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总结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吸收与传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放眼时代背景——社会发展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聚焦教育现状——课程设臵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支离破碎、一知半解~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简单化、机械化~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严重缺失~促使我们提出了《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
该课题研究以培养“融汇东方智慧的现代中国人”为宗旨~立足于“用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培养少年儿童社会美德和高尚品质~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创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为目标~通过选择符合时代要求和小学生特点的传统文化内容和活动方式~使小学生在文学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质、人格锻造等方面得到提高。
该课题自06年申报省“十一五”研究课题至今~已进入中期研究阶段~初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操作性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对前阶段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一、前期主要工作我们深知~要搞好课题研究首先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07年3月开题会后~学校组建了三级课题组~校长任课题组长~主要承担课题研究的指导、组织、实施等工作~保证课题研究人员的稳定性~以及课题实施的计划性。
下设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和评价三个子课题~方法途径组又设教育活动、教学实践和环境建设等三级课题。
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确保了课题实验的高效运行。
,一,筛选了适合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首先~通过教师培训和学习研讨~使实验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增强了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其次~运用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兴趣需要~在浩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筛选了传统美德、文学经典、民族工艺、传统体育、古典音乐、平阴文化、民风民俗、民族科技等八大领域的内容~作为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这些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实现学校培养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目标。
,二,探索了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一般途径和基本方法通过研究~学校确定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框架~选择了三大载体:校园环境外显传统文化~课堂教学传授经典文化~教育活动渗透文化传统。
三大载体涵盖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使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浓郁的氛围~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过程~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亮点。
具体来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营造浓郁氛围~接受文化洗礼学校努力构建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学校文化~让学生时时处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一是环境文化~涉及文学艺术、传统美德、传统节日、历史名人、科技发明、地方文化、名胜古迹、教育智慧等八个方面的内容~校园西墙开辟了传统文化经典长廊~东墙以礼、孝、忠、诚为主题~向学生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传统美德故事~教育连廊展示的是传统文化中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经典代表。
漫步校园~如同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伟大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
二是班级文化~学校将圣贤的智慧、经典的名著、璀璨的艺术和传统节日文化等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营造了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学习园地中~学生的剪纸、书法、绘画作品~让我们在为孩子的才智竖起大拇指的同时~也真切地体会到了传统的魅力。
三是精神文化~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风、校训~“做融汇东方智慧~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和“博纳、儒雅、蓄志、创新”成为师生思想的引领~也更加深入地诠释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新内涵。
2、躬身教育实践~师生共同成长要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先要走进教师的心田。
学校注重引领教师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做传承传统文化的引路人。
教师“读书富脑工程”~传统文化书籍是必读书目。
寒暑假要求老师至少读一本传统文化书籍~并写出心得~开学后组织交流,筛选了自先秦至明清的一百多首优秀古典诗文吟诵篇目~每学期组织一次测试~成绩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定期开展师生经典诗文诵读、赏析活动。
在读书、交流、测试、赏析中~传统文化的种子首先在每一位教师的心里扎下了根。
教师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挚爱走向学生~走进课堂~向学生讲述长城、故宫、颐和园的伟大成就~分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在潜移默化中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学生的心中。
3、开发校本课程~健全课程体系学校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途径~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拓展学科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
召开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例研讨会。
开设了《走进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内容以校本教材的学习为主~课外拓展为辅。
