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高山仰止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吾党之小子狂简. 简:简单,单纯B .子路,行行如.也 如:词尾,译为“……的样子”C .予所否者,天厌.之 厌:厌弃D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由:途径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斐然..成章 斐然:有文采的样子B .行行如...也 行行如:刚强的样子C .夫子莞尔..而笑 莞尔:大笑的样子D .循循然...善诱人 循循然:有次序的样子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子贡贤于.仲尼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B.⎩⎨⎧ 舍之.则藏天厌之.C.⎩⎨⎧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由也.好勇过我D.⎩⎨⎧ 不得其.门而入多见其.不知量也4.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无所取材B .夫子之墙数仞C .欲罢不能D .无得而逾焉5.名句填空。
(1)子曰:“由也升堂矣,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子莞尔而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升:登上B.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诱:诱导C.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由:缘由D.多.见其不知量也多:只,只是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奚.为于丘之门蝗螟,农夫得而杀之,奚.故 B.⎩⎨⎧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C.⎩⎨⎧博我以.文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 D.⎩⎨⎧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街亭虽.小,干系甚重8.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对子路的批评使得其他弟子不再尊重子路,孔子看到后,立即对子