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泰国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们源于各族人民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习俗。
泰国一向被人们称为“亚洲最具异国风情的国家”。
泰国作为当今最富有特色的国家之一,其文化也具有别具一格的魅力和价值,泰国文化博大精深,在深度和广度上,虽不敢和称为世界级的文明古国——中国相媲美,但也有其独特而深奥的价值。
“虔诚”、“宽容”、“和谐”,这毫无疑问是泰文化的真谛所在。
泰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其文学、艺术、绘画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泰国政府很重视维护本民族的文化,认为泰国文化体现的是国格,是维系国家团结的重要根基,对国家的稳定繁荣有决定性的影响。
国王蒲美蓬说过:“维护文化就是维护国家”。
泰国概况“泰国”一名是由泰族语得来的。
泰国人称自己国家为“孟泰”,“孟”表示“国家”,“泰”为“自由”之意。
因此,泰国是“自由之地”、“自由之国”的意思。
泰国还称过“暹罗”。
但早期泰族人民并没自称过暹罗人,也没有把自己的国家称为暹罗国。
因泰族与缅甸的掸族同种,“暹”字就是由“掸”字转音而来的。
“暹罗”本是“孟泰”的英译名。
1856年4月5日,泰王被迫与英国签约时,才首次采用“暹罗”这个名称。
1939年6月24日,废“暹罗”名称,改为“泰王国”。
1945年2月再次改为“暹罗”。
1949年5月,恢复国名“泰王国”。
泰国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原名暹罗。
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
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
从16世纪起,先后遭到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殖民主义者的入侵。
19世纪末,曼谷王朝五世王大量吸收西方经验进行社会改革。
1896年,英、法签订条约,规定暹罗为英属缅甸和法属印度支那之间的缓冲国,从而使暹罗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
1932年6月,人民党发动政变,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1938年,銮披汶执政,1939年6月更名为泰国,意为“自由之地”。
1941年被日本占领,泰国宣布加入轴心国。
1945年恢复暹罗国名。
1949年5月又改称泰王国。
货币为铢【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由红、白、蓝三色的五个横长方形平行排列构成。
上下方为红色,蓝色居中,蓝色上下方为白色。
蓝色宽度相等于两个红色或两个白色长方形的宽度。
红色代表民族和象征各族人民的力量与献身精神。
泰国以佛教为国教,白色代表宗教,象征宗教的纯洁。
泰国是君主立宪政体国家,国王是至高无上的,蓝色代表王室。
蓝色居中象征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纯洁的宗教之中。
【国徽】是一个极富宗教神秘色彩的图腾图案,图案是一只大鹏鸟,鸟背上蹲坐着那莱王。
传说中大鹏鸟是一种带有双翼的神灵,那莱王是传说中的守护神。
是泰国民间传说中鹰面人身的神灵,它头顶金色宝塔,裸露的颈部、手臂和手腕都戴着光彩夺目的金色饰品,两臂弯向头部,手指内侧,偏偏起舞,构成泰国民间舞蹈舞姿的典型造型,展现出浓郁的泰国民族特色。
大鹏身披深红色双翼和尾巴,戴着金色的盔甲,两只利爪雄健有力,令人顿生虔诚和敬意。
