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5讲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基础
第5讲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基础
城市与交通建设项目 :工程地质、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
灾害、水土污染、放射性、废弃物处理等 矿产开发项目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环境 污染、放射性、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水利工程项目:工程地质、荒漠化、小气候等 地下水资源开发项目:水文地质、地面沉降、荒漠化等 农业开发项目:环境污染、荒漠化等
地壳稳定安全等级: 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差 三级或者稳定、次稳定、次不稳定、不稳定四级。
地稳定安全评价参考标准: GB17741《工程场地地震安
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图》、DL/T5335《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 术规程》。
地面稳定安全问题: 是指在地壳活动影响下,诱发和直
地层与岩体——层序、分布;岩土类型、成因、特征
地质构造——成因、时代、类型、特征、分布 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构造单元、规模、等级、稳定性 岩土水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化学性质 生态——自然状况和人为利用或破坏情况
环境地质作用与灾害——类型、特征
人类经济与工程活动——居民点与人口、产业结构等
选择和研究勘查工作精度,主要是调查与测绘
的比例尺问题。 应注意地面与空中相结合,以及新技术应用。
10. 评价目的与原则 11. 评价内容与要求
12. 评价理论和方法
13. 地质环境安全性评价
14. 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15. 地质环境风险性评价
16. 地质环境的功能区划
评价目的: 地质环境评价是指按“无问题(灾
地面稳定安全
土壤环境安全
地质环境安全问题分类: 按诱发因素分为:地壳稳定性
问题;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危害;地球化学安全问题;特
殊岩土导致的安全问题;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安全问题。 按危害程度的分类:一般性安全问题;重要性安全问题; 敏感性安全问题。 地质环境安全问题属性和特性: 不可避免性和可防御性、
接产生的各种地表变形和地质灾害对人活动及生命财产
安全的影响问题。 地面稳定安全评价: 包括斜坡稳定、地质灾害两类安全 评价问题。 斜坡稳定评价方法很多 ,常用的有自然历史分析法、地
貌特征分析法、图解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力学计算法
等。新理论和方法有可靠性理论、模糊理论、时空预报 技术、边界元法、有限元法等。
环境地质勘查类型与要求 环境地质调查设计书 环境地质调查内容与要求 地质环境评价内容与要求 环境地质调查成果与要求
环境地质勘查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一般程序是什么?质环境评价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各有什
么关系?
缓漫的作用过程对人类造成危害,如地面沉降等;另一
类为突发性灾害,骤然发作成灾,如滑坡、泥石流、地 震等。
法规法规: 包括宪法、国家与地方的资源环境 方面的法律或规定、经济法、合同法等
规范与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委托要求:项目任务书、技术委托书或合同书
前人工作及研究成果:技术资料或文献
regional environmental geologic survey:属基础
性、公益性地质调查范筹,是以一定比例尺的环境地质 测绘填图为主要方式,对构成区内地质环境的基本环境 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并 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评价,为区域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提 供地质环境依据。
basic environmental geologic conditions:指产生
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基本环境地质条件,包括两 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地质环境的基本要素,如地形地 貌、构造、岩性、动力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等;另 一方面是影响自然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包括 其方式、规模与强度等。
指标分级:一级条件、二级要素、三级因子。
指标类型: 按对人类活动的敏感程度划分为敏
感因子、重要因子、一般因子等三种类型。
数据源类型: 测试分析数据、基础图数据、经
验数据。
数据处理: 也称无量纲处理,即根据需要消除 原始数据量纲的数据处理过程。 初始化变换: x k 均值化变换: 极值化变换: 标准差变换:
大化法等。
主客观结合赋权法: 层次分析 - 熵值定权法、基
于三角模糊数的层次分析法等。
信息量法:单因素信息量→单元信息量→危险性等级。 综合指数法: 获取地质环境指数的过程是“单因子指数 →单要素指数→综合指数”。 数理统计法: 定性判别分析模型、多目标分类(聚类分
析)模型、主成分分析模型、因子分析模型。
模糊数学评价法:包括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模糊贴近度 模型、模糊概率模型、模糊聚类模型。
灰色系统评价法:包括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灰色统计模