学校确定了每周两课时的校本课程教学时间~诵读古典诗文~讲述经典故事~学习民族舞蹈~欣赏《阳春白雪》~舞动太极扇~编织中国结……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流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还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运用到校本教材的学习中~开辟了一个“以人为本~传承传统文化”的更加广阔的天地。
我们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让学生自发组成课题小组~在经典文学和民族艺术两个领域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学校先后召开了四次小课题研究展示、研讨会~三至六年级各个班级研究的子课题累计达二百多个。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课内外教学有机融合~拓展了课程资源~完善了素质教育的模式。
4、组织特色活动~促进和谐发展学校把传统美德、荣辱观念、中华文化深厚积淀等~通过各种载体~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使各项活动凸显传统文化。
学校以“让传统引领时尚~让经典铸就文化”为主题~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引领学生牵手文化~感悟传统~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内容主要包括:玩转传统游戏~体验民族情趣,诵读千古美文~争做谦谦君子,秉承民族艺术~领略传统技艺,亲历传统节日~追寻文化之魂,走进历史名人,弘扬中华美德,采撷文化元素~创建班级特色。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除夕等传统节日~学校是逢节必过。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享受到了节日中所蕴涵的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核。
去年的重阳节~学校开展了重阳节民俗体验活动。
学校组织教师以收集“重阳节来历”为切入点~让学生自主了解中华文化的精华~于是各种版本、不同出处的神话传说~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尊老、敬老一时间成为孩子们聊的最多的话题。
与此同时~学校“传统文化擂台赛”同时播出了与“九九重阳”为主题的诗文诵读、成语故事、孝心演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高年级自发组织学生开展“九九重阳”诗文诵读比赛,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到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都成为学生争相诵读的佳作。
低年级~参观了学校的传统美德长廊~在老师的讲述中了解了扇枕暖席、卧冰求鲤、百里负米、鹿乳奉亲等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激发着学生尊老、敬老的渴望与行动。
同时~将文化赋予学生行动~在尊老爱老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畅谈了老人对自己的关爱~表达了心中的感谢之情~交流了自己的敬老想法~“当一次妈妈”~就是低年级小朋友关心父母的发自内心的呼唤,承担一项家务劳动~成为大部分学生自觉的行动,给家长洗一次脚~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干净~不向家长提过分的要求等都闪烁着学生稚嫩的童心。
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要关注爷爷奶奶的精神健康~陪奶奶聊聊天~给他们读读报纸~周末和爷爷一起登山~让他们不再感到寂寞。
学生把关爱从物质生活延伸到精神世界,真正演绎了“孝”的宽广内涵。
文化的力量是神奇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在学生身上转化为行动的智慧~我们的期待如约而至。
玩转传统游戏~体验民族情趣~传统游戏也走进了校园。
“编花篮”、“推铁环”、“太极拳”、“踢毽子”~这些我们曾经很熟悉~而如今又感觉很陌生的传统游戏~现在成为龙山小学孩子们的新宠。
传统游戏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学生们都乐于参与~在与同伴游戏的过程中增强了协作精神~不少游戏又有竞赛性质~还能培养孩子的进取心~最主要的是学生们能强身健体。
学校开展多年的“放飞教育”活动~内容包括晨光演讲、晨光20分、班级周报展评等多项内容~每项活动都成了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
晨光演讲中~学生们为准备一篇演讲稿~翻阅大量书籍~常常为在《论语》中找到一句对自己观点的论述~感到兴奋不已~古代圣贤先哲的教诲润物无声般地流入了孩子们的心田,传统文化擂台赛上~孩子们朗诵古典诗词、讲述传统故事、展示传统技艺~擂主不停的更换~水平也不断的提高,班级周报展评~孩子们有负责版面设计的~有搜集图片的~有准备文字材料的~内容涉及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方方面面~字里行间渗透着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向往。
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站也都成为学校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三,进行了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评价研究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传统文化内涵~认同祖国优秀文化~并且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反映。
教育评价组在实践过程中~紧紧依托其他子课题~密切跟随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借鉴课程评价理念~提出了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真实记录学生在整个课题实施过程中的进展情况。
建立了《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评价手册》~运用成长册的形式~反映学生成长历程。
《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评价手册》共分寄语、自我介绍、传统美德类、诗文积累类、民族艺术类、参加活动类、名人故事类和后记八大部分~从知情意行多个角度对学生掌握古典诗文、了解历史文化、感受艺术魅力、认同民风民俗、养成美德习惯、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等方面进行立体、多元的检测~促进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发展和生成。
在内容上~我们初步确定了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华美德、诗文积累、活动领域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对小学阶段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中~应当积累的诗文篇目~必须了解的历史范畴~适合小学生掌握的艺术门类~大力弘扬的美德习惯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形象的描述和展望~进行了内容和数量的规定~如诗文积累~要求每位学生每学年吟诵篇目不少于50首,篇,~整个小学阶段要达到300首,篇,的积累目标。
在形式上~大部分采用表格式~如:诗文积累、名人故事等~让学生的阅读、积累情况一目了然,民族技艺、参加活动等多采用的是描述式~反映学生在学习技艺~参加活动的真实表现。
在评价方法上~我们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形式~发挥了评价激励、导向、促进发展的功效。
在结果的运用上~把传统文化素养评价当做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部分~其中传统美德包括:礼、学、立、孝四个方面的内容~邀请家长对学生在家庭表现进行评价~实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接轨~并且把评价结果纳入学生日常评价~促进了传统文化教育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