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考前练习题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考前练习题

与此相联系,大量开垦荒地,过度放牧等,已经使得产量增加速度放慢,同时与生态环境有关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庆幸地是,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正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1)为什么农民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2)面对着这种恶性循环,你对政府有什么建议吗?
解答:
(1)这种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2016年3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简答题
附:参考答案
1.可能引起完全垄断的条件有哪些?
解答:
垄断市场的形成有其特殊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资本资源的供给;
(2)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
(3)政府特许的行业;
(4)自然垄断。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增加,从而导致市场均衡价格下降。但是由于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因而价格下降造成的需求量或销售量增加并不大。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
(2)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并不是单一的一个农民的问题。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无力改变这种状况。也就是说,在这一问题上,市场出现"失灵"的特征,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可供选择的措施包括:减少耕种;减少农民负担,增加农民直接补贴;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等。
解答:
琳达阅读160页经济学着作花两小时,两小时可以阅读200页心理学着作。所以,琳达阅读160页经济学着作的机会成本是阅读200页心理学着作。
三、论述题
附:参考答案
1.经济学来源于经济,为什么?
解答:
经济学来源于真实的经济世界,20世纪中叶,发达国家普通实施房屋租金管制,在加尼福利亚、纽约、伯克利实施租金管制是为了穷人租得起房子,但人们很快发展,愿意出租房屋和盖房建房的少了,对房屋进行维护修缮的激励下降了,对低价房屋的需求却大幅度上升,排队、短缺、黑市交易出现了。瑞典经济学家林德贝克说:在很多情况下租金管制似乎是除了爆炸之外,目前所知道的摧毁一座城市最有效的方法。
解答:
(1)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都保持一个稳定的比例增长;
(2)资本积累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
(3)具有较高的资本——劳动比率;
(4)工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上升;
(5)实际工资率上升。
6.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解答:
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就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进步:
①生产要素由劳动和资本存量两部分组成。其中,劳动的增加不只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年龄等);
二、计算题(请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附:参考答案
1.已知:消费函数 ;投资 。试求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消费和储蓄。
解答:
把消费函数和投资代入Y=C+I;
Y=360;
C=310;
S=50。
2.琳达1小时可以读80页经济学书,她还可以1小时读100页心理学着作。她每天学习8小时。请计算琳达阅读160页经济学着作的机会成本。
②技术进步包括发明和应用新技术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技术进步是通过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更有效率来促进经济增长的。
7.选择与资源稀缺之间的联系。
解答:
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做出选择。选择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任何选择的结果不仅会带来某种好处,又会招致一定的成本。这就意味着选择是有代价的,选择的代价由机会成本来衡量。
解答:
消费者的均衡在于一条既定的预算约束限定的范围内寻求可以处于最高效用等级的商品组合点。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消费者将会在预算约束限定的范围内选择某一商品组合,以便获得尽可能高的效用。因此,消费者达到均衡要满足下列条件:
(约束前提)
(均衡条件)
4.简述等产量线及其特征。
பைடு நூலகம்解答:
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经济学家还发现,很多企业都会在亏损的情况下继续营业,原来企业把总成本中的固定成本看成"沉没成本",短期中投下去,就无法收回,所以,只要经营中能收回新投入的边际成本就要继续营业,他们在经营活动中不是一开始就算总账,而是在边际上算投入与产出,固定投入作为沉没成本,过去的事就先让它过去,每一次经营行为,只要收益大于变动成本,就义无反顾地向前走。经济学家还发现,当你用更多的时间阅读经济学时,必须减少学习英语,数学、上网、睡觉的时间。同学,如果你困了,马上上床,现在你的边际需要应该是睡觉-经济学马上变得不重要了。
其特征是:
(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数;
(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存在。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
(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4)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负数且递减,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斜率。
5.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2.
谷贱伤农。
背景材料:谷贱伤农描述的是: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不仅不增加反而减少了。情况似乎更糟,为了增加收入,没有其他技能或者不愿意离开土地的农民就会尽量增加产量以便在不利的市场竞争面前能有一个好的结局。然而,这种努力最终并没有带来多大回报,在解决了温饱之后试图使得生活得到更大改善的农民仍然处于这种恶性循环之中。
2.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它主要有哪几种?
解答:
所谓"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财政政策在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本身会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可以自动抵消并缓和经济波动,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它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政府的所得税制度;
第二,政府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政府维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等。
3.简述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
问题:(1)解释什么是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2)外部影响会导致资源配置失当,说明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导致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及解决办法。
解答:
(1)根据外部影响的"好与坏",外部影响可以分为"负的外部经济影响"、"正的外部经济影响",也就是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
(2)外部影响的存在将会导致资源配置失当,使资源配置偏离最优状态。
3.
买卖污染许可证。
背景材料:大多数环境管制都是通过限制企业或个人排放污染物。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是很有效,它并不适合所有的排放,并且,它只是政府的一种强制管制,并没有考虑到排放量和治污成本之间的关系,没有考虑到激励因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产生低效率。在1990年空气洁净修正法案中,美国政府发行了一定数量的许可证,用许可证及其交易来控制全国每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这一计划的创新之处就在于许可证可以自由交易。电力产业得到污染许可证,并被允许拿它像小麦一样进行买卖。那些能以较低成本降低硫化物排放的厂商会这样做:卖出他们的许可证。另外一些需要为新工厂争取更多额度许可证的,或没有减少排放余地的厂商会发现:比起安装昂贵的控污设备或是倒闭来说购买许可证或许更经济一些。
一般来说,当存在外部经济时,社会成本低于私人成本,而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往往会导致私人活动的水平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低水平。当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条件下,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大于社会受益,这往往会使私人活动的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对于由于外部影响所造成的资源配置失当,可以采取如下政策予以纠正:使用税收和津贴政策;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使用规定财产产权的方法。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如果确立明确的产权,外部影响的情况就不会发生。背景材料中的政策就是根据明确产权并允许交易的方式改进资源配置效率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