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极体系
在介绍三电极体系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下电化学工作站的基础原理。
在恒电位模式下,工作站将精确控制对电极(CE)相对于工作电极(WE)的电位,从而准确定义工作电极(WE)与参比电极(RE)之间的电位差,并与用户指定值相对应。
在恒电流模式下,工作站将严格控制WE和CE之间的电流,监测RE和WE之间的电位差。
通过使用工作站,在测量期间的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负反馈机制来精确控制用户指定的值(即施加的电位或电流),如原理图所示。
从原理图中可以看出,CE连接到电子模块的输出端,该电子模块称为控制放大器(CA)。
控制放大器迫使电流经过电解池。
使用电流跟随器(LowCF) 或分流器(HighCR)分别测量低电流和高电流的电流值。
始终使用差分放大器
(Diffamp) 测量RE和S之间的电位差。
根据当前所选择的模式(恒电位或恒电流),PSTAT / GSTAT开关会自动切换。
随后信号将进入加和点(Σ),并与数模转换器(Ein)设置的波形一起输入到控制放大器中。
三电极体系
三电极体系是电化学中最常用的设置。
在这种情况下,电流在CE和WE之间流动,WE和CE之间控制电位差,并在RE和S之间测量电位差。
由于WE 与S相连,在WE虚地模式下,通过控制CE的极化过程,可始终控制RE和WE之间的电位差。
WE和CE之间的电位无需测量,通过调整控制放大器以使WE和RE之间的电位达到用户的要求。
这种配置可以控制WE电化学界面与RE 的电位。
为了减少由于RE和WE之间残留溶液而导致的欧姆降,可使用鲁金毛细管
将RE的末端尽可能地靠近WE表面,如上图。
由于几乎没有电流流入参比电极,因此毛细管上的电压降很小或没有,从而确保毛细管的末端电位非常接近于RE 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