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重点)2.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重点)3.理解a(a≥0)是一个非负数,并会应用a(a≥0)的非负性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1.小明准备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窗花,他算了一下,这张纸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2.已知圆的面积是6π,你能求出该圆的半径吗?大家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数的开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类型一】二次根式的识别(2015·安顺期末)下列各式:①12;②2x;③x2+y2;④-5;⑤35,其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概念可直接判断,只有①③满足题意.故选B.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二次根式,要看式子是否同时具备两个特征:①含有二次根号“”;②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两者缺一不可.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类型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代数式x+1x-1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1且x≠1 B.x≠1C.x≥1且x≠-1 D.x≥-1解析:根据题意可知x+1≥0且x-1≠0,解得x≥-1且x≠1.故选A.方法总结:(1)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必须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而不是所含字母为非负数;(2)若式子中含有多个二次根式,则字母的取值必须使各个被开方数同时为非负数;(3)若式子中含有分母,则字母的取值必须使分母不为零.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探究点二: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求值【类型一】 利用被开方数的非负性求字母的值(1)已知a ,b 满足2a +8+|b -1|=0,求2a -b 的值; (2)已知实数a ,b 满足a =b -2+2-b +3,求a ,b 的值.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及绝对值的意义求值即可.解:(1)由题意知⎩⎨⎧2a +8=0,b -1=0,得2a =-8,b =1,则2a -b =-9;(2)由题意知⎩⎨⎧b -2≥0,2-b ≥0,解得b =2.所以a =0+0+3=3.方法总结:①当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均为0;②当题目中,同时出现a 和-a 时(即二次根式下的被开方数互为相反数),则可得a =0.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类型二】 与二次根式有关的最值问题当x =________时,3x +2+3的值最小,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由二次根式的非负性知3x +2≥0,∴当3x +2=0即x =-23时,3x +2+3的值最小,此时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23,3.方法总结:对于二次根式a ≥0(a ≥0),可知其有最小值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8题 三、板书设计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我们已学过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让学生探究和总结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条件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性质1.理解和掌握(a)2=a(a≥0)和a2=|a|;(重点)2.能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1和性质2进行化简和计算.(难点)一、情境导入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3,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若边长是3,则面积是多少?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a,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若边长是a,则面积是多少?你会计算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类型一】利用(a)2=a(a≥0)计算计算:(1)(0.3)2; (2)(-13)2;(3)(23)2; (4)(2x-y)2.解析:(1)可直接运用(a)2=a(a≥0)计算,(2)(3)(4)在二次根号前有一个因数,先利用(ab)2=a2b2,再利用(a)2=a(a≥0)进行计算.解:(1)(0.3)2=0.3;(2)(-13)2=(-1)2×(13)2=13;(3)(23)2=22×(3)2=12;(4)(2x-y)2=22×(x-y)2=4(x-y)=4x-4y.方法总结:形如(n m)2(m≥0)的二次根式的化简,可先利用(ab)2=a2b2,化为n2·(m)2(m≥0)后再化简.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类型二】利用a2=|a|计算计算: (1)22; (2)(-23)2; (3)-(-π)2.解析:利用a 2=|a |进行计算. 解:(1)22=2; (2)(-23)2=|-23|=23;(3)-(-π)2=-|-π|=-π.方法总结:a 2=|a |的实质是求a 2的算术平方根,其结果一定是非负数.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9题【类型三】 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求值先化简,再求值:a +1+2a +a 2,其中a =-2或3. 解析:先把二次根式化简,再代入求值,即可解答.解:a +1+2a +a 2=a +(a +1)2=a +|a +1|,当a =-2时,原式=-2+|-2+1|=-2+1=-1;当a =3时,原式=3+|3+1|=3+4=7.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先化简,再求值.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0题 探究点二: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 【类型一】 与数轴的综合如图所示为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2a 2-(a -b )2+(a +b )2.解析:由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确定a <0,a -b <0,a +b <0.再根据a 2=|a |进行化简.解:由数轴可知-2<a <-1,0<b <1,则a -b <0,a +b <0.原式=2|a |-|a -b |+|a +b |=-2a +a -b -(a +b )=-2a -2b .方法总结:利用a 2=|a |化简时,先必须弄清楚被开方数的底数的正负性,计算时应包括两个步骤:①把被开方数的底数移到绝对值符号中;②根据绝对值内代数式的正负性去掉绝对值符号.