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外文言文阅读(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三)


• 【文化常识】 • “旨”及其他。皇帝的专用词语。封建社会 是一个等级极为森严的社会,不仅不种种 礼仪区分尊卑高下,连用词也有讲究。上 文所说的“降旨”,意为下命令,这只有 皇帝可用。其他近义的还有“诏”、 “敕”、“制”等。“朕”是皇帝自称; “御”是皇帝使用的东西,“御膳”、 “御笔”、“御花园”等;“幸”指皇帝 到某地去;“玺”是皇帝的图章;“陵” 是皇帝的坟墓。
• 23、顾荣施炙 •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 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 “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 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 已向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 【注释】①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仆人。② 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 人渡过长江南下。
• 【启发与借鉴】 • 报答。顾荣给端送烤肉的人吃了一块烤肉,那人 不忘恩情,当他有灾难时常在旁相助,这叫报恩。 中国人是讲情义的,有恩必报。《史记》上说, 韩信年轻时家庭贫困,生活无着落,他在淮阴水 边钓鱼时,有个每天来水边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 挨饿,便经常拨出一点饭食省给他吃。韩信拜将 封候后,找到了这位大娘,并以重金报答。中国 有句古语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然,我 们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日后的报答,但受恩的人 是不该忘记这恩情的。
• 【文言知识】 • 说“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 它又指“人”,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上文 “何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东西”, 鸸问“什么人呀”。“物”即人。“物 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论”、 “物议”均指遭人议论;“物望”即众望, 如“物望所归”。成语“待人接物”中的 “接物”,即“待人”;小说中的“人物” 即人。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以 ②竞 ③然 • 2、翻译:①示有恩也 ②恩过不相 补矣 • 3、理解:“死者众矣”前省略了主语 • 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 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禁风” 中“禁”解释为什么呢?
• 18、邓攸弃儿保侄 、 •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 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 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 食尽,贼又迫,谓妻曰: 吾弟早亡, 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 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 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 妻涕如雨。攸慰之曰: 毋哭,吾辈尚壮, 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 日后当有儿。 妻从之。 日后当有儿。”妻从之。 • 【注释】: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师:京城。③ 注释】 胡人:匈奴人。 京师:京城。 带着。 不要。 挈:带着。④毋:不要。
• 【文言知识】 • 词类的活用。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 “生”,为动词,解释为“活命”,但若 把整个句子理解为“您如果想活命它们” 就不通了,因为“生”在这句话中要作 “使动词”用,即“使……生(活命)”, 句意为“您如果想使它们活命”就正确了。 又如“人欲死之”,应理解为“人们想要 使他死。”这是词类的一种活用方法。
• 【文言知识】 • “涕”及其他。“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 而在文言中指“泪”,而“鼻涕”在文言中则用 “泗”表示。上文“妻涕如雨”,意为妻子的眼 泪像雨一样掉下。这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又, 上文“怀遗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 而是“奔”,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成语“走马 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骑在奔跑的 马上看花,那花当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来形 容大略地观察一下。又,上文说到“挈妻子亡”, 其中“妻子”是指“妻”与“子”。这又是古今 词义不同的一例。
• 【文言知识】 •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 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 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 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 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栖 ②阴 ③夫 ④斯 ⑤孰 ⑥徐 ⑦谕 ⑧省 ⑨一 • 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 ②正色训之 • 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 指 • ---------------------------------------------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三)仁爱 三
• 15、张孝基仁爱 、 •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 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 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 答曰: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孝基使灌园。 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 汝能管库乎? 答曰: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 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 又甚幸也。 “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 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 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 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 注释】 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如礼: 定礼节。 本义为“接近” 此指“得到” 驯谨: 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 顺从而谨慎。 顺从而谨慎。
• 【考点】 • 1、解释:①守 ②卒 ③殡 ④具 ⑤泣 • 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 ②公亟令询之 • 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 ①大家感慨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 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 • 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 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
• • • • •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 买一妾”中的“妾”是指 ;②“妾之 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 •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 21、宋仁宗忍饿 、 •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 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 思食烧羊。 侍臣曰: 何不降旨取索? 仁宗曰: 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 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 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 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 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 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 也。” • 【注释】①外面遂以为例:指官外的人便以此为 注释】 外面遂以为例: 天天要宰羊,以备皇上享用。 例,天天要宰羊,以备皇上享用。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惟 ②值 ③迫 ④但 ⑤ 担 ⑥莫若 ⑦从 • 2、翻译:①怀遗民走 ②吾辈尚壮 • 3、比较: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 释为:① ② ③
• 19、张之万之马 、 •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 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 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 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 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 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 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 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 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 此乃劣马,故退之。 之万求之不得, 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 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 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 马愿从主也。 马愿从主也。 •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注释】 尚书:职官名称。
•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 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 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 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 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 补矣。”简子曰:“然。” •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 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 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文言知识】 • 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 “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 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 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二、指“老朋 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 月下扬州”。三、指“所以”、“因此”。 《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 “衰老”等。
• 【文化常识】 • 谥号,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范仲淹。他死后,朝廷给他的谥号 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 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后赐谥号“孝肃”, 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 穆”,故又称**穆;明徐光启谥号为“文 定”,故又称徐文定;清纪昀的谥号为 “文达”,故又称纪文达。
• 20、王安石辞妾 •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 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 氏?” • 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 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 “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 公。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③ 汝谁氏:你是谁家的。④军大将:指军中官员。⑤部米运: 指监督运米。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兴 ②寐 ③禁中 ④诚 ⑤逐 ⑥馁 • 2、翻译:而启无穷之杀也 • 3、解释下列句子或词组中的“比”:①比 闻禁中每有索取 ②无以伦比 ③天涯 若比邻 ;④比比皆是 • 4、扩展:上文有“不寐”之说,请写出带 有“寐”的一个成语
• 22、范仲淹罢宴 •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 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 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 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 叹有泣下者。 •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 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 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 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 通“撤”,撤去。⑨周:救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