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
篇一:幼小衔接讲座感想
幼小衔接讲座感想
在参加过幼小衔接讲座之后,感觉受益匪浅。

从小班到现在的大班,眨眼间,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三年多了,明年9月份即将进入小学。

渐渐地我们也开始关注孩子上小学的事情,如上哪间小学、其他父母是如何选择的、择校与否、学校之间的区别在哪里等等。

这个讲座给我们上了一节比较深刻的课,做讲座的老师以她很多亲身的经历和例子,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平常却不一定为我们所知道的做法和道理。

例如学前物品的准备。

记得我们以前上小学的时候,是一件多么兴奋的事情(那时我没上过幼儿园,正式上小学一年级前,只上了一年的学前班),新文具,新书包,新衣服,新课本……什么都是新的,跟过年似的。

一点没有象现在的专家学者分析的这个不适应那个不适应,这个断层那个断层(昨天我在网上看到德国有个叫哈克的教授专门阐述了幼小衔接的六个断层)。

现在孩子宝贵了,父母的“呵护”有加,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点的苦、受一点点的委屈,什么都给最好的,这反倒成了“祸害”。

例如挑文具,老师提醒我们,一定不能挑那些太花俏的笔、笔盒和书包,书包要挑
贴背的,笔盒要挑塑料的,没印那么花俏的,铅笔要挑六角型的,也不能太花俏的。

这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防止太花俏的东西转移他上课和做功课的注意力。

我记得,我们以前上小学挑文具,铅笔也就那么几种,也根本不会印到花里胡俏的,笔盒也是很简单的那种铁皮盒,书包就更加简单了,根本没有什么很花俏的图案。

老师提到了一种叫“握笔器”的东西,我是第一次听到。

老师解释说,那是教会小孩子学会正确的握笔方法的工具。

我对此有点不理解。

我记得,我们以前小学的时候,老师都是很认真地教我们怎么样握笔,怎么样写字的,手把手地教,直到教会我们。

现在倒好了,直接买个握笔器就行了。

这到底是科技进步了,还是人类落后了?
行为规范和良好的习惯,这一点,对于幼小衔接来说比较重要。

幼儿园可以说还是处于保育阶段,而到了小学就是真正的独立生活了。

在幼儿园尿了裤子有老师帮忙换,吃饭不认真有老师纠正,午睡不好有老师监督,这些到了小学之后,就全都靠自己了。

所以,现在幼儿园的老师已经开始教育孩子要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每天晚上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拿出来放在床头或者凳子上,这都是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

有一位当小学老师的家长也说,她教一年级的时候,看到很多
小朋友找书本或者练习本都找好半天,这样肯定会耽误学习。

老师以她自己的经验教会我们不要做“陪读”的家长(就是每天晚上盯着孩子完成作业)。

她自己的方法是,吃完饭后到9点前是做作业的时间,她买了个小闹钟放在桌子上,9点钟闹钟一响就停止做作业。

如果不能完成就等着第二天挨老师的批评了。

每天的作业要家长签名,她说她是闭着眼睛签的,意思是她不检查作业的错对。

她跟孩子讲,做作业以及作业做得对与否,是自己的事情,不能依赖家长。

不过她每隔两个星期就会翻看一次孩子的作业,看看做错的地方是粗心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再帮孩子分析。

这样,家长不仅从“陪读”的角色解放出来,而且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和独立能力。

这的确是一个好的方法。

培养孩子的理财思维,这也是我感到很深刻的一个方面。

老师说,她带孩子去买玩具或者文具,都事先跟孩子说好总的费用,如果超出预算则家长不支付或者由孩子自己支付。

她举了个例子,有一次去买文具,孩子看到两个很花巧的硬皮抄爱不释手,硬是要买下来,家长不同意,孩子说没带钱让妈妈先支付,回去后用过年的利是钱还给妈妈。

在孩子还钱的时候嘴里就嘟嘟说太贵了以后都不买了。

结果从此以后,她都学会了在预算内买东西,包括每年学校组织出去春游秋游,都会在预算内合理地安排费用。

这种习惯的养成,
可以说对她以后的生活会有好的改变的。

这一方面,我们在教育孩子上,是很欠缺的。

这一招,以后应该学一下。

大四班李令瑜妈妈
篇二:一年级语文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一年级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赵俊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小学生活已快一学期了,从刚入学时找不到教室,对铃声不知所做到现在的听到铃声,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

学生们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他们已经变成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依依不舍的离开。

而孩子们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严肃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从事低段教学已有8年,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环境的适应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已经超越了知识的学习。

于是这半学期来,我重点从这两方面做起:
首先是环境的适应,环境分为学校环境和学习环境。

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带着学生在学校各处转转,找到教室的位置,厕所在哪,餐厅在哪,上体育课时的操场在哪,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的办公室在哪,这些是学生必须要知道的,除此之外还有音乐教师,图书室等等。

学习环境先要从认识
老师开始,知道班主任是谁,认识给自己带课的老师。

接下来是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知道每一次铃声响起时该干什么。

其次便是学习习惯了,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也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学习。

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他们非常不适应。

先从下课上厕所做起,幼儿园里厕所都在教室旁边,学生随时可以去,但小学不行。

一节课40分钟,学生要认真参与学习活动。

而且部分学生太
贪玩,经常忘记上厕所。

在每节下课时就提醒学生先该做什么,慢慢的养成习惯。

接下来是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以后,立即停止游戏进入教室,拿出相应课程书本和学习用品摆放在课桌上,同时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一首歌。

这些在孩子刚入学时,老师课前早到一会儿,帮助学生,提醒学生,一个月以后他们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了,先教会孩子课前起立与老师问好,课后和老师再见,懂得尊敬老师、爱护老师。

再就是要求他们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举手等等一些细节。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相应作出要求和引导。

作业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

家长给学生制定学习时间,老师也作出要求,学生应独立思
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彼此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一个学期结束以后就会发现,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成绩也很优秀。

在我所带的语文课堂中,开学第一天向学生做了自我介绍,讲解了语文书和练习册的使用,并对作业本和笔作出要求。

后期的作业中会对书写的正确、美观的作业贴上贴画奖励,以此鼓励学生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课堂上会对积极思考认真听讲的同学提出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这些都是在这几年的低段教学中的一些感受,也是这半年来一年级教学的体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

篇三:幼小衔接心得
“幼小衔接”阅读心得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

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信心。

《“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
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

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习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

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
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
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大三班张雨桐家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