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 必修一26 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高一历史 必修一26 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合一
统一关税与外贸 1967年 欧 洲 共 同 体 共同的农业政策 趋向货币一体化
发展
趋向政治一体化
共同的外交政策 趋向军事一体化
煤钢共同体
原子能 共同体 经济共同体
1993年称 欧洲联盟
欧洲共同体
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 更名为欧盟。
欧盟的会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挂,
会旗为天蓝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 表示欧洲联盟12个成员国。制作会旗的目 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 增强人们对欧盟和欧洲同一性的印象。
2、影响
(1)资本主义世界形成日、美、西欧三足鼎立 (2)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促使世界向多 极化发展。
材料: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 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 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 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1972年9月,日本 和中国恢复邦交。1982年上台的中曾根康弘首 相在多次场合公开声明,日本还要谋求做一个 政治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并 积极争取得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1、原因: 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②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2、概况:
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1、创始人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铁托
尼赫鲁
纳赛尔
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
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1、创始人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2、成立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 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铁托
成为资本主
义世界第二 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 日本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60年代末期,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 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 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 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1、原因:
2、影响
(1)资本主义世界形成日、美、西欧三足鼎立
B、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B、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C、联合国的下属机构 D、政治性的国际组织
7、欧共体成立的时间: A. 1951年 B. 1957年
D
C. 1958年
D. 1967年
8、欧共体成立时的主要出发点是: A. 保证自身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 发展步伐
A
B. 争取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
维克多· 雨果
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 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 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法德两个国家化解宿仇、实现和解是西欧 联合的关键。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 发表了一项声明,提议把法国、德国的全 部煤矿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联营机构的管 制之下。法德实现煤钢的共同生产,不仅 促进了法德关系的改善,还为西欧国家的 联合铺平了道路。
欧洲一体化有何特点?
成员国不断增加
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 到多种经济领域
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 外交军事领域
1、原因:
2、联合过程:
3、影响:
(1)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目前欧盟总体面积扩大近74万平方公里,人口从约3.8亿增 至约4.5亿,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约5%,从现在的9万 多亿美元增加到10万多亿美元,经济总量与美国不相上下,欧 盟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
——联邦德国总理 阿登纳
பைடு நூலகம்
1、原因:
(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经济发展的需要。
(3)美苏争霸的影响 (4)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材料 四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 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 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 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4、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 的世界格局也没有最终形成,直到今天,仍处 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
同步练习
1、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 件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D、中国加入联合国
B
2、二战后日本政府的首要工作是
A、发展教育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 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 义,冲击两极格局。 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 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 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 发展。
美国在日本广岛投 掷原子弹
1945年8月,美国投掷原子弹后, 日本广岛一片废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战后初期日本劳动者的生活
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幸存者 徘徊在废墟上 。
国内:国土荒芜,经济衰退,民不聊生。 国际:美国占领制裁。
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1、原因: (1)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①进行民主改革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②美国的扶植 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影响 ④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⑤日本加强政府投资,扩大出口贸易 ⑥重视教育
“ 二 战 ” 后 苏 联 势 力 的 扩 展
以上图片反映了“二战”后初期,西欧 国家面临的什么困境? 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
材料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 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 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 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 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1、原因:
2、联合过程: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
1、原因:
2、联合过程: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58) (3)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
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1年欧洲 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 经济共同体 1958年欧洲 原子能共同 体
上课拉!
欧共体总部大厦
象征日本经济迅速崛起 的太阳神塔
不结盟运动会议
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
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 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 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 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 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 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 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 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 越来越大。
强大的美国 强大的苏联
实力相对下降
多两 极极 化格 趋局 势下 出的 现世 界
1、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 兴起和中国的振兴,这些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极 化趋势。 2、多极化趋势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 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 3、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在当时仍是 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 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材料一: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 时间 日本 美 国 英 国 联邦 法 德国 国 意大 利
1952— 1960年 1961— 1970年
8.2
2.8
2.7
2.8
7.5
4.8
4.8
5.8
5.8
5.6
11.2 4.1
日本新干线列车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日本的汽车工业
战后日本经
济发展迅速
到60年代末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 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 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 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 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引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1、原因:
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会场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1、创始人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2、成立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 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
3、原则
4、任务: 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原因: 2、概况: 3、意义: 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 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 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11、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演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
那种挑战.尼克松演说中的“挑战”是指: A、苏联的威胁 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材料一 2003年3月20日,美国宣布开始 了对伊拉克作战。
材料二
1、原因:
2、联合过程:
3、影响:
(1)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2)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冲 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发展
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1、原因:
重视科技和教育--日本小学生在上“生活” 课 教育经费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居世界首位
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1、原因: (1)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①进行民主改革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②美国的扶植 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影响 ④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⑤日本加强政府投资,扩大出口贸易 ⑥重视教育 (2)经济恢复发展的表现
1、原因:
2、联合过程:
3、影响:
(1)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2)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在西方国家中,法国总统戴高乐首先向 美国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他主张欧洲 应是“欧洲人的欧洲”。主张欧洲联合 起来,摆脱美国人的控制。196O年,法 国试爆原子弹成功。增强了法国的实力。 1964年,法国又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 线,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 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戴高乐 领导下的法国与美国相抗衡,表明西方 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