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学法指导范文

信息技术学法指导范文

信息技术学法指导一、信息技术的课程地位、目标及学科特点1、信息技术的课程地位信息技术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的技术领域的课程之一(另一课程为通用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具有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等性质。

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地位主要表现在:1)基础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表现在,它是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中应用乃至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

2)综合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表现在,其内容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等技能性知识,也包括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信息技术过程、方法与结果评价的方法,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权利与义务、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

3)人文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课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既表现出基本的工具价值,又表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

即既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又体现科学精神,强化人文精神。

2、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学信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使用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课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

3、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1)信息技术是一种“文化”现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由计算工具逐渐演变成独立的基础学科,进而发展到具有传递信息和知识,并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事物。

信息技术正越来越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

因此中学生必须要领略它的魅力。

2)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学科。

与其它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学科知识,但它的应用更是作为一种工具出现,要与其它学科整合在一起,我们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去处理各种不同的信息。

3)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计算机的性能、信息的处理方式是不断提高的,信息技术的教学当中,要注重学会如何提高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等内容),要培养终身学习的方法与能力。

4)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实践是培养和提升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思考的实践过程。

根据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真实地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学会和提高信息技能。

二、信息技术学习方法介绍一)、合作学习1、方法介绍: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有显著的实效。

合作学习的目标结构理论是从动机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合作目标对学生从事学业任务的诱因影响,而发展理论则从认知的角度出发,重视合作学习对完成任务效果的影响(在达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是否每个小组成员都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

合作学习要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共同提高。

目前,在国内外普遍采用了以下几种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1、问题式合作学习。

问题式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互相提问、互为解答、互作教师、既答疑解难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

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又可分为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抢答式知识竞赛等形式。

在实施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设置问题。

2、表演式合作学习。

表演式合作学习即通过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或作为课堂的小结形式,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讨论式合作学习。

讨论式合作学习即让学生对某一内容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实施自我教育,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4、论文式合作学习。

论文式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并指导学生以论文的形式汇报社会实践的结果。

此类活动一般每学期举行2至3次,重点放在寒暑假。

5、学科式合作学习。

学科式合作学习是指将几门学科联合起来开展合作学习。

如语文科学了与春天有关的文章,可让各学习小组围绕春天去画春天、唱春天、颂春天、找与春天相关的各种数据、观察与春天相关的各种事物等,最后写成活动总结。

2、学习案例:信息价值的判断阅读下面的材料。

1、网易报导2007年S306道路建新农场附近发生的一起客车与货车相撞的事故的新闻并配发了图片。

2、2012年9月15日,小明在医院候诊时,随手拿起一张《**信息报》(2012年5月9日发行)看到一篇有关岳阳市中心血站血库的报道:A型血183袋,B型血89袋,AB型血75袋,O型血136袋,但A型RH阴性的只有2袋,O型RH阴性的没有。

血站主任表示,常规血型库存量保持在600袋左右可以满足日常需要。

正好小明是O型RH阴性的血型,他┉┉各学习小组认真分析探讨,共同回答如下问题:(1)上述两则材料表达了哪些信息?(2)你认为信息的表现形式除了文字、图片外还可以有哪些?(3)你认为这些信息有价值吗?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来完成对信息价值(真伪)的辨别?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学习建议:同学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分工讨论,信息的要素是否齐全;对其表达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中涉及的事物是否客观;侧面了解,与同类信息比较;实地考察,或向知情人咨询;这些信息对你有什么应用价值等)表一:信息的特征(你认为信息的特征有多少点就可以写多少)表二:信息价值判断的标准二)、自主学习1、方法介绍:学习方式好处在于学生可以个性化学习,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学习内容,自定学习进度,自我评价,教师指导上更具有针对性和差异性。

但自主式学习方式不适合作为长期的教学形式,因为这样会让学生感到单调无味,也不利于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从最终效果来看,自主式学习也不是适用于所有学生,特别是缺乏自觉性的学生,往往会拖延,以致达不到学习目标。

在对自主式学习的指导上,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学习时,必须明确学习目标,划分好进度安排;适当引导学生探索式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督促学生及时对自己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和应用情况进行检察、评价,以便改进学习,做到心中有数。

2、学习案例:三)、任务驱动1、方法介绍:任务驱动学习法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完成既定任务的学习实践活动。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学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任务驱动”学习法符合信息技术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学习案例:考试成绩的处理分析通过对成绩的处理学会:公式、函数的运用;数据排序;分段筛选统计;数据图形化等操作。

学习时同学们可以在学习任务的驱使下,通过各种方式途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会对EXCEL 的基本操作。

2、学习案例:三、学法指导基本策略1、充分利用课堂,提高学习效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同学们的学习科目多了,原来非高考科目的学习要求也提高了,而同学们的精力有限,为了达到信息技术课程规定的学习目标,顺利通过未来的统考,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力求在课堂内掌握好,课外所花时间不多。

课堂上的基本要求是:⑴该听讲时认真听讲,带好课本,在书上做好必要的笔记;⑵独立思考、亲自动手、合作探究,努力完成课本和老师布置的作业;(3)为了应付学业水平考查,完成老师布置的理论练习题,听老师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认识到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计算机操作。

2、了解课程要求,提高信息素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其内容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等四个方面。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是个人运用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是进行终身学习的方法与手段。

信息技术评价也主要看同学们的信息素养水平,将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寻找合作伙伴,弥补自身不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是建立在初中学习基础之上的,但由于同学们成长条件,来源学校的环境不同,水平呈现参差不齐,同学们应该在信息技术实践课中进行“好差”搭配,寻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弥补自己信息技术学习上的薄弱环节。

4、加强知识运用,勇于操作实践,注意理论结合实际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下促进同学们学习方式、方法和手段的转变,让同学们拥有独立发现、探索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体建构者。

活动任务是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由于信息技术往往与高科技相联系,让一些同学望而却步。

实际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符合人的需求和使用习惯,许多产品如电视机,手机,应用软件等的操作让人看书就知,操作就会,所以在学习中我们要增强自信,勇敢操作试验,培养自己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

当然还要加强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中,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即我们常提到的“学以致用,提高自我”。

也要重视书本的理论知识。

只有掌握了理论,实践才会少走弯路。

5、正确对待网络,抵御不良影响,也不要三心二意,明确上机目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方便的同时,又会带来消极的一面,我们要客观认识,扬长避短,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合理而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信息技术的学息中,有的内容学生特别感兴趣,而有的内容学生不是很感兴趣。

学生与老师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自觉性,该学习的地方还是要学的,学好了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投入过多的上机时间。

6、根据具体内容,选择学习方法信息技术课中常用的学习方法有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等,每种学习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学习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具体的学习内容和个人的学习特点,最终的使用看是否有利于学习效率、效果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否符合新课改的学习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