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断指再植采用不缩短指骨方式治疗分析

断指再植采用不缩短指骨方式治疗分析

断指再植采用不缩短指骨方式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采用不缩短指骨方式进行断指再植的临床疗效。

方法72例断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

观察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不缩短指骨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骨短缩后进行断指再植方式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基本情况和修整效果。

结果采用不同断指再植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成功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败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恢复效果优良率为88.64%,对照组恢复效果优良率为67.50%,观察组手指恢复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不缩短指骨方式断指再植比传统的骨短缩后进行断指再植方式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断指再植;不缩短指骨方式;关节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机械应用造成的手指离断的发生率也在逐步上升。

手指离断伤在手外伤疾病中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伴随着各种并发症,如皮肤撕脱、甲床受伤、血管损坏等手外伤疾病。

由于手指对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患者都有很强烈的治愈欲望,特别是年轻患者有强烈的手指外观功能及手指活动功能。

如何更有效的治疗断指患者,恢复手指的外观长度及手指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关系到所有患者的切身利益。

传统的骨短缩后进行断指再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会出现手指术后短缩,关节活动功能丧失的情况,存在明显的丧残率,并且由于过多的清创会导致再植后手指长度比原来手指长度短,这严重的影响了手指的美观,会对患者心理和生理都造成影响。

显微外科技术的出现,对于治疗手指断离有着较好的效果。

采取显微外科技术在断指再植治疗中可以让手指保持原有的长度,并且手指的功能恢复也有进一步的提高。

不缩短指骨方式具有创伤小、成活率高、功能恢复增多、手指长度保持不变等特点受到患者们的主要选择。

本院从2013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断指患者共72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受治疗的断指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24指),女17例(20指);年龄5~53岁,平均年龄(38.3±
2.5)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19指),女17例(21指);年龄4~55岁,平均年龄(36.2±2.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不缩短指骨方式治疗,具体治疗方式:患者均经过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手指近端局部阻滞麻醉;用止血带或橡皮条止血1 h后,用3%过氧化氢创面消毒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创面冲洗2遍后,再用安多福进行创面消毒处理,离断手指用安多福进行消毒即可;在8
倍或10倍显微镜条件下清除死亡组织和污染组织,再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甲根部位的断指或指端螺纹中心近或远0.5 cm,将断指对位完整后采用克氏针进行固定后缝合背侧皮肤或加床,指腹侧吻合一条动脉,用11-0或12-0无创线进行血管吻合3~4针,血管周筋膜用10-0无创线进行牵拉缝合1~2针,达到血管断端减张的作用,使血管断端处于无张力的条件环境;用10-0无创线进行神经吻合,神经外模缝合2~3针;远节指部位的断指,需要先进行肌腱修复,使用3-0或5-0肌腱套针线进行端端吻合,对齐断端后,以“8”字方式进行缝合。

在对血管吻合时,要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将损伤严重的部分清除,血管周围筋膜适当分离(游离),使得血管断端存在一定的可牵拉性,用10-0或6-0无创线进行血管周筋膜缝合1针,进行牵拉血管端,使得血管端靠近,使血管端处于无张力环境下,再用11-0或12-0无创线进行血管4点或6点缝合法进行血管吻合4~6针;用3-0肌腱性或5-0可吸收线进行伤口皮肤缝合处理,手术后进行石膏固定处理;手术完成以后采用解痉、抗凝、镇静药物防感染的药物治疗;并采用烤灯照射,利于血管扩张,防止血管痉挛,必要时进行指端小切口放血处理,保持指端血运良好情况;手术1个半月后开始进行功能锻炼。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骨短缩后进行断指再植方式治疗,进行骨断端部分咬除,使得骨短缩,减少血管端张力,于关节处离断的部位进行关节面咬除,进行关节融合处理后再进行断指再植治疗;术后处理同观察组。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手指的成活率、失败率及优良率进行统计比较。

断指修整效果评价标准:优:手指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和生活需要,并且运动能力也保持正常功能,手指外观正常;良:手指能满足大部分工作需要和生活需要,运动能力能恢复原有手指功能的75%,手指外观良好;中:手指能满足一般工作需要和生活需要,运动能力能恢复原有手指功能的50%~74%,手指外观大致一样;差:手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和生活需要,运动能力达不到原手指功能的50%,手指外观效果不理想。

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断指再植后成活率和失败率比较采用不同断指再植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成功率为9
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失败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断指再植后手指的恢复情况比较采用不同断指再植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恢复效果优良率为88.64%,对照组恢复效果优良率为67.50%,观察组手指恢复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断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手部损伤,多见于青壮年人群中,一般断指后患者进行再植的愿望比较强烈,且对断指的外形美观及功能的要求均比较高[1]。

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以降低残肢率,使末节断指及各节离断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提高伤愈后的生活质量[2]。

传统骨短缩后进行断指再植术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清创过度、骨质短缩或关节咬除导致术后手指长度较原本长度短,关节融合后关节功能丧失,明显影响手指美观及手指活动功能,还导致患者手指部位的功能不同程度的受限[3]。

血管危象是指通过手术方式缝结的血管发生循环障碍而导致再植组织坏死的病理现象,是影响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4]。

术前严重病情、术中操作处理、术后多种不良因素均能引起血管危象的发生[5-7]。

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末节断骨及各节手指离断再植疗效可靠,成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血管周围筋膜适当分离,使得血管端有适当的可牵拉性,无需进行骨质短缩或关节融合的手术方法,再植后的成活率明显提高,且再植指不会出现缩短,手指关节功能丧失少,可较好地保证外形的美观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不同断指再植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成功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败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恢复效果优良率为88.64%,对照组恢复效果优良率为67.50%,观察组手指恢复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不缩短指骨方式断指再植比传统的骨短缩后进行断指再植方式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健辉,李秀文,石惠文,等.组合静脉皮瓣在皮肤缺损断指再植中的应用.中华手外科杂志,2014,30(3):238-239.
[2] 苏忠林,刘厚保,熊天平.不缩短指骨的末节断指再植临床观察.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2,25(4):272-273.
[3] 李洋,单臣.不缩短指骨的末节断指再植临床研究.吉林医学,2014,35(35):7873.
[4] 冯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非洛地平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疗效研究.河北医学,2014,20(2):187-191.
[5] 罗素华. 60例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医学信息,2014,1(6):239.
[6] 欧治平. 不缩短指骨的末节断指再植临床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2014(6):45-46.
[7] 王晓涛,杨光. 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手术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研究.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20):3080-308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