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深圳四大名校联考试题答案

2018届深圳四大名校联考试题答案

“四大名校”联考试题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B(A错,“缺少理性”的表述原文没有。

C错,“都认为……加以合理利用”错。

原文是“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此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这只是荀子的观点。

D.错,“消极”原文无此意。

)2.B(错,并不是各自完备。

)3.D(孟子是赞成“适度消费”的。

根据后文对“过度消费”的阐释逆向推理,“适度消费”是指消费不得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也不可“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

所以,选项中的“连续消费”有可能是适度的,也有可能是过度的,不能全部用“减少”来表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4.A(B项,“痛恨父亲的专制”不妥,父亲虽然粗暴,但他的粗暴多数因哥哥做了坏事而起,不能算是专制;在文中母亲也并没有流露对父亲的“痛恨”,更多的只是劝解与哀求。

C项,对饮时的沉默,反映的是父子两人之间的默契与温情。

D项,“父子相互关爱”只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出现,不是贯穿小说的线索,“父子关系的变化”才是)5.(1)“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视角,表现父子关系的变化。

(2)“我”是参与者,我与母亲、父亲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我”是感受者,我的心理感受营造出对抗、和谐等特定氛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或答“写作视角可以与人称结合,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答‚‘我’是全文的线索‛不得分)(1点2分,2点3分,3点5分,意思相近即可)6.(1)第一句,指父亲与大哥相互仇视、对抗,根本不把劝解的人放在眼里。

(2)第二句,指大哥与父亲相处融洽,彼此关爱,忽略了旁人的存在。

(3)作者借此表达希望父子两代人能够消除隔阂对抗,走向理解和谐的主题。

(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7.B(根据材料一第1段的叙述,《王者荣耀》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是迫于公众压力,因此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比其他企业更为积极)8.CD(A项,是对原文“网易、暴雪等各大游戏厂商所遵循的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已有超十年历史”的歪曲,十余年前标准出台时是在“7家运营商11家游戏”中推行,并不一定包括网易和暴雪等各大游戏厂商,实际上名单中也没有暴雪。

B项,刺激玩家提高在线时长、允许游客充值等行为等行为虽然以逐利为目的,但并不是游戏防沉迷条例所禁止的,“违反”一说不成立。

E项,即使是“最有效手段”也不可能做到“真正防止青少年沉迷于网游”,说法太绝对)9.答:游戏厂商为了经济利益执行不力;不少青少年希望在网游中寻求精神寄托;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家庭关怀、学校教育有所缺失。

(每点1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3分)D(原文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11.(3分)A (应是“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以族类划分,而不是以地域划分。

)12.(3分)B(错。

文中没有说江统被收在哪里。

另外,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也不对,太子是被贬到了许昌。

)13.翻译(1)(东宫原来的属臣)在路上哭泣,不顾重罪(或:不畏重刑),反而更彰显太子的美德,不如放了他们。

(应该将主语‚东宫原来的属臣‛补充出来;大辟:大辟是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

在这里直译应当是:不畏杀头之类的重刑;“不顾重罪”属意译。

)(5分,得分点:路次,于路次,在路上,状语后置;辟,刑,法,罪;乃,反而;彰,彰显;释,放,释放。

)(2)(王子师)到任之后,就征召了孔融。

你们兖州有没有像和荀慈明孔融一样贤达的人没有?(5分,得分点:“下车”:到任;“辟”:征召;“贵州”:“堪”:能够;“应此者”,直译应当是“符合(像他们一样优秀)这个标准的人”,应,符合,适应,顺应。

)附译文:江统,字应元,是陈留国圉镇人。

江统性情沉静寡言,志向远大。

当时人们给他的评价是“高峻少言的江应元。

”与同乡蔡克一样闻名。

成年后继承他父亲江祚的爵位,被任命为山阴县令。

当时,陕西、甘肃边境不断遭到氐、羌族的侵扰,大将军孟观率军西征,亲自擒拿氐族统帅齐万年。

江统深入思考东夷、西戎、北狄和南蛮扰乱中原的现象,认为在萌芽状态时就应该杜绝,于是作《徙戎论》上奏:“这些人都可以发令派遣,让他们回到本土,以安慰他们羁旅在外怀念故里的情思,解除我们华夏民族的小小忧患。

