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射线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射线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射线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目录1 目的 (3)2 范围 (3)3 定义 (3)4 职责 (3)4.1 健康安全环保部 (3)4.2 质量管理部 (3)4.3 工程管理部 (3)4.4 PMT (3)4.5 监理单位 (4)4.6 射线检测机构 (4)4.7 承包商 (4)5 管理内容与要求 (4)5.1 基本要求 (5)5.2 射线源管理 (5)5.3 作业管理 (6)5.4 应急处理 (8)5.5 射线作业许可办理流程 (9)6 参考文件 (10)7解释权归属及生效时间 (10)8附录 (11)附件1:射线作业许可证 (12)附件2:射线作业许可管理流程图 (13)附件3:射线探伤作业告知书 (14)附件4:射线作业告知书送达登记表 (16)1 目的为规范射线作业,控制射线作业风险,明确射线作业的安全管理范围、职责和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2 范围本办法适用于xx项目所属区域。

3 定义无4 职责4.1 健康安全环保部1.负责制定与修订射线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2.根据本办法要求对承包商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3.负责射线作业的备案,作业前将射线作业相关信息在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公示。

4.2 质量管理部1.负责射线检测机构的单位资质能力审查。

2.负责独立第三方检测单位的射线检测计划的审批、人员资格的审查和设备的检查。

3.参与射线作业安全专项方案的审查。

4.3 工程管理部1.负责射线作业与施工界面交叉的协调。

2.负责射线作业监督区涉及不同PMT的许可证的审查。

3、负责对射线作业书面告知书进行备案。

4.4 PMT1.负责责任区域内检测计划的审查。

2.负责责任区域内射线作业与施工界面交叉的协调。

3.负责责任区域内作业许可证的审查,,并对射线作业书面告知书进行备案。

4.负责所属区域内射线作业的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落实。

4.5 监理单位1.负责审查射线作业方案、射线工作前安全分析(JSA)。

2.负责射线作业许可证的审签,并确认HSE措施落实情况。

3.负责对射线作业人员资格、射线检测设备的检查。

4.负责检查、督促承包商严格执行本办法,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落实。

5、负责对射线作业书面告知书进行备案。

4.6 射线检测机构1.严格执行本办法,负责编制射线作业安全专项方案、开展工作前安全分析(JSA),落实HSE措施。

2.负责按办法申请《射线作业许可证》。

3.负责书面告知射线作业影响区域相关单位,并在作业前对影响区域内的人员清场情况进行最终确认。

4.确保射线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并按规定从事射线作业。

5.负责制定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运输、使用、储存及射线作业的各项安全和防护措施。

6.负责组织检查并整改存在的问题。

4.7 承包商1.负责射线作业安全专项方案、射线作业许可证的审批、射线作业书面告知书的备案。

2.负责责任范围内射线作业影响区域内的通知、通告、清场等相关安全措施。

5 管理内容与要求5.1 基本要求5.1.1 射线检测机构必须依法取得有效的《辐射安全许可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及其他有关证件,按规定从事射线作业,禁止无证或者不按照规定的种类和范围进行射线作业。

5.1.2 射线检测机构必须编制射线检测计划、安全专项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和质量管理部等相关单位审查。

5.1.3 必须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JSA),并报监理单位审查。

5.1.4 射线作业实行许可作业,射线作业必须办理《射线作业许可证》(见附件1)。

5.1.5 射线作业前必须向健康安全环保部、工程管理部、作业地点和受影响PMT、总包、监理及周边受影响单位进行书面告知,射线探伤告知书不能替代射线作业许可证。

射线探伤作业告知书见附件3。

5.1.6 射线检测机构必须具有健全的安全和防护管理制度、辐射事故应急措施。

5.1.7 射线作业人员(含射线作业监护人)必须持有效资格证书,方可从事射线作业。

监护人不得进行射线操作。

射源处于工作状态时,射线作业人员严禁离开现场。

发生卡源时应采取可靠防护措施后方可进行相应的处理。

5.1.8 射线作业原则上在夜间进行,一般安排在夜间22:00~次日6:00进行。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反光背心。

5.1.9 射线作业前必须对防护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灯,进行警戒围护。

5.1.10 射线作业涉及其它的作业许可时,也要按办法办理相关的作业许可证。

5.1.11 射线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常规个人剂量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健康管理档案。

5.1.12 射线检测机构应经常对γ射线探伤机安全装置的性能进行检测,每年对密封放射源进行一次泄漏检验。

探伤机被移动后,防护人员必须用相应仪器进行安全装置的性能检测。

5.1.13 射线操作现场必须配备适当的应急防护设备。

5.1.14 射线检测机构必须具有与安全许可证及其他有关证件资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力量(人员),有专门的安全与防护机构或者专职、兼职安全和防护管理人员,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

5.2 射线源管理5.2.1 工程管理部组织建立集中管理的源库,指定管理单位,对射线源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5.2.2 源库管理单位、射线检测机构建立相应射线源档案,制定专项管理方案和制度,报工程管理部和健康安全环保部备案。

5.2.3 射线源库须安装防盗门窗,门窗及其他醒目处须张贴“当心电离辐射”的警示标志。

5.2.4 射线源库周边划定防护区域,并设置围墙和监控系统,使之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5.2.5 防护区域及射线源库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材料,保证消防通道畅通。