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7题 【类型二】 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综合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化简(a +b +c )2-(b +c -a )2+(c-b-a)2.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b+c>a,b+a>c,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出含有绝对值的式子,最后去绝对值符号后合并即可.解:∵a、b、c是△ABC的三边长,∴b+c>a,b+a>c,∴原式=|a+b+c|-|b+c-a|+|c-b-a|=a+b+c-(b+c-a)+(b+a-c)=a+b+c-b-c+a +b+a-c=3a+b-c.方法总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出不等关系,再结合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9题三、板书设计二次根式的性质是建立在二次根式概念的基础上,同时又为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打下基础.本节教学始终以问题的形式展开,使学生在教师设问和自己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性质1和性质2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辨析它们的区别,以便更好地灵活运用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乘法1.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重点)2.会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小颖家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m,宽3m,那么这个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多少?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成立的条件式子x +1·2-x =(x +1)(2-x )成立的条件是( ) A .x ≤2 B .x ≥-1C .-1≤x ≤2D .-1<x <2 解析:根据题意得⎩⎨⎧x +1≥0,2-x ≥0.解得-1≤x ≤2.故选C.方法总结: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 ·b =ab (a ≥0,b ≥0),必须注意被开方数是非负数这一条件.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探究点二:二次根式的乘法【类型一】 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计算:(1)53×27125; (2)918×(-1654);(3)135·23·(-3416); (4)2a 8ab ·(-236a 2b )·3a (a ≥0,b ≥0).解析:第(1)小题直接按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第(2),(3),(4)小题把二次根式前的系数与系数相乘,被开方数与被开方数相乘.解:(1)原式=53×27125=35; (2)原式=-(9×16)18×54=-32182×3=-273;(3)原式=-(2×34)85×3×16=-3245=-355; (4)原式=-2a ×238ab ·6a 2b ·3a =-16a 3b .方法总结:二次根式与二次根式相乘时,可类比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系数与系数相乘,被开方数与被开方数相乘.最后结果要化为最简二次根式,计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类型二】 逆用性质3(即ab =a ·b ,a ≥0,b ≥0)进行化简化简:(1)196×0.25; (2)(-19)×(-6481);(3)225a 6b 2(a ≥0,b ≥0).解析: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把它们化为几个二次根式的积,(2)小题中先确定符号.解:(1)196×0.25=196×0.25=14×0.5=7; (2)(-19)×(-6481)=19×6481=19×6481=13×89=827; (3)225a 6b 2=225·a 6·b 2=15a 3b .方法总结: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计算或化简,其实质就是把被开方数中的完全平方数或偶次方进行开平方计算,要注意的是,如果被开方数是几个负数的积,先要把符号进行转化,如(2)小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类型三】 二次根式的乘法的应用小明的爸爸做了一个长为588πcm ,宽为48πcm 的矩形木板,还想做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圆形木板,请你帮他计算一下这个圆的半径(结果保留根号).解析:根据“矩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π×半径的平方”进行计算. 解:设圆的半径为r cm.因为矩形木板的面积为588π×48π=168π(cm)2, 所以πr 2=168π,r =242(r =-242舍去). 答:这个圆的半径为242cm.方法总结: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式子进行计算,体现了转化思想.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9题 三、板书设计本节课学习了二次根式的乘法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两者是可逆的,它们成立的条件都是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鼓励学生运用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除法1.会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重点,难点)2.掌握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计算;(重点、难点)3.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会熟练运用.(重点)一、情境导入计算下列各题,观察有什么规律? (1)3649=________;3649=________. (2)916=________;916=________. 3649________3649;916________916.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除法计算:(1)4872; (2)612518; (3)27a 2b 312ab 2;(4)12a 3b 5÷(-23a 2b 6)(a >0,b >0). 解析:(1)直接把被开方数相除;(2)把系数与系数相除,被开方数与被开方数相除;(3)被开方数相除时,注意约分;(4)系数相除时,把除法转化为乘法,被开方数相除时,写成商的算术平方根的形式,再化简.解:(1)4872=4872=23=63; (2)612518=651218=6523=256; (3)27a 2b 312ab 2=27a 2b 312ab 2=9ab 4=32ab ; (4)12a 3b 5÷(-23a 2b 6)=12×(-32)a 3b 5a 2b 6=-34a b =-34bab . 