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上册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上海上册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运动过程中,弹性绳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取与平台同高度的 点为坐标原点,以竖直向下为 轴正方向,忽略空气阻力,人可视为质点.从跳下至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中,用 , , 分别表示人的速度、加速度和下落时间.下列描述 与 、 与 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D
【解析】
【分析】
A错误;
B.到达 点用时
B正确;
C.从 末减速至0,用时
则一共用时 ,即 末停在 点,C正距离小于B、C间的距离,D错误。
故选BC。
12.如图所示,某人从距水面一定高度的平台上做蹦极运动.劲度系数为 的弹性绳一端固定在人身上,另一端固定在平台上.人从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在其到达水面前速度减为零.
A.看各位置坐标x1、x2、x3、x4是否成等差数列
B.看各相邻位置坐标差(x1-0)、(x2-x1)、(x3-x2)、(x4-x3)是否成等差数列
C.作x-t图,看图线是否为一条直线
D.作x-t2图,看图线是否为一条直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自由落体运动可知
因此各位置坐标x1、x2、x3、x4不成等差数列,故选项A错误;
CD.从跳下至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中,绳子拉直前,人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恒定.绳子拉直后在弹力等于重力之前,随着弹力增大,人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设向下运动的位置为 ,绳子刚产生弹力时位置为 ,
则:
则加速度为:
弹力等于重力之后,人开始减速运动,
则加速度为:
所以, 与 的关系图线斜率是恒定的.故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
B.根据逐差法公式
可知,邻位置坐标差(x1-0)、(x2-x1)、(x3-x2)、(x4-x3)成等差数列,故选项B正确;
C.在x-t图中,匀变速运动的图像为二次函数图像,因此选项C错误;
D.在x-t2图中,存在水平直线,这表示静止,而不表示匀变速运动,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4.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连续两段时间m和n内对应面积均为S,则b时刻速度vb的大小为( )
C.物体在第0.5秒末速度一定为8.0m/s
D.物体在第2.5秒末速度一定为0.5m/s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假设物体在第3s末时未停下,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0.5末的瞬时速度
2.5s末的瞬时速度
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得加速度大小为
13.如图1,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公路行驶,甲乙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t=0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0,假设两车相遇时会错车而过,不会相撞,并且两车从运动到停止,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则关于两车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一定相遇一次
B.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一定不相遇
C.若乙车在前,且在t1时刻前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可能相遇两次
8.在一条水平直赛道上,分别放着甲、乙两辆玩具汽车(可视为质点),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两辆汽车达到它们最大速度后就匀速运动,观测到它们速度的平方随位移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加速过程中,甲车的加速度比乙车的加速度大
B.在x=0.5m处,甲、乙两车速度相等
B.若s0<s1,则s0+s2<s1+s2,即s0<s1,在T时刻之前,乙车会超过甲车,但甲车速度增加的快,所以甲车还会超过乙车,则两车会相遇2次,故B正确;
C.若s0=s1+s2,则s0>s1,两车不会相遇,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且为s0-s1=s2,故C正确;
D.若s0<s1+s2,仍有可能存在s0+s2=s1+s2,所以两者可能相遇,故D错误;
【详解】
物体上升过程,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v02=2(-g)h,解得 ;故物体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45m,故A正确;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h=v0t− gt2,代入数据得:-40=10t- ×10×t2,解得:t=4s或者t=-2s;故B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v=v0-gt=10-10×4=-30m/s,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

5=v0+2a

a=-1m/s2
v0=7m/s
根据速度公式vt=v0+at可得:
vc=7-1×2=5m/s
从a到b有
vb2-va2=2axab
解得
vb= m/s
根据速度公式vt=v0+at可得
vd=v0+at2=7-1×4=3m/s
则从d到e有
-vd2=2axde


cd:de=8:4.5=16∶9
D.在t2时刻两车也可能并排行驶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v-t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即物体的位移,由图可知t1到t2时间内甲车的位移小于乙车的位移,选项A正确;
B.由图象可知,乙车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选项B错误;
C.根据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乙车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选项C正确;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一列复兴号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车头经过站台上三个立柱A、B、C,对应时刻分别为t1、t2、t3,其x-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头经过立柱B的速度为
B.车头经过立柱A、B的平均速度为
C.动车的加速度为
D.车头通过立柱B、C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
D.若乙车在前,且恰在t1时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相遇一次
故D错误;
故选B。
2.假设列车经过铁路桥的全过程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某列车长为L通过一铁路桥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列车全身通过桥头的时间为t1,列车全身通过桥尾的时间为t2,则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的时间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要的时间为t0,从列车车头到达桥头时开始计时,列车全身通过桥头时的平均速度等于 时刻的瞬时速度v1,可得:
A.若s0=s1,两车恰好相遇1次
B.若s0<s1,两车相遇2次
C.若s0=s1+s2,两车最小距离为s2
D.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线可知:在T时间内,甲车前进了s2,乙车前进了s1+s2;
A.若s0=s1,则s0+s2=s1+s2,两车只能相遇一次,故A正确.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设物体在a时刻速度为 ,b时刻速度为 ,物体加速度为a,则:


,联立解得: ,故选A
5.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下,若已知物体在第1秒内位移为8.0m,在第3秒内位移为0.5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4m/s2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3.75m/s2
C.在x=0.5m处,甲、乙两车相遇
D.在2s末,甲、乙两车相遇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
BC.由图可得

在x=0.5m处,甲、乙两车速度相等;在 中的任一位置,甲的速度均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车到达x=0.5m处所用的时间不同,故选项B正确,C错误;
A.由速度位移公式可得
结合图象可得
a甲=3m/s2,a乙=2m/s2
【详解】
A B.从跳下至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中,绳子拉直前,人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图线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线斜率恒定;绳子拉直后在弹力等于重力之前,人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图线斜率减小;弹力等于重力之后,人开始减速运动,弹力增大加速度逐渐增大, 图线斜率逐渐增大,直到速度减到零.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车头经过站台上立柱AC段的平均速度
由图可知,B点是AC段的位置中点,所以B点的瞬时速度应该大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
B.车头经过立柱A、B的平均速度为
故B正确;
C.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得,动车的加速度为
故C错误;
D.车头通过立柱B、C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
由vt=v0+at可得从d到e的时间为
故BD错误,AC正确。
故选AC。
11.如图所示,t=0时,质量为0.5kg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2 s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b= m/sB.vc=3m/s
C.cd:de=16∶9D.从d到e所用时间为5s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在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0,加速度为a,则从a到c有
xac=v0t1+ at12

12=v0×2+ ×a×4

12=2v0+2a
物体从a到d有
xad=v0t2+ at22

20=v0×4+ a×16
6.甲、乙两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v-t)图像分别如图中a、b两条图线所示,其中a图线是直线,b图线是抛物线的一部分,两车在t1时刻并排行驶。下列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t1到t2时间内甲车的位移小于乙车的位移
B.t1到t2时间内乙车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