5.2.6 射线源库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5.2.7 射线源库必须24小时有专人值守,严格交接班制度。

5.2.8 射线源库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5.2.9 射线检测机构在储源库内指定位置设立专用储源柜,设置“双人双锁”。

5.2.10 每个射线源应有产品说明书,并注明型号、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及设备保养、贮存、运输方法,还应包括:所用放射源的种类、特性、源容器外表面泄露剂量水平、安全措施、自动关闭功能及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等内容。

5.2.11 射线检测机构作业人员凭有效的《射线作业许可证》进入源库提取射线源,值守人员根据许可证上注明的源号发放,并做好射线源出入库登记。

5.2.12 射线源入库时根据射线源出入库记录中记载内容进行核实,并签字确认。

5.2.13 现场使用的放射源来自外地时,射线检测机构按照规定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公安部门办理转移手续、放射源进场使用许可证。

放射源投用前,由有资质的单位或部门现场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确定防护距离。

5.2.14 运载射线源的车辆必须车况良好,专车专用,放射源运输单位配备押运人员,押运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并随身携带辐射剂量监测仪,对其进行监测,以防意外泄漏。

严禁随车携带其他无关人员。

射线源在车内应稳妥放置并不得与其他材料混载。

载源车辆在中途不得任意停靠,工作完毕后立即将射线源送回储源库。

5.2.15 射线检测机构和射源库管理单位制定严格的射线源贮存、领取、使用、归还制度,建立管理台帐,做到帐物相符。

5.2.16 射线源储罐或X射线机必须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危害说明、所属单位、负责人及紧急联系电话。

5.2.17 X射线机和放射源在现场作业使用期间应有专人管理,作业完成后应及时入库,严禁存放在施工现场。

5.3 作业管理5.3.1 每个单项工程第一次射线作业前由健康安全环保部组织相关的监理单位、承包商、射线检测机构及PMT有关人员,召开本单项工程射线作业安全专题会,研究和部署射线作业有关方案和措施。

5.3.2 射线检测机构在射线作业前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JSA)、编制射线作业安全专项方案,依据射源的放射强度检测报告,确定防护距离,办理《射线作业许可证》,当晚的射线作业必须在当天12:00前在健康安全环保部备案。

5.3.3 射线检测机构应在作业开始前6小时完成书面告知5.1.5所列单位,受射线作业影响单位应根据作业时间和警戒范围对涉及到的本单位人员进行清场。

5.3.4 进行射线作业前,应先将工作场所划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其设置要求如下:1.将作业时被检物体周围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15μGy·h-1的范围内划为控制区(即控制区边界外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低于15μGy·h-1),在控制区边界上用安全警戒线围护,并在控制区边界上的合适位置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并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放射工作场所”标牌。

射线作业期间应安排人员对控制区边界进行巡逻,未经许可人员不得进入边界内。

2.监督区位于控制区外,允许与射线作业相关的人员在此区活动。

将γ射线监督区外边界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2.5μGy·h-1的范围内划为监督区(即γ射线监督区外边界外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不大于2.5μGy·h-1)。

在X射线控制区边界外将作业时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1.5μGy·h-1的范围划为监督区。

射线监督区边界处应有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禁止进入放射工作场所”等警告标牌,并设专人进行警戒,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该区域。

3.控制放射源传输的地点应尽可能设置于控制区外,同时应保证操作人员之间有效的交流。

4.沿监督区外边界使用警示标识封闭围护,射线警示标识包括警示灯、警示牌、警示带。

警示灯为红色频闪灯,每个作业点不少于四盏;警示牌使用反光材质制作,板面中文书写“当心电离辐射”,每个作业点不少于四个警示牌;警示带为黄黑相间的带条。

警示灯、警示牌沿警示带四个方向间隔分布。

监督区涉及的所有路口设专人值守监护。

5.3.5 射线作业开始前,作业人员必须对警戒线以内的人员清场情况进行最终确认,在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并由监护人沿监督区边界巡检防止其他人误入。

5.3.6 进行射线作业时,必须考虑探伤机和被测物体的距离、照射方向、时间和现场屏蔽条件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设备布置,以保证作业人员的受照剂量低于其剂量限值,并应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5.3.7 移动式γ射线作业开始前应备下列防护相关物品,并使其处于正常状态:1.便携式剂量测量仪和个人剂量计、剂量报警仪;2.导向管、控制缆和遥控;3.准直器和局部屏蔽;4.现场屏蔽物,如足够屏蔽厚度的防护掩体、隧道式屏蔽块、水池、沙袋等;5.警告提示和信号;6.应急箱,包括γ射线源的远距离处理工具;7.其他辅助设备,如夹钳(柄长不短于1.5m)和定位辅助设施。

5.3.8 移动式X射线作业的防护物品可根据5.3.7条要求作相应的选择,其中5.3.7条第1、5、是必选项,同时应配备应急箱,周向式探伤机做定向照射时应使用准直器。

5.3.9 射线作业人员应穿戴相应的防护服并佩带符合审管部门要求的个人剂量仪(包括热释光或胶片剂量计和直读式剂量计);每一个作业小组应至少配备一台具有检测源的便携式剂量仪,并配备能在现场环境条件下被听见、看见或产生震动信号的个人报警剂量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