【国歌】《泰王国国歌》,鲁昂·萨拉努普拉潘词,夫拉·陈·杜里洋曲。
【国歌歌词】泰国人鲜血流在泰国之身,泰国每寸土都属于泰国人。
因为人民始终团结,国家主权长久守稳。
热爱和平但不怕战争,不许有人废独立施暴政。
全民准备把每滴血献奉,为国家安全自由和兴盛。
今日在泰王国有两首起国歌作用的歌曲,一首叫《泰王国歌》,另一首叫《颂圣歌》。
1932年,泰王国发生军事政变,推行君主立宪制,并采用新的国歌,而旧的国歌《颂圣歌》则因为历时已久,人民也非常喜爱她而得以保存。
这首新歌是由德裔泰国皇室音乐顾问彼得·费特(Peter Feit,泰文名字为:珍杜里扬爵士(Phra Jenduriyang))作曲于同年。
1939年“暹罗”更改国名为“泰王国”,当时进行了一轮新国歌填词竞赛,结果是峦·沙叻努帕潘上尉(Colonel Luang Saranuprapan)所谱的新词胜出,歌词大意是鼓励泰国军人上前线奋勇作战,保家卫国。
当时的泰国首相銮披汶·颂堪元帅(Phibunsongkhram)颁布采用新的标准歌词,和一切有关礼仪之法令,一直沿用至今。
每一天早上晨八时正和午后六时正,在泰王国所有公园、学校、电台都要演奏《泰王国歌》,从无例外。
听到她,每个人都必须立即面向国旗肃立,并除下帽子以示敬意。
严格来说,泰国警方对任何对国歌、国旗或王室成员不敬之人等都要立即进行逮捕,无论他或她的国籍。
曼谷原意“天使之城”有“佛庙之都”之誉,是泰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曼谷港,是泰国和世界著名稻米输出港之一,是泰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旅游景点密集区。
从地域上划分,泰国共有四个主要区域:北部:泰国北部主要是绵延着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山区丛林。
在山林中,日常工作主要还是靠大象操作。
这里的冬季是气候凉爽,可种植樱桃、草莓和桃子。
山区内也居住着许多的少数民族,而这些民族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俗文化。
东北部:泰国的东北部属湄公河流域,是山峦起伏的高原地带,土地较为贫瘠。
这里是世界最古老的古铜器时代文化荟萃的区域,已经有5,600年的历史。
南部:泰国南部是一个半岛,东部为暹罗湾,西部是安达曼海。
这里有许多细白的海滩,海水蔚蓝。
除了幽美景色外,也蕴藏天然资源如锡矿、橡胶园和渔产。
中部:泰国中部是一个平原。
自大城王朝以来,这里就是泰民族的居住地。
湄南河两岸的三角洲,为这片中部平原带来肥沃的土地,盛产稻米和水果。
此外,这里的山脉与河谷纵横交错,是发展水力发电的理想地。
在中部平原的南边靠海地带,有无数大小不一的优美海滩,成为夏日旅游的据点。
泰国的民俗禁忌泰国是一个十分注重礼仪规范的国度,在公开的场合下,人人都显得温文尔雅,遵守社会规范。
在当地游览时,应当尊重泰国人的习俗。
年轻情侣最好不要当众勾肩搭背,不要有太过亲昵的举止,也不能当众发脾气。
否则,你就一定引来路人的惊讶的目光。
泰国人给人的印象是态度友善、性情温和。
在泰国,你绝对见不到人们吵架,甚至也听不到有人在大声粗气地讲话。
泰国人在与客人见面时,通常施合十礼。
将手合十于胸前,头稍稍低下,互相问候“撒瓦迪”(你好)。
还礼时,也须双手合十,放至额到胸之间。
地位较低或年纪较轻的人,应该主动向地位高和年纪大的人致合十礼。
地位高、年纪大的人还礼时,手不应高过前胸。
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的程度越深。
在特殊情况下,如平民拜见国王的时候要施跪拜礼;儿子出家当和尚父母也施跪拜礼。
泰国人喜爱红、黄色,禁忌褐色。
人们习惯用颜色表示不同日期:星期日为红色,星期一为黄色,星期二为粉红色,星期三为绿色,星期四为橙色,星期五为淡蓝色,星期六为紫红色。
人们常按不同的日期,穿不同色彩的服装。
过去白色用于丧事,现在改为黑色。
泰国是个佛教盛行的国家,法律中有许多保障宗教的条文,故而不要对佛像不敬。
