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埃及建筑Ancient Egyptian ArchitectureKey wordsAncient Egypt 古埃及33cent. B.C.~22cent. B.C. Ancient Kingdoms. 古王国22cent. B.C.~16cent. B.C. Middle Kingdoms. 中王国16cent. B.C.~332 B.C. New Kingdoms. 新王国(After 11cent. B.C. Ruled by Other Nations Sometimes. 有时被其他民族统治)332 B.C.~30 B.C. Hellenic Period (Ptolemaic Dynasty )希腊化时期(托勒密王朝)30 B.C. Ruled by Rome 罗马统治时期Nile River, Valley 尼罗河,河谷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农业文明The Stone Age ~The Bronze Age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Clan Society (commune )~Slave Society (state )氏族社会(公社)~ 奴隶社会(国家)Pharaoh 法老Noble 贵族The common people 平民Slave 奴隶Totem Worship 图腾崇拜Sorcery 巫术Religion 宗教Animism 泛神论,自然神论Polytheism 多神教Pries 祭祀Ra 赖(太阳神)Amun 阿蒙神(中王国时期同赖合一,Amun-Ra ,阿蒙- 赖)Tomb 坟墓Mausoleum 陵墓(更强调纪念性形式与规模)Temple 庙宇Mastaba 马斯塔把(古埃及台型墓)Step Pyramid 阶梯形金字塔Pyramid 金字塔,方锥体Limestone 石灰石Smooth Suffice 光滑表面Zoser Pyramid, Saqqara . 萨卡拉,昭塞尔金字塔The Great Pyramids, Giza 吉萨达金字塔群Khufu (Cheops )Pyramid 库富(齐奥普斯)金字塔Khafra (Chephren )Pyramid 哈夫拉(齐夫林)金字塔Menkaura (Mykeriuns )Pyramid 门卡乌拉(麦克里努斯)金字塔Sphinx 狮身人面像Coffin Chamber 墓室Mortuary Temple 祭庙Valley Temple 河谷庙(金字塔祭祀空间位于尼罗河边的入口小庙)Course Way 甬道(如入口小庙到祭庙间的密封通道)Deir-el-Bahrai 戴尔- 埃尔- 巴哈利(中、新王国时期法老墓葬地之一)Mausoleum (Mortuary )of Mentu-Hopet Ⅲ满都赫普特三世墓Mausoleum (Mortuary )of Hatshepsut 哈特什帕苏(女王)墓Temple of Amun, Karnak 卡纳克,阿蒙神庙Avenue of Sphinxes (s )斯芬克斯大道Ram 公羊Obelisk 方尖碑Pylon 埃及神庙大门Colonnaded Courtyard 柱廊院Hypostyle 埃及神庙大殿(柱殿)Sanctuary Hall 圣殿Secret Chamber 密室Beamed Structure 梁柱结构Post 柱子Column 圆柱Capital 柱头Beam 梁Relief 浮雕一、地理环境Geographical Environment:埃及的领土包括上下埃及两部分。
上埃及是尼罗河中游峡谷,下埃及是河口三角洲。
尼罗河两岸,气候炎热少雨,北部地区是沙漠,南部地区是陡峭的山岩,木材奇缺。
二、人文状况1、宗教信仰 Religious Beliefs :早期为原始拜物教——崇拜高山大漠长河;后来为多神教——阿蒙(太阳神)、玛待(众神之母)、孔斯(月神)。
古埃及人迷信人死之后,灵魂不灭,只要保护住尸体,三千年后就会在极乐世界里复活永生。
因此他们特别重视建造陵墓。
原始宗教中普遍的类萨满巫术。
Shaman,Powwow、鹰神Horus、太阳船、方尖碑obelisk、崇拜太阳:鹰、翼日(太阳崇拜的其他现象:车轮如密宗的法轮),太阳船:吉萨金字塔附近发现有御船(太阳船)每一构件都有编号。
古埃及的建筑历史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即石头的史书/死人的建筑2、社会:奴隶主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法老掌握神权是最高统治者,社会阶层依次是:法老——僧侣——军官——农民——奴隶。
3、文字:象形文字。
4、历史时期: BC3500河西岸,陆续出现一些奴隶小国,BC3000埃及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首都位于下埃及的孟菲斯圣BC16由于战争迁都上游的底比斯BC16,被波斯帝国消灭。
历史分期古埃及建筑史的三个主要时期:1、古王国时期——公元前三千纪。
金字塔即此时期建造。
反映原始的拜物教,纪念性建筑物是单纯而开廓的。
2、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18世纪。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出现了一些有经济意义的城市。
新宗教形成了从皇帝的祀庙脱胎出来神庙的基本型制。
3、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11世纪。
古埃及最强大的时期。
最重要的建筑物是神庙,它们力求神秘和威压的气氛。
三、建筑实例(一)古王国时期建筑代表:金字塔1、最初是仿照住宅的“玛斯塔巴”(MASTAB)式,即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经多层阶梯状金字塔逐渐演化为方锥体式的金字塔陵墓。
多层阶梯状金字塔以在萨卡拉的昭塞尔(Zoser)金字塔为代表。
在墓群的祭祀厅堂及附属建筑上仍有木构痕迹。
