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结合不同案例,谈谈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
结合不同案例,谈谈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
谢谢观看
1.适用侵权行为地法(案例) 2.选择适用侵权行为地法或当事人共同属人法 3.重叠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和法院地法
一.侵权行为适用行为地法,可以说是“场所支配行为”这一古老原则的 具体化。
原因学说: 1).因为侵权行为之债的产生是侵权行为这一法律事实引起的,只有侵 权行为地才与侵权行为有某种自然的联系。 2).适用行为地法是当地公共秩序的要求,并且易于查明事实和确定法 律责任。 3).适用行为地法是为保护行为地国的主权和公共利益。 4).给予当事人一种既得权,无论原告在何处起诉,都携带该法所授予 的权利。
侵权行为地的判断:
1.由德国学者提出,以加害行为地为侵权行为。 《奥地利联邦国际私法法规》也采纳了这一主张。
2.主张以损害发生地为侵权行为地。
3.主张侵权行为地既包括加害行为地也包括损害发生
地
,甚至还可以包括其他相关的地方。1982年《南
斯拉夫冲突法》第41条。
案例
原告 俄罗斯货船“斯大林”号
停泊
• 4.国际空中侵权
• 关于国际空中侵权问题,在国际上已经有1929年华沙公约 (及其修改与补充)和1952年罗马公约(及其附属文件) 加以调整。但仍有许多国家未参加上述公约。从国 际私法的角度来看,仍可由国家依照冲突法规则来解决。
• 5.国际经济侵权
国际经济侵权随着国际经济的渗透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侵权 行为。它主要发生在国际经济领域,如不正当竞争、限制竞争,侵犯 知识产权等。
• 我国《民法通则》第146条规定:“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 地法。”
• 《海商法》第273条规定:“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 • 《民用航空器法》第189条规定:“民用航空器对地面第三人的损害赔偿,
适用侵权行为地法。”
• 但是,《民法通则》第146条第1款只规定了“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 法,而侵权行为是包括许多方面,“损害赔偿”只是侵权行为的一个方面。该 条款对于侵权行为的认定、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效力、责任主体的确定、 责任之减免等侵权行为其他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是否也适用侵权行为地 法没有明确规定。
1)在不正当竞争的法律适用问题上,各国采取的做法基本上是适 用竞争行为地法和当事人营业地法。
2)限制竞争与本国的经济利益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各国往往只 愿意交由实体法调整而不愿让冲突法发挥什么作用。
我国关于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实践
• 《民法通则》第146条首先规定,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 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当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国 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适用当事人本国法律或者住所地法 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外发生的行为是侵权行为的,不作为侵权行为处理。这 条规定对在中国领域外发生的侵权行为采用了“双重可 诉原则”。
但也有例外:(1)如果仅有一辆车涉及事故,且它是在非事故发生地 国登记的,则可适用登记地国法。如果有两辆或两辆以上的车涉及事故, 则它们在同一国登记时才适用登记地国法。如果事故发生地外的一人或 数人与事故有关并负有责任,则所有这些人在车辆登记地国有惯常居所, 才能适用登记地国法。(2)如果车辆没有登记或在几个国家登记,则 以车辆的经常停放地法取代登记地法。同时,公约还规定,不管适用什 么法律,在确定责任时,应考虑事故发生当时有效的交通规则和安全规 则。
• “侵权行为地法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法律和侵权结果发生地法
律,如果两者不一致,由人民法院选择适用。”“当事人双方国籍
相同或者在同一国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适用当事人本国法律或者
