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图文转换教案

高考图文转换教案

高考图文转换复习指导一、教学目的:1、了解图文转换题的三种类型。

表(格)文(字)转换题;图文转换题;(漫)画文(字)转换。

2、掌握图文转换题目的解题步骤。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方法:讲述、讨论、点拨三、课件: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图文转换综合考查对材料的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

它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所以,成为近年来高考题中的新宠。

因此,要引起足够重视。

考点阐释二、考查类型(一)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1、表(格)文(字)转换题;2、图文转换题;3、(漫)画文(字)转换。

(二)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1、表(格)文(字)转换题2、图(又分为“徽标类”和“漫画类”)文转换三、表文转换1、表文概述在媒体信息交流和传递中,图表是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能直观鲜明、简洁明了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或作者观点态度。

常见的图表形式有公司单位的报表、企业厂家生产增长图、工艺生产流程图、实验研究变化曲线图等。

简洁的图表包含着大量的文字和数字信息,涉及到不同的知识领域。

2、解读图表的流程: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

3、图文转换题主要有:文字转换题:把图表信息直接表述为文字;信息推断题: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

四、文字转换题1、标志性词语有:“上图显示”“用文字表述出来”“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等。

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

2、答案与源信息要求同一。

即图表包含的陈述对象、比较的各个项目角度、事物发展的趋势,在转换中一定要全面准确,不遗漏。

若题目要求把图表内容表述出来,还要引用图表中的具体数据来加以说明。

五、信息推断题1、标志性词语有:“该图表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

2、答案与源信息要求一致。

即在归结中,答案要点要与图表反映的整体趋向、观点态度一致。

同时还要注意与题干中字数和句式的要求一致。

解题步骤(表文转换)图表题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把握好四个方面:1、注重整体阅读。

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注)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读图表不能顾此失彼,遗漏信息。

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2、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3、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图表下的“注”等。

4、把握考题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进行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

如表达方式转换题,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上图显示”“用文字表述出来”“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等。

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而信息推断题的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该图表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

5、简要归纳概括。

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

解答前,要正确分析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也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

一是句式的限制,用单句表达只能含有一组主谓宾成分,用复句要标明句间的逻辑关系;二是字数的限制,在表达时要注意年号和数字的规范。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

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针对性典型例题例: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3 分)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 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图书状况完好无损损坏较轻损坏较重损坏严重图书数目(册)20000250004000015000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①②解析试题考查的是根据图表分析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因此,仅仅能分析出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从具体的信息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次图书损坏情况调查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围绕“图书状况”从“完好无损”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用四个不同数字(总共10万册,与题干所给条件相同)交代了四种不同的情况,由此可看出要说明图书的损坏情况,这是一条显性结论不难回答。

难的是另一条结论从何而来呢?只要细看一下文字信息,其中有“学生阅览室”的暗示,也刚好与图书损坏情况连起来了,原来学生正是损坏的主体,这就涉及学生的道德水平、公德意识,另一条隐性结论也就浮出了水面。

参考答案:(1)该校80%的图书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

(2)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四、巩固训练1、选用下面表内的资料,就某地区女职工增长人数及增长率,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在后面的空格处续写句子。

(6分)某地区男女职工人数及增长情况对照表要求:①续写的内容要与上文衔接,句子通顺、连贯;②数字的表述与书写要正确、规范;③第一处不得超过14字,第二处不得超过36字。

某地区十分重视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广开就业门路。

1980年到1994年,该地区妇女就业的人数有了显著的增加,妇女就业的增长率越来越高于男性,这些具体数字反映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

[解析]图文转换实质上考的是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答题除了注意观察图表寻找规律,准确转换外,还应注意字数要求,阿拉伯数字、百分号每两个算一字。

[答案]①由35.8万人增加到64.8万人(或:由358000人增加到648000人)。

②前七年女职工的增长率分别为115%和125.7%,后七年则为114.7%和114%(或前七年男女职工分别增长了15%和25.7%后七年增长了14.7%和44%)。

2、阅读下表,我们会得出什么结论。

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发明、发现项目发明年份出产品年份发现到投产间隔年数电话1820187656无线电1867190235电视1922193412核反应1932194210原子弹193919456激光器196019601参考答案:重大发明、发现与应用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3.下面是某机构对目前高中教材内容与现实联系程度的调查表,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1)请概括图表所反映的主要情况(不出现具体数字)。

(2)该图表给人的启发是多方面的,如果你是新教材编写者,可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绝大部分的师生认为教材和现实联系不紧密。

(2). A.教材和现实联系不紧密,会降低教材的吸引力。

B.教材和现实的脱离,会使教材得不到广大师生得青睐。

C.在新教材编写中应该注意教材与现实的联系第二课时一、漫画的特点1.有针对性2.捕捉人事物的本质特征3.运用夸张的手法4.具有幽默或讽刺的效果图文转换之漫画类试题标题(可以没有)画面(主体)提示语(可以没有)二、漫画的构成:三、高考漫画试题类型(1)描述(说明)漫画内容;(2)解释漫画寓意;(3)给漫画拟写标题;(4)评价漫画的特点、好处(为漫画写一段赏析文字)。

四、漫画类题目的解题思路第一步: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1)看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

故在审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

2)看画面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

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

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观察画面。

3)看夸张处。

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观者共鸣。

因此,解漫画题时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之处。

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4)看画中字。

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

因此,我们在解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第二步联现实展想像,揣摩画外是什么1)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2)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3)多个角度想想看,创作动机是什么,确定最佳画意点。

请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我们要正确理解第一幅画中第一只小狗与望远镜的关系— 小狗举着望远镜,显然,这只小狗是在带路;我们还要理解盲杖、墨镜与最后一只小狗的关系,显然,这两样东西意在点明最后一只小狗的特点,这是一只盲狗;我们还要理解窨井和这些狗们的关系,第一幅画中小狗们正准备向前走,窨井是他们前进路上的障碍,第二幅画中小狗们都不见了,只有那只盲狗还在继续前行;我们还要理解脚印和狗们的关系,一串脚印告诉我们三只实力正常的狗调进了窨井,只有视力有缺陷的狗绕过的窨井,得以继续前行。

(1)要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2)要理解人或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及原因。

上面这幅漫画的结果令人难以理解。

视力正常的狗掉进了窨井,而盲狗却躲过了窨井。

这有些违背常理。

那么,我们就要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视力正常的狗只用望远镜看远处,而没有注意脚下,所以才掉进了窨井。

因此这幅漫画的寓意也就可以表述为:每个人都应该踏踏实实,关注今天,关注脚下,不能好高骛远。

画面:拿望远镜的小狗雄赳赳地领导队伍前进,观察着方向,但却没有看见脚下的窨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