惠及中国,安抚四方,德泽延及永世,这才是长久之计。

”但皇帝没能采用。

不超过十年,夷狄这些蛮族侵扰中原,当时的人敬服江统的远见卓识。

他改任太子洗马。

在东宫多年,很受太子亲近礼遇。

等到太子被废除,迁徙到许昌,贾皇后暗示有关官员不要听任太子的属官追去送别。

江统和太子的属官冒着禁令到伊水,在路旁拜别,悲泣不已。

都官从事(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把江统等人都抓获交付到河南和洛阳的监狱。

交付到河南郡的,河南官员乐广把抓获的官员都遣散了,拘系在洛阳的官员还没有获释。

都官从事孙琰劝说贾谧说:“废除并迁徙太子的原因,是认为他作恶的缘故罢了。

东宫原来的属臣冒着罪名拜别,在路上哭泣,不顾重罪,反而更彰显太子的美德,不如放了他们。

”贾谧告诉洛阳县令曹摅,因此被抓获的官员都免除牢狱之灾。

等到太子去世,改葬的时候,江统作诔文悼念,叙述悲哀之情,被世人敬重。

后来担任博士、尚书郎等官职,再后任大司马齐王司马冏参军。

司马冏骄奢荒淫,(在讨伐他的战争中)将要失败,江统恳切劝谏,文章大多没有记载。

调任廷尉正,每每遇到州郡里有疑点的案件,都从轻判断处理。

成都王司马颖请江统担任记室(掌管章表书记文檄的官职),江统对司马颖多有劝谏。

上疏评论陆云兄弟,语言很切要精到。

因为母亲病故,他去职奔丧。

服丧期满后任司徒左长史。

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长官,让江统担任别驾,把兖州的事务交付给江统,给江统的信说:“过去王子师到豫州当官,还未到任,就征召了荀慈明;到任之后,就征召了孔融。

你们兖州有没有像和荀慈明孔融一样贤达的人没有?”江统推荐高平的郗鉴为贤良,陈留的阮修为直言,济北的程收为方正。

当时的人认为江统有知人之能。

不久他被提升为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

永嘉四年(310)避乱逃到成皋,不久病逝。

(二)古诗阅读14.解析:B D(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

要注意结合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D项,“表明自己怀才不遇”不对,这里表达的情绪是愤激不平。

句中的“慵疏”只是诗人的反话,他们招致“物议”的真正原因是为人迂直,坚持操守,所以为小人所不容。

)15.(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

(2)用典(或对典结情)。

“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

(每点3分,共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5分)16.答案:(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首尾的虚字可略去,完整答出也可以)(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 B(①微不足道:足,值得;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与此句“含量”语境不合,此处宜用“微乎其微”。

②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根据语境“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可以看出,此处用“当仁不让”来形容“杨扬主动去做自己该做的事”符合语境;③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

④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也作“蔚为大观”。

感情色彩错。

⑤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实践;使用正确。

⑥不合语境。

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投缘,像老朋友一样,句中两人曾经同学)18. B(A逻辑错误,应该是先个人再国家民族;C错,语意重复,“妇孺”中的“孺”即“儿童”之意。

D杂糅。

“受台风‘天鸽’影响下”去掉“下”字)19. A(这是一则类比论证。

原文以“文化发展的动力”来类推“教育进步的关键”。

题干论述:文化只有独立并由内部首创精神取代外部压力才能发展。

题干把独立的学校类比为独立的文化,那么学校的发展应该跟文化的发展类似,即学校只有独立并由内部首创精神取代外部压力才能发展,A项表达的正是这个观点。

独立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B项排除;具体做法如何题干没有涉及,C项排除。

D项从反面来说,不如正面表述的A项到位)20. 答案:①何者为本,何者为末(2分)②两者是主从(或主次)、轻重关系(意思对即可)(1分)③若只注意到末,根本就会失落(注意句式与前文一致,2分)例一:如果作品水品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例二:如果作文有可传的秘诀能够代代相传,那么作家这一行当就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了。

(改自鲁迅《作文秘诀》)(每句3分,符合归谬逻辑,语言简明,无语病,结构大体一致即可得分。

)22.写作(参照2017年高考评分标准)这个作文题与1999年的作文题《我更喜欢漫画》相似,典型的评论,可以或者应该抓的评论点有二:1、思想内涵,这是最重要的,2、艺术上(对联的角度)。

当然就材料的叙述来看,只要写了思想内涵的评论就算扣住了题,如果以思想内涵为主,兼顾到艺术上的,算是很好的。

评论中必须做比较,一副对联,三次变化成为四副对联,这比较有点复杂,会让学生难受,这也是本题的难点所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