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运营支持类弱电系统工程机场安全防范工程技术与施工要求一、民用机场安全防范系统民用机场安全防范系统宜由防爆安检、视频安防监控、入侵报警、出人口控制、周界防护等子系统组成。
民用机场安防系统的设计应考虑:①与机场消防报警建筑设备监控旅客离港管理等有关系统联动;②视频图像的远程传输问题。
民用机场安防系统应独立运行其安全管理系统和信息,网络原则上应单独设置。
民用机场安检区应设置防爆安检系统,包括射线安全检查设备、金属探测门、手持式金属探测器、爆炸物检测仪、防爆装置及其他附属设备;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和紧急报警装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能对进行安检的旅客、行李、证件及检查过程进行监视记录且应能迅速检索单人的全部资料。
二、飞行区封闭设施(1)飞行区周边须修建围栏(或围墙)及其配套设施,使之与航站区及周边地区隔离,飞行区围栏(墙)应当坚固耐久,防攀(钻)越,使人员、车辆及牲畜等不能随意进入飞行区,对飞行区等级为4d(含4d)以上的机场,围栏(墙)净高度应不低于2.5m;对飞行区等级为4c(含4c)以下的机场,视外部环境而异,围栏(墙)的高度可在2.2~2.5m范围选定。
(2)飞行区围栏(墙)应符合机场净空和导航台电磁环境保护要求,围栏的形式可以是钢栅栏、砖墙、钢板网、钢筋网、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围栏等多种形式。
(3)通人飞行区的下水道口、水管以及其他管道口必须设有钢栅栏防护。
三、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1.报警系统航站楼内售票处、值机柜台、安检工作区、小件寄存处以及安全保卫部门认为必要的其他部位应设置隐蔽报警系统。
2.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应覆盖旅客迎送区域、售票处、值机柜台、安检工作区、行李传送装卸区、旅客候机隔离区、控制区出人口、车道边以及主管部门认为必要的其他部位。
3.监控系统控制级别应符合以下规定(1)机场监控系统必须遵循一个系统、共同使用、公安主控的原则。
(2)机场值班最高领导、公安局(处)长可在控制中心或任一分控室实施最高级别控制。
(3)正常情况下,按操纵时间先后决定优先控制权。
4.监控系统功能应符合以下规定(1)监控功能(2)可编程功能:摄像机到监视器的顺序指定;监视器的顺序指定;摄像机的监视时限;视像显示顺序;云台起始位置及角度预定;设定时间和日期;变焦及报警顺序等。
(3)手动控制功能:选择任何摄像机到任何监视器;选择任一图像在任一监视器上显示;控制云台及变焦镜头;启动云台及变焦镜头到预定位置;屏蔽和恢复任何报警输入;设置、确认和重置任何报警输入及进行优先控制等。
(4)根据机场远期建设规模具备可扩充功能。
(5)具备系统自检功能。
(6)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工作可靠、图像清晰、抗干扰能力强、操作简便。
五、航站楼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一)航站楼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一般规定(1)民用机场航站楼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应采用符合pai制式的视频设备。
(2)系统应由摄像、传输、显示和控制四部分组成,并应配置录制、存储、回放、视频打印等设备。
(二)光缆的敷设与接续(1)敷设光缆前,应对光纤进行检查;光纤应无断点,其衰耗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2)核对光缆的长度,并应根据施工图的敷设长度来选配光缆。
配盘时应使接头避开河沟、交通要道和其他障碍物,架空光缆的接头应设在杆旁1m以内。
(3)敷设光缆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
(4)光缆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应小于8m,且每隔1km要有1%的盘留量。
(5)光缆敷设完毕,应检查光纤有无损伤,并对光缆敷设损耗进行抽测。
确认没有损伤时,再进行接续。
(6)光缆的接续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操作,接续时应采用光功率计或其他仪器进行监视,使接续损耗达到最小;接续后应做好接续保护,并安装好光缆接头护套。
(7)光缆敷设后,宜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用光时域反射仪观察光纤通道全程波导衰减特性曲线。
(三)监控室(1)引入、引出房屋的电(光)缆,在出入口处应加装防水罩。
向上引入、引出的电(光)缆,在出入口处还应做滴水弯,其弯度不得小于电(光)缆的最小弯曲半径。
电(光)缆沿墙上下引入、引出时应设支持物。
电(光)缆应固定(绑扎)在支持物上,支持物的间隔距离不宜大于1m;(2)监视器的安装位置应使屏幕不受外来光直射,当有不可避免的光时,应加遮光罩遮挡。
1d434022航站楼广播系统线路敷设与环境要求一、线路敷设(1)广播管线的敷设路由应根据建筑结构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和相关专业管线路由设计等因素进行设计。
(2)广播管线的配管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使用金属桥架时,应选用符合消防规范要求的防火、阻燃桥架;2)使用塑料管时,应选用符合消防规范要求的防火、阻燃pvc管。
(3)建筑物内的广播配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沿弱电系统桥架敷设时,应使用阻燃线;2)穿管和线槽敷设时,必须使用阻燃多芯线缆;3)广播呼叫站自广播控制室的音频信号线和控制线必须使用阻燃双芯屏蔽线。
(4)室内广播线路必须暗装敷设,并符合下列规定:1)有弱电桥架时,广播干线宜沿弱电桥架敷设;2)广播支线宜穿管敷设;3)管材宜用镀锌钢管。
(5)室外广播线路的敷设路由应根据规划总图及专业要求确定。
