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培训
主要修订内容
一、组织机构职责 明确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在传染病信 息报告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主要修订内容
一、组织机构职责
增加卫生监督机构职责
配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能履行职责的单位或个人依 法进行处置。
建立以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为主导,疾控机 构为技术支持,卫生监督部门执法的联动工作机制, 落实传染病报告要求。
法定传染病病种的变化
乙类传染病中将“艾滋病”修改为“艾滋病(艾滋 病病毒感染者)”、增加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 的报告,丙类传染病增加了“手足口病”的报告。
主要修订内容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传染病诊断分类的变化
责任报告人应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计生行业标 准)及时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进行诊断。根据不 同传染病诊断分类,分为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 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四类。其中,需报告病原 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以及国家卫生计 生委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主要修订内容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增加传染病报告卡中须填报患者身份识别号码的要求
传染病报告卡中须填报患者有效证件或居民健康卡、 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等身份识别号码。
主要目的:建立以病人为主索引的传染病电子档案管 理新模式,减少慢性传染病人多次就诊而造成的重复 报告等问题,同时为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与医院信息 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等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换奠定 基础。
求。 增加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审核、订正的相关要求,
为今后推广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创造条件。
主要修订内容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增加电子传染病报告卡的相关要求
电子交换文档应当使用符合国家统一认证标准 的电子签名和时间戳。
促进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及区 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和交换,保证电子交换 文档信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减少医务人员的重复 劳动。
主要修订内容
三、报告数据管理 明确传染病信息的审核、订正、补报和查重等要
增加如果患者为学生或幼托儿童须填报其所在学校/幼 托机构全称及班级名称的要求。
主要修订内容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传染病报告程序与方式的变化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首诊负责制。现场调查 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医疗机构诊断并报告。 采供血机构发现阳性病例应填写报告卡。
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或直接数据交换。不具 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 病报告卡信息报告属地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网络报告,同时 传真或寄送传染病报告卡至代报单位。
2006年,原卫生部印发《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 范》,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指导医疗卫生机构 提高报告质量,全国传染病报告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 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修订背景
随着传染病防控形势的变化和工作推进,现有 规范中关于慢性传染病的管理、信息交换和共享、 系统和信息安全等部分的内容有待更新 。
主要修订内容
一、组织机构职责 采供血机构职责的变化
对献血人员进行登记。 按《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对最终 检测结果为阳性病例进行网络报告。
主要修订内容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明确要求:
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应规范填 写或由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门 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放射登记。
修订过程
各级疾控中心
中国疾控中心
信息中心 性艾中心 结核中心 传染病处 应急中心
TEXT
TEXT
各级各类医院
修订原则 问题导向 基本稳定 逐步完善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
理办法》 《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
2013.10-2014.2局内征求意见
2014.10各省CDC 2014.9各司局
2013.7专家研讨 2014.3九个省调研
2013.6组织起征求
确立 要点
研讨 起草
调研
意见
2014.09-2015.06
过程
2013.03-05
2013.06-2014.02 2014.03-04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015版)
省CDC信息所 2016.3.22
主要内容
一、修订背景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主要修订过程 四、修订内容 五、贯彻要求
修订背景
2004年,全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 息报告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传染病个案信息的 网络直报,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的及时 性、完整性和监测的敏感性。
随着区域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发展,也对传染病 报告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解决的主要问题
“大疫情”系统和各专病管理系统数据一致性 慢性传染病管理 电子病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
系统的数据自动交换 传染病数据共享与信息利用 系统及数据的信息安全
修订过程
2015.6专家论证
2015.4合法性审查
主要修订内容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增加电子传染病报告卡的相关要求
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和区域卫 生信息平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时,应具备传染病信 息报告管理及数据自动抽取交换的功能。
明确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 疑似病人、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应按照要求填 写《传染病报告卡》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 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
主要修订内容
一、组织机构职责
细化了医疗机构的职责
执行首诊负责制,依法依规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负 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要求的落实。
要求医疗机构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和专职人员、配备 专用计算机和相关网络设备,保障疫情报告及其管理 工作等。
进一步发挥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主力军的作用。
人员: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传 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配 备2名或以上专(兼)职人员,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至少 配备1名专(兼)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