方法总结:①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可以类比单项式的除法运算,当被除式或除式中有负号时,要先确定商的符号;②二次根式相除,根据除法法则,把被开方数与被开方数相除,转化为一个二次根式;③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还可以与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结合起来,灵活选取合适的方法;④最后结果要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探究点二:最简二次根式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A.8aB.3aC.a3D.a 2+a 2b解析:A 选项8a 中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4,不是最简二次根式;B 选项是最简二次根式;C 选项a3中含有分母,不是最简二次根式;D 选项a 2+a 2b 中被开方数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后得a 2+a 2b =a 2(1+b )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a 2,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B.方法总结: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①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②被开方数不含分母.判定一个二次根式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就是看是否同时满足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的就是最简二次根式,否则就不是.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 探究点三: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类型一】 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确定字母的取值若a2-a=a2-a,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2 B .a ≤2 C .0≤a <2 D .a ≥0解析:根据题意得⎩⎨⎧a ≥0,2-a >0,解得0≤a <2.故选C.方法总结:运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b a =ba(a >0,b ≥0),必须注意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且分母不等于零这一条件.【类型二】 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1)179;(2)3c34a4b2(a>0,b>0,c>0).解析:按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用分子的算术平方根除以分母的算术平方根.解:(1)179=169=169=43;(2)3c34a4b2=3c34a4b2=c2a2b3c.方法总结:被开方数中的带分数要化为假分数,被开方数中的分母要化去,即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从而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8题探究点四:二次根式除法的应用已知某长方体的体积为3010cm3,长为20cm,宽为15cm,求长方体的高.解析:因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所以“高=长方体的体积÷(长×宽)”,代入计算即可.解:长方体的高为3010÷(20×15)=301020×15=30130=30(cm).方法总结:本题也可以设高为x,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建立方程求解.三、板书设计二次根式的除法是建立在二次根式乘法的基础上,所以在学习中应侧重于引导学生利用与学习二次根式乘法相类似的方法学习,从而进一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加减1.经历探索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2.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 计算:(1)2x -5x ; (2)3a 2-a 2+2a 2.上述运算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如果把题中的x 换成3,a 2换成5,这时上述两小题就成为如下题目:计算:(1)23-53; (2)35-5+2 5. 这时怎样计算呢?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同类二次根式下列二次根式中与2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12 B.32C.23D.18 解析:选项A 中,12=23与2被开方数不同,故与2不是同类二次根式;选项B 中,32=62与2被开方数不同,故与2不是同类二次根式;选项C 中,23=63与2被开方数不同,故与2不是同类二次根式;选项D 中,18=32与2被开方数相同,故与2是同类二次根式.故选D.方法总结:要判断两个二次根式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把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样的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探究点二:二次根式的加减【类型一】 二次根式的加法或减法(1)8+32; (2)1223+1332; (3)448-375; (4)1816-3296. 解析:先把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 解:(1)原式=22+42=(2+4)2=62;(2)原式=166+166=(16+16)6=63;(3)原式=163-153=(16-15)3=3; (4)原式=36-66=(3-6)6=-3 6.方法总结:二次根式加减的实质就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可以类比合并同类项进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不能合并.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 【类型二】 二次根式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1)12-33-273; (2)324x -3x9+3x 1x;(3)3123-45+220-1260; (4)0.5-213-(18-75). 解析:先把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 解:(1)原式=23-3-3=0; (2)原式=3x -x +3x =5x ; (3)原式=15-35+45-15=5; (4)原式=22-233-24+53=24+1333.方法总结:二次根式的加减混合运算步骤:①把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②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同类二次根式移到一起;③把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被开方数不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类型三】 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应用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23+32)cm ,其中两边长分别是(3+2)cm ,(33-22)cm ,求第三边长.