在游戏中我们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刚才所参观的校园印象和理解,更能增强他们的记忆,激发他们对校园环境的热爱之情。

】第四个环节:贴画表爱、赞美校园。

本环节安排两个节点。

第一个节点:贴校园。

本节点安排两个活动。

活动一:贴校园。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小组合作贴一贴校园的主要场所。

活动二:交流展示。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贴的是什么地方,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校园。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动手贴一贴校园,新颖的活动形式既增加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给学生发挥的机会,让学生在贴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了校园的设施及所在的位置,将自己对学校的了解融入活动之中。

】第二个节点:赞美校园。

本节点安排两个活动。

活动一:夸夸我们的校园。

学生选择校园的一处风景或设施夸校园、赞校园。

活动二:集体诵读赞校园。

教师出示赞美校园的儿歌集体诵读,围绕“大、美、快乐”三个层面赞美校园,激发对校园的热爱。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在探秘校园、交流发现、动手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夸夸美丽的校园,从而让学生更深切的感受校园的美丽,激发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第五个环节:作业延伸、关爱校园。

本环节安排两个节点。

第一个节点:关爱校园。

教师通过问题“我们的校园这么美丽是谁的功劳?”“你打算怎么关爱我们的校园呢?”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关爱校园。

第二个节点:作业延伸。

通过作业布置,将探秘校园,为校园的美化尽一份力量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设计意图:品德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对校园有了较深的了解,也激发起了初步的热爱校园的情感,在此基础上,通过作业将课堂所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由课堂认知转化为课后的导行。

】8.板书设计美丽的校园大美快乐【设计意图:板书是一节课重难点的引领,引领学生领略美丽的校园后,在学生讲述夸夸校园时,教师相机板书校园大、美、快乐的特点。

从而让学生更深切的感受校园的快乐,体味热爱校园更要保护校园。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