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经济学复习思考题-201603

发展经济学复习思考题-201603

《发展经济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要回答
跨国公司垄断国内市场而窒息了国内企业的发展
不合适的技术(资本密集型)生产少数富有阶层需要的产品,影响就业及整体生活水平
有限的资源配置更加重了二元结构的特性:贫富、城乡的差距
政治方面则会由于强大的跨国公司的控制,而在各阶层的社会决策中发挥影响,阻碍东道国正常的政治秩序。

城市化的概念:质的规定——农村不断被城市“同化”的过程,简要分析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即城市的先进生产力、现代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与扩散,最终达化过程,及其本质特征。

到城乡共享。

量的规定——不断量化的过程,即农村的地域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域,表现为城市地域的扩大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到一定程度转变为“同化”过程。

答题要点:结合有关人口流动模式,描述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

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前,城乡分割的体制制造了一系20世纪70粮油分配制度、包括户籍制度、列阻碍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和措施,年代末劳动用工制度等,把农村劳动力牢牢地固定在土地上。

70随着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法律化,劳动力流动的自由度有一定体现。

年代中期农民用乡镇企业冲击旧的把农民排除在世纪8020外的工业化方式,体现了二元经济结构下乡镇企业作为一种新的运作机制而给资源流动提供的机会,可以用刘易斯的劳动力流动模式来解释。

乡镇企业发展之初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状态正好可以满足农村无限供给的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几个假设前提:劳力流动及就业速度与资本积累速度成正比,工资相对稳定,企业不存在失业。

年代初,农民通过以寻找就业机会为直接目标90世纪在20的自发性大规模跨区域流动,冲击旧的城乡分割、区域封闭的社会经济管理体制。

此过程是在城乡分割的体制被经济发展的进程和其他体制的创新逐渐产生互动作用的过程中,农业劳动力通过对城乡现有收入差异以及到城市能够找到工作的可能性预期分析,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实际上托达罗的劳动力流动模式中提.
四、综合论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