由于僧侣必须严格遵守小乘佛教教义,绝对禁止接触女性或被女性触摸,所以女性游客在公共场合应避免碰触僧侣。
在进入佛寺之前,必须先整理着装,袒胸露背是不允许进入的。
所有神像都是神圣的,不允许拍照。
泰国僧侣和女尼的地位是很崇高的。
不能随意和他们照相或有身体接触。
如果买个佛像作为纪念,即使没有东西携带,也不能把佛像装在裤子口袋里。
因为他们认为下体是不纯洁的,这样做有玷污佛像的嫌疑。
在泰国,佛教徒最忌讳别人摸他们的头,即使是大人对小孩抚爱,也严禁去摸孩子的头顶。
因为按照传统的佛俗认为,头部是最高贵的部位,抚摸或其他有关接触别人头部的动作都是对人的极大侮辱。
同时还忌讳当着佛祖的面说轻率的话。
佛教徒购买佛饰时忌说“购买”,只能用“求助”或“尊请”之类的词,否则被视为对佛祖的不敬,会招来灾祸。
人们送礼,不能送香烟,相互交谈,也不要递烟,因为烟不利于健康。
许多商店、超级市场也不出售香烟。
泰国人绝不用红笔签名,因为当地人死后是用红笔把他的姓氏写在棺木上的。
泰国是禁止赌博的即使你是在酒店的房间里,也不能打麻将赌钱。
否则,就有可能因触犯了泰国的法律而受到处罚。
避免谈论的问题:政治、腐化、王室成员。
即使是朋友之间,也不喜欢谈论个人问题。
假如你冒犯了别人,要微笑,说“对不起”以示歉意,还要双手合十。
在泰国“租妻”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很多老外到泰国来都会寻找当地的黑黑的女孩做为“租妻”,又称“黑珍珠”。
她们不但要提供妻子应尽的责任,还要担任导游的职责。
老外提供钱,住,和吃,衣服什么的。
“租妻”时限长短不一,短的几天到一个星期,长的几个月甚至是一辈子。
农耕节:是泰国的重要节日,每年到农耕节时泰国都要在曼谷大王宫旁边的王家田广场举行大典。
农耕节大典始于13世纪的素可泰王朝。
节日由占卜师选择在每年5月(泰农历6月)的一个吉日良辰按照婆罗门教的习俗举行。
主犁官在号角乐声中扶着由两头白公牛拉的金色木犁耕田6圈,两名挑金担和两名挑银担的少女跟在木犁后面,主犁官不时从金担和银担中抓出一把把谷种,撒在田里。
耕田播种仪式后,围在广场四周成千上万的人涌进田中,从土壤中挖出种子,连泥土装进塑料袋中,带回家去。
他们相信,这些种子和王家田的“圣土”会带来丰收年和好运。
犁田之后,司理官员为两头耕牛送上丰盛的饲料,包括稻谷、玉米、绿豆、芝麻、青草、水和米酒。
两头耕牛选择了青草和玉米,占卜师宣布说,牛选吃了两种饲料预示着今年五谷丰登。
鬼节:泰国的鬼节每年都于六月中旬在黎府举行,非常受当地人民的重视,主要是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希望来年稻米丰收。
在黎府地区,鬼其实是天上的神。
原来鬼节源于一个佛教的故事,据说,数百年前的泰国王子Prince Vessandorn是佛祖的化身,他尽心尽力为百姓服务,故深得民心。
某天,他向人民说将要返回天国,并叫众人忘记他,人民听了之后非常伤心,天神看见了亦深受感动,于是准许王子重返黎府,而鬼节就是黎府的居民用来纪念王子的。
泰国鬼节不但没半点惊憟,反而洋溢着一份欢乐和热闹。
游行途中,“众鬼”不但会向围观的途人扮“鬼脸”,还狂歌热舞一番,期间的歌曲甚至以摇滚音乐为主,有时更有乐队现场伴奏。
更有意思的是,众“鬼”在游行途中有时还会手持木制假阳具,因为当地人视假阳具为土地肥沃、产量丰富的象征,寓意来年丰收富足。
泰国的饮食文化饮食习惯:喜辛辣和鲜嫩之物,爱吃咖喱饭和冬荫功汤;不喜欢过咸和过甜的食物,也不吃红烧的菜肴。
他们素以大米为主食,北部的清迈和清莱一带多吃糯米,其余各地多吃粳米。
早餐爱吃西餐,如烤面包、黄油、果酱、咖啡、牛奶、煎鸡蛋等,有的还爱吃油条、豆浆, 而午、晚餐则爱吃中餐。
在口味上,他们一般要求清淡、昧鲜,忌油腻。
平时爱吃的副食主要是鱼、虾和蔬菜。
他们在烹制菜肴时特别爱用辣椒、鱼露和味精等调料,但一般不用糖。
他们吃的辣椒要越辣越好,素有“没有辣椒不吃饭”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