方锥形金字塔以在吉萨的三大金字塔:库夫(Khufu)、哈夫拉(Khafra)、孟卡乌拉(Menkaura)为代表。
金字塔墓主要由临河处的下庙、神道、上庙(祭祀厅堂)及方锥形塔墓组成。
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大斯芬克斯。
2、多层阶梯形金字塔皇帝的陵墓的型制逐渐向纪念性的建筑物发展,而不仅是死后的住所。
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Nebetka在萨卡拉的陵墓,就在祭祀厅堂之上造了九层砖砌的台基,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纪念性构图萌。
古王国时期用永久性的材料—石头,建造了许多的陵墓,最后形成了金字塔。
建筑师:Imhotpe,最高雕刻师,Eliopoli大祭司,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者,下埃及王的掌印大臣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是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大约造于公元前三千年,它的基底东西长126米,南北长106米,高约60米。
它是台阶形的,分为6层。
周围有庙宇,整个建筑群占地约547×278米。
但是,昭赛尔金字塔的祭祀厅堂,围墙和其他附属建筑物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束缚,它们依然模拟用木材和芦苇造的宫殿,用石材刻出那种宫殿建筑的种种细节,不过,这做法也有一定的艺术效果,它们的纤细华丽把金字塔映衬得更端重,单纯,纪念性吏强。
昭赛尔金字塔建筑群的入口在围墙东南角,从这里进入一个狭长的、黑暗的甬道,走出甬道,就是院子,明亮的天空和金字塔同时呈现在眼前。
这个建筑处理的用意在造成从现世走到了冥界的假象。
而死后有皇帝仍然在冥界统治着。
光线的明暗和空间的开阖的强烈对比,同时震撼着人们的心,着力渲染皇帝的“神性”。
3、方锥形:吉萨金字塔群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吉萨(Giza)建造的三座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今位于开罗近郊,主要由胡夫(Khufu)、哈夫拉(Khafra)及门卡乌拉(Menkaura)三座大金字塔以及大狮身人面像(Great Sphinx)组成。
•Pyramid of Khufu 2530Bc。
底边长230.6m,原高146.4m(现137m),保持最高记录4400余年之久,直到Effiel铁塔出现。
• Pyramid of Khafra 底边长216m,高143m•The Great Sphinx and the Valley Temple, 2500BcPyramid of Menkaure 2470BC,底边长109m,高66.5m胡夫金字塔A:是其中最大者。
形体呈立方锥形,四面正向方位。
塔原高146.4米,现为137米,底边各长230.6米,占地5.27公顷,用230余万块平均需约2.5吨的石块干砌而成。
B:塔身斜度呈51°52′。
C:表面原有一层磨光的石灰岩贴面,今已剥落。
D:入口在北面地17米高处,通过长甬道与上、中、下三墓室相连,处于皇后墓室与法老墓室之间的甬道高8.5米,宽2.1米,法老墓室有二条通向塔外的管道,室内摆放着盛有木乃伊的石棺,地下墓室可能是存放殉葬品之处。
E:这座灰白色的人工大山,以蔚兰天空为背景,屹立在一望无际的黄色沙漠上,是千百万奴隶在极其原始的条件下的劳动与智慧结晶。
卡夫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卡夫拉金字塔是继胡夫金字塔后第二座在吉萨建造金字塔,其规模完全可以和胡夫金字塔媲美,只是内部构造较为简单。
著名的狮身人面守护在卡夫拉金字塔前。
这是一尊具有狮身和卡夫拉王头像的巨型石像。
古埃及有许多狮身人面像,象征法老既是神又是人的概念,以吉萨的这座最大,石像长73米,高21米。
石像原本有鼻子,耳朵和胡须。
在土耳其人攻打埃及时被当作炮靶子,被打掉的狮身人面像的耳朵和胡须现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小结金字塔的演变特点1、型制:平台式——阶梯式——方锥型;2、作用:功能实用型(死者住宅)——艺术纪念型(法老纪念牌);3、材料:土坯——砖——石材更适有纪念性建筑永不要求;4、装饰手法:仿木柱饰——石材风格,简洁,稳定;5、祭祀厅堂:由墓顶转向塔前,位置重要性相对下降,突出纪念意义6、构图:由平缓向集中式高耸发展,更适合纪念性建筑;7、对待死者:由祭祀向纪念发展,强调崇拜。
祭祀厅堂——由墓顶→塔前,由祭祀功能转为纪念功能由重要变为次要。
(二)中王国时期(21BC~18BC)建筑代表:崖墓——峡谷里的陵墓。
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在窄狭的峡谷的峭壁上开凿出石窟陵墓,。
在这里,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完全不适合了。
皇帝们仿效当地贵族的传统,大多在山岩上凿石窟作为陵墓。
于是转而利用原始拜物教中的巉岩崇拜来神化皇帝。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陵墓不同于金字塔的新格局是;祭祀的厅堂成了陵墓建筑的主体,扩展为规模宏大的祀庙。
它造在悬崖之前,按纵深系列布局,最后一进是凿在悬崖里的石窟,作为圣堂。
整个悬崖被巧妙地组织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来,它们起着金宇塔起过的作用。
如曼都赫特普三世(Mentuhotep)墓大约公元前2000年,在戴尔—埃尔—巴哈利(Deir-el-Bahari)造的曼都赫特普三世的墓(MausoleumofMentu-HotepⅡ),开创了新的形制。
一进入墓区的大门,是一条两侧密排着狮身人首像的石板路,长约12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