解析:第三边长等于(23+32)-(3+2)-(33-22),再去括号,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解:第三边长是(23+32)-(3+2)-(33-22)=23+32-3-2-33+22=42-23(cm).方法总结:由三角形周长的意义可知,三角形的周长减去已知两边的长,可得第三边的长.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根式的加减混合运算.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4题三、板书设计通过合并同类项引入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让学生类比学习.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两个关键步骤:①把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②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并让学生按步骤解题,养成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类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了解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2.会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如果梯形的上、下底边长分别为22cm,43cm,高为6cm,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毛毛是这样算的:梯形的面积:12(22+43)×6=(2+23)×6=2×6+23×6=2×6+218=23+62(cm2).他的做法正确的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类型一】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计算: (1)48÷3-12×12+24; (2)12÷43×23-50. 解析:(1)先算乘除,再算加减;(2)先计算第一部分,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再化简. 解:(1)原式=16-6+24=4-6+26=4+6; (2)原式=12×34×233-52=38×233-52=64×233-52=22-52=-922.方法总结: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的混合运算一样,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8题 【类型二】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计算:(1)(5+3)(5-3); (2)(32-23)2-(32+23)2.解析:(1)用平方差公式计算;(2)逆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解:(1)(5+3)(5-3)=(5)2-(3)2=5-3=2;(2)(32-23)2-(32+23)2=(32-23+32+23)(32-23-32-23)=-24 6.方法总结:多项式的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仍然适用,计算时应先观察式子的特点,能用乘法公式的用乘法公式计算.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7题【类型三】 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先化简,再求值:x +xyxy +y +xy -yx -xy(x >0,y >0),其中x =3+1,y =3-1.解析:首先根据约分的方法和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然后再代值计算. 解:原式=x (x +y )y (x +y )+y (x -y )x (x -y )=x y +y x =x +yxy.∵x =3+1,y =3-1,∴x +y =23,xy =3-1=2,∴原式=232= 6.方法总结:在解答此类代值计算题时,通常要先化简再代值,如果不化简,直接代入,虽然能求出结果,但往往导致烦琐的运算.化简求值时注意整体思想的运用.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类型四】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应用一个三角形的底为63+22,这条边上的高为33-2,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解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解: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12(63+22)(33-2)=12×2×(33+2)(33-2)=(33)2-(2)2=27-2=25.方法总结: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计算时注意观察式子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求解,能应用公式的尽量用公式计算.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10题 探究点二: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 【类型一】 分母有理化(1)215+122;(2)3-23+2+3+23-2.解析:(1)把分子、分母同乘以2,再约分计算;(2)把3-23+2的分子、分母同乘以3-2,把3+23-2的分子、分母同乘以3+2,再运用公式计算.解:(1)215+122=(215+12)×22×2=230+262=30+6;(2)3-23+2+3+23-2=(3-2)2(3+2)(3-2)+(3+2)2(3-2)(3+2)=5-263-2+5+263-2=5-26+5+26=10. 方法总结: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就是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时,分子、分母应同乘以一个适当的式子,如果分母只有一个二次根式,则乘以这个二次根式,使得分母能写成a·a的形式;如果分母有两项,分子、分母乘以一个二项式,使得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如分母是a+b,则分子、分母同乘以a-b.【类型二】分母有理化的逆用比较15-14与14-13的大小解析:把15-14的分母看作“1”,分子、分母同乘以15+14;把14-13的分母看作“1”,分子、分母同乘以14+13,再根据“分子相同的两个正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大的反而小”,得到它们的大小关系.解:15-14=(15-14)(15+14)15+14=115+14,14-13=(14-13)(14+13)14+13=114+13.∵15+14>14+13>0,∴115+14<114+13即15-14<14-13.方法总结:把分母为“1”的式子化为分子为“1”的式子,根据分母大的反而小可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三、板书设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可类比整式的运算进行,注意运算顺序,最后的结果应化简.引导学生勇于尝试,加强训练,从解题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易错点是运算错误,要求学生认真细心,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