住所地法律。”
• 现行侵权行为冲突法对涉外侵权一共规定了四个连结点:侵
权行为实施地、侵权行为结果地、当事人共同国籍国和当事人共 同住所地,四个连结点的效力是平行的。选择权在于法院,而不 是当事人,但法院应该依何种标准去选择适用的法律,缺乏具体 标准和明确的指导原则。
两船相撞 协商未果
被告 俄罗斯货船“列宁号”
驶过
渤海海域
Focus
法律适用问题;
本案中,天津海事法院应以俄罗斯法律作为侵权行 为之债的准据法。
二.选择适用侵权行为地法或当事人共同属人法 单纯采用侵权行为地法,可能会因为侵权行为地的偶
然性而不太合理。
三.重叠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和法院地法 这种做法在国际上较为普通。立法者原意是为了防止内
• 产品责任的准据法是:
• 第一,适用的法律应为侵害地国家的法律,如果该国同时是直接 受害人惯常居所地国或被请求承担责任人的主营业地或者直接受 害人取得产品的地方。
• 第二,尽管有上述规定,应适用的法律仍应为直接受害人的惯常 居所地国家的法律,如果该国同时是被请求承担责任人的主营业 地和直接受害人取得产品的地方。
结合不同成
员 陈夏梦迪 郑欣 薛倩 文依帆
李秋实 张上华 牛广 侯子麒
目录
1 一般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 2 特殊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 3 我国关于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
一般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
一)侵权行为的准据法
侵权行为一般是指因故意或者过失不法侵害 他人权利的行为,是债的发生原因之一。
案例
中国某公司
出口烟花
美国
美国儿童 斯考特
1978年 放烟花
炸伤其弟弟右眼
美国法院
其父母
第一被告:烟花制造商 第二被告:外交部长作为中国代理人 第三被告:烟花进口商
要求赔偿600万美元
Focus
• 法律的适用问题
特殊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
• 1.涉外公路交通事故 1968年10月第11届海牙国际私法会议通过了《关于交通事故法律适用 的公约》。公约于1971年5月开始签字,1975年6月生效。 公约规定, 交通事故的准据法是事故发生地国法。
国法中的基本法律观念因外国法的适用而受到损害。
四.重叠适用侵权行为地法、法院地法和当事人共同属人法 涉外侵权行为的当事人可能来自同一个国家或者具有共
同住所,这时也应适当考虑当事人本国法或住所地法的规 定。如匈牙利国际私法。
(二)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新发展
1.侵权行为自体法。 莫里斯认为,尽管在大多数仍有适用侵权行为地法的必要,但应该有一种 足够广泛而且足够灵活的冲突规范,以能够顾及各种例外情况,这就是侵权 行为自体法。 2.当事人意思自治。 私法自治的观念本来流行于民事主体的平等交易领域,有些国家立法也 将 其引入侵权法领域。 ☼3.对受害人有利的法律。 匈牙利1979年关于国际私法的第13号法令第32条第2款规定:“如果损害 发生地法对受害人更有利,以该法作为准据法。” 此外,美国学者提出政府利益说、功能分析和比较损害等方法。
• 2,涉外产品责任 不少国家都主张采用灵活多样的规则和方法来确定准据法,在法律 选择过程中,更加重视对有关政策,各方利益及处理结果的分析和 考虑,力求公平。从各国的实践和理论看,“最密切联系”,“最 有利于原告”和“排除被告不可预见的法律的适用”的观念已赢得 广泛赞同。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在1972年第12届会议上通过了《产 品责任法律适用的公约》。该公约于1977年10月1日起生效。 公 约确定制造商和其他由公约规定的人因产品造成的损害,包括因对 产品的错误说明和对其质量,特性或适用方法未提供适当说明而造 成损害责任所适用的法律。但在产品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已从被请求 承担责任的一方转移到遭受损害一方的情况下,公约不适用于他们 之间的责任。
• 第三,如以上两种法律都不适用,除非原告给予侵害地国国内法 提出请求,否则应适用被请求承担责任人主营业地国国内法。
• 第四,如果被请求承担责任的人证明他不能合理地预见产品或他 自己的同类产品会通过商业渠道在该国出售,则以上规定的侵害 地国法和直接受害人的惯常居所地国法均不适用。
3.国际环境污染
• 国际环境污染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令人关心的重大问题。 从国际环境污染发生的地域或者性质来看,有国际河流 湖泊的跨国界污染、国际海洋污染、大气的跨国界污染 以及国际核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