二、广播系统中央控制室及电源设备间的环境要求(1)建筑面积宜根据信息设备需求而定,但一般不小于20m2。
(2)应有良好的电气防护和防雷与接地措施。
(3)与广播系统无关的管线不应穿越广播系统中央控制室。
(4)全天温度宜为22~28℃;全天相对湿度宜为40%~75%,不得结露。
(5)工作台面最小工作照度为200lx;且应设置应急照明和事故照明。
(6)室内地面等效均布活荷载不应小于4.5kn/m2,并宜设置防静电活动地板(架空高度不应低于150mm),防尘活动吊顶顶棚,双层密闭加纱玻璃窗,向外开双扇防火门且门宽不应小于1.2m、门高不应低于2.2m。
(7)室内设备的布置,应满足设备使用、检修和维护保养的要求,一般正面操作距离不小于1.5m;背后检修距离不小于1.0m;设备维护距离不小于0.8m;室内主通道不小于2.0m。
(8)广播系统中央控制室的位置设计应综合考虑如下条件:1)广播系统中央控制室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广播系统负荷中心,但应远离发电机房、变电站、水泵房、冷冻机房、空调机房和电梯、扶梯、强电竖井等可能产生强电磁干扰的场所,否则应采取屏蔽等抗干扰措施;2)广播系统中央控制室不宜设在航站楼的顶层,并宜避开其外围结构柱,以防雷击电磁脉冲的干扰;3)当广播系统与消防及保安中心合用控制室时,其位置应首先满足消防和保安系统的要求。
(9)如广播系统采用集中供电方式时,中央控制室应附设电源设备间,其室内环境设计应综合考虑如下条件:1)建筑面积应根据电源设备需求而定;2)应有良好的电气防护和防雷与接地措施,且应实现等电位连接,等电位接地网宜采用“s”形星形结构,并应与中央控制室的等电位接地网连接,连成“s”形星形和“m”形网形连接的组合结构;3)与广播系统无关的管线不应穿越广播系统电源设备间;4)全天温度宜为10~32℃;全天相对湿度宜为20%~80%,并不得结露,应有良好的通风;5)工作台面最小工作照度为100lx;且应设置应急照明和事故照明;6)室内地面等效均布活荷载应根据ups不间断电源设备重量和布置情况确定,并宜设置水磨石地板、密闭玻璃加纱窗、向外开双扇防火门,且门宽不应小于1.5m,门高不应低于2.5m;7)室内设备的布置,应满足设备使用、检修和维护保养的要求,一般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sm;背后检修距离不应小于1.2m;设备维护距离不应小于0.8m;室内主通道不应小于2.0m。
1d434023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安装与技术要求一、工作区布线子系统工作区布线是把终端设备连接到通信引出端。
工作区布线一般是非永久性的。
航站楼办公区、弱电各机房一般按5~10m2为一个工作区,旅客服务区则要按航站楼的实际情况划定工作区,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综合布线配置。
(1)最低配置:适用于航站楼内对布线要求较低的场合,用双绞线布线。
1)每个工作区有一个信息点;2)每个信息点的配线电缆为1根4对双绞电缆;3)干线电缆的配置,对计算机网络宜按24个信息点配2对双绞线,或每一个集线器或集线器群配4对双绞线;对语音信息点配1对双绞线。
(2)基本配置:适用于航站楼内综合布线系统配置标准较高的vip用房、弱电机房、航空公司办公用房及商务旅客临时用房等,用铜芯双绞线布线。
1)每个工作区有2个或2个以上信息点;2)每个信息点的配线电缆为1根4对双绞线;3)干线电缆的配置,对计算机网络宜按24个信息点配2对双绞线,或每一个集线器或集线器群配4对双绞线;对电话至少每个信息点配1对双绞线。
(3)较高配置:适用于航站楼内综合布线系统配置标准高的航管信息服务等用房,用光缆和铜芯双绞线混合布线。
1)以基本配置的信息点数作为基础配置;2)干线的配置:每48个信息点宜配2芯光纤,适用于计算机网络;语音或部分计算机网络,选用双绞线,按信息点所需线对的25%配置垂直干线电缆,或按用户要求进行配置,并考虑适当的备用量;二、支线布线子系统(1)从航站楼分配线架到各工作区子系统信息点的布线及连接属于布线子系统。
该子系统包括信息点、支线电缆、支线光缆及其在分配线架上的机械终端、接插软线和跳线。
(2)支线电缆、支线光缆一般直接连接到信息点。
(3)支线布线子系统的电缆长度应在90m以内。
信息点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三、主干布线子系统(1)从航站楼主配线架到各分配线架属于航站楼主干布线子系统,包括垂直主干线和水平主干线。
该子系统包括航站楼主干电缆、航站楼主干光缆及其在航站楼主配线架上的机械终端和航站楼主配线架上的接插软线和跳线。
(2)航站楼主干电缆、主干光缆应直接端接到有关的分配线架,中间不应有转接点或接头。
配线间子系统应独立列出。
(3)在主干布线子系统中,语音信号一般用铜芯双绞线。
数据信号一般采用光缆。
四、电气防护(1)航站楼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度大于3v/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2)航站楼综合布线电缆与附近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间距。
(3)干线电缆的位置应尽可能位于建筑物的中心。
(4)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电缆的金属护套或光缆的金属件均应有良好的接地,同时应采用过压、过流保护措施,并符合相关规定。
五、安装工艺要求(一)设备间(1)设备间宜处于干线子系统的中间位置;(2)设备间宜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网络接口;(3)设备间的位置宜便于接地;(4)设备间室温应保持在10~30℃,相对湿度应保持20%~80%,并应有良好的通风;(5)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其面积最低不应小于10m2;(6)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如s02、h2s、nh3、n02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7)在地震区的区域内,设备安装应按规定进行抗震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