型、灰色聚类模型、灰色聚类模型。 BP人工神经网络法:又称并行分布式处理法。 敏感因子模型:是一种定性分析法。
地质环境安全评价: 是指对人类活动及生命财产构成威 协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的评价。 地质环境安全等级: 划为安全、次安全、次不安全、不 安全。 构造稳定安全 地 质 环 境 安 全 地壳稳定问题 地震稳定安全
2002 907 470 109 51.0
2003 743 3355 125 35.0
2004 688 426 172 20.5
2005 578 339 104 36.5
2006 663 453 111 43.2
2007 598 444 81 24.8
2008 1598 656 101 32.7
2009 331 315 155 17.7
题。通常为区域性的,也有非区域性的。
nographic environmental geologic survey:指针
对某一种环境地质问题或地质灾害和为了某一种专门目
的或用途进行的环境地质调查。
geologic hazards: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地质
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生活环境和国家建设事业造成 的危害。简言之,即不良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地质灾 害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缓变性灾害,以较
第八章:项目组织及管理 第九章:技术管理措施
表:项目经费预算表
第十章:预期提交成果
附件部分——项目任务书、技术委托书、民意要求等
6. 环境地质条件调查与测绘 7. 特殊岩土地区与灾害调查 8. 建设项目的地质环境调查
9. 环境地质调查的注意事项
气象与水文——降水量与蒸发量、流域与河流 地形地貌——地貌类型、位置与特征
人地协同理论:层次等级性原理、突变性原理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科学原理、和谐原理、持续
增长原理 数量经济和模糊优化理论 : 经济系统和经济计 量分析、投入产出分析、费用效益分析、最优 规划分析、电子计算机模拟等经济数学模型法。
最优化理论是指自然选择总是倾向于使动物最
有效地传递其基因,因而也是最有效地从事各
地质环境的安全性、质量、容量、适宜性各是什 么意思?如何确定呢? 如何评价农业生产用地的地质环境适宜性?
1. 环境地质勘查类型 2. 环境地质勘查依据与标准 3. 环境地质勘查的一般程序
依据资金性质的分类: 公益性——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支出 商业性——由企业、社团或个人财政支出 依据性质和用途的分类: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区域规划与管理 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各种开发建设项目 专门性环境地质勘查——专门目的或用途
害)即优良”的基本原则,对项目区做出安全
意义上好坏评判的活动。目的在于评价和判定 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对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适宜 性 ,为区域经济开发和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决 策依据。
评价原则: ⑴ 适宜性与限制性相结合;⑵ 评
价结果可比性原则;⑶ 持续利用原则;⑷ 生
态优先原则;⑸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
2010 2246 669 534 63.9
历年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受伤、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
地壳稳定安全评价: 也称区域稳定性评价,包括地壳稳 定安全和地震稳定安全。 地壳稳定安全评价因子: 地震(震级、地震基本烈度和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活动断裂、构造应力场、地壳垂
直运动速度、地壳岩体完整程度、区域性重磁异常等。
xk x1 1 x k x xk n x x k x min xk x max x min x x k xk
x
k 1
n
k
主观赋权法: 包括层次分析法( AHP 法)、专
家打分法(Delphi法)、环比评分法、最小平方
和法、二项系数法、比较矩阵法、重要性排序 法等。 客观赋权法: 包括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拉 开档次法、均方差法、多目标规划法、离差最
随机性和规律性、突发性和渐变性、群发性和区域性、
影响复杂性。
人 3500
亿元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失踪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 70 60 50 40
3000 2500
2000 1500
30 20
1000 500 0 年份 2001 死亡 788 受伤 936 失踪 120 损失 48.7
10 0 2011 年份 245 人 32 人 138 人 40.1 亿元
旅游景观开发项目: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等
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 :特殊、脆弱、风景名称、保护区、 纪念地等
应注意委托要求——给谁干活,用谁的标准
应注意地区的特殊要求 —— 高山高原区、一般
山区、平原区、沿海区、保护区、建设开发区
应注意特殊岩土的勘查要求
应注意项目的精度要求 —— 根据项目精度要求
文字说明书部分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以往工作程度 第三章:区域环境地质背景分析 第四章:工作部署 第五章: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第六章:实物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