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统计管理规定
一、总则:
设备统计工作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设备全寿命周期综合管理的基础,是对生产施工和管理进行有效控制的工具,因此设备统计工作在企业设备管理全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做好设备统计工作,根据《统计法》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我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1、设备统计的目的
(1)为有效实现企业法人财产保值增值提供基础
资料。
(2)为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开展调查研究,进行
经营活动分析提供资料。
(3)为设备的更新改造提供资料
(4)为制定施工技术措施、正确进行投标决策提
供资料。
2、设备统计管理的基本任务
设备统计工作的任务是对设备管理所涉及的问题进
行必要的数学信息的选择、收集、加工、分析和反
馈,以便考察分析、研究提高设备管理工作,其具
体任务是:
(1)统计企业拥有设备的数量,能力及其变动情
况,反映企业的技术装备程度,通过对设备
数量构成的分析和研究掌握各种不同类别的
设备在数量和能力方面对生产的保证程度,
为设备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2)统计设备的使用情况,反映设备利用程度和
效率,为分析和研究设备潜力充分发挥设备
效能提供依据。
(3)统计设备的完好情况,反映设备的等级状
况,为改善设备技术状况提高设备完好率考
核设备管理成效提供依据。
(4)统计设备的运转、消耗情况,整理并积累使
用各项数据,为考核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及定
额,实行经济核算提高设备经济效益提供依
据。
(5)设备统计维修情况及效果,为考核维修计划
完成情况和维修单位各项定额指标完成情况
提供依据。
3、设备统计岗位的设置
(1)局设备管理处设专职统计员负责全局设备统
计工作。
(2)各二级单位机电科设专职或兼职设备统计
员,负责本单位的设备统计工作。
统计人员
名单报设备管理处备案。
(3)二级单位下属的施工处、队、车间设兼职设
备统计岗位,负责本单位的设备统计工作。
统计人员要相对稳定,人员出差或请假,统计工作应有人接管。
4、设备统计管理归口部门
设备统计管理的归口部门是局设备管理处,凡与设备统计有关的事宜,二级单位设备统计人员与设备管理处联系。
二、设备统计范围、项目、依据
1、统计范围:
统计范围为企业在册设备。
即企业(含局管AB级和二级单位自管C级)作为固定资产已登入设备帐、卡的全部设备。
按照现行统计规定,施工企业设备统计的各项主要指标,均按企业固定资产所有权范围进行统计。
即:凡属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各种设备,不管是出租或借给外单位使用的,不管是在用、在修、在途、在库都由本单位统计,已向上级提出申请报废的设备在未批准报废前仍统计在内。
租入或借入的设备则不应列入统计范围。
我局内部统计报表《AB级机械设备统计月报表》的统计范围是局管设备包括自购AB级设备。
《C级机械设备统计月报表》的统计范围分为二部分,一部分是填报全部的C级设备,另一部是填报C级设备必报范围内的。
(见附件一)
2、统计项目
专业报表依照国建综05表、建综06表、水电建二表,物年综10.11表的所有项目进行统计。
内部报表依照《AB级机械设备统计月报表》和《C级机械设备统计月报表》的所有项目进行统计。
3、依据
(1)设备统计台帐
(2)设备运行记录
设备统计人员必须及时收集原始资料、掌握工作执行
情况,了解生产进度,及时汇总整理。
三、统计制度与报表
编制报表时一定要按照编报说明和统计计算方法填报,对报表中所规定的范围、内容、表式指标及计算方法,报送日期等都要认真执行,不能任意修改。
四、统计人员的职责
统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准确、及时、完整地完成各项调查统计工作,努力钻研统计业务,认真贯彻《统计法》的内容。
严格遵守《统计法》局设备统计人员要负责收集整理二级单位上报的统计资料,负责及时出报表。
二级单位统计人员,负责收集整理下属工程队、车间上报的统计资料,填写统计台帐,及时准确地上报统计报表。
五、统计资料的管理
统计资料必须严格管理,已报出的统计数字不得任意修改。
如上报后发现错误需要更正时必须征得同级统计部门的同意,抱请上级主管业务部门批准方可进行更改,各单位必须建立严格的统计资料保管制度,使用制度。
附件一:
附件二:
关于报表中各项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1、实用机械台数:
指某一时点上(报告期末)实际拥有的台数。
包括施工单位所有的机械和附属去业所有的机械。
按技术状况可分为完好、在修、待修、不配套待报废等。
包括租(借)出设备,不包括(借)入设备及未入固定资产帐册的在途设备。
2、完好机械设备
指报告期末技术完好的在用、在途、在库、封存、租(借)出的机械设备,包括使用中停工修理一天以内的机械设备。
3、封存机械设备
指施工生产不需要,其时间在半年以上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封存的设备。
4、总能力
指报告期末同类机械设备设计定额能力或查定能力的总和,一般按机械的工作部分或动力部分的容量(或功率)计算。
5、制度台日数
指报告期内全部自有机械台数(不管机械设备的技术、工作状况如何)与制度日(日历数减例假节日数)之积。
6、例假日加班台日数
指在国家规定的例假节日期间(全年为59天)机械设备加班的台日数。
不论在一日之内参加生产的时间长短或分作几个台班均算为一个加班台日数。
7、完好台日数
指报告期内制度台日中处于完好状况的机械设备台日数。
不管该机械是否参加了施工都应算在内,包括库存、封存及一天内修好的机械,但不包括在修、待修、送修在途机械。
机械已至检修时间,但实际仍在用的也作为完好台日计算。
8、机械完好率
用来反映报告期内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也是衡量企业施工机械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完好率是指报告期内制度台日数中的完好台日数与制度台日数之比,按百分率计算。
完好率=报告期内制度台日中的完好台日数/报告期内制度台日数×100%
如在例假节日内机械出勤加班时,则计算完好率时,计算式中的分子、分母都应加例假节日的加班台日数。
9、实作台日数
指报告期内制度台日中机械实际出勤进行施工的台日数,不论该设备在一日内生产时间的长短,都
算为一个实作台日。
10、机械利用率
用来反映和衡量企业对机械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的指标。
它是报告期内制度台日数中实作台日数和制度台日数之比,按百分率计算。
利用率=报告期内制度台日中实作台日数/报告期内制度台日数×100%
如在例假节日内机械出勤加班时,则在计算利用率时,计算公式中的分子、分母都应加例假节日的加班
台日数。
11、机械设备功率
依据设备规格型号,按查定能力或设计能力计算的千瓦数。
包括机械自身的动力和为该机械服务的单独动力设备。
12、技术装备率
指本单位在报告期末自有机械设备净值与全部职工人数的比值。
其公式为:
技术装备率(元/人)=年末自有机械设备净值/年末全部
职工实有人数
13、动力装备率
指本单位在报告期末自有机械设备总功率与全部职工人数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
动力装备率(千瓦/人)=年末自有机械设备总功率/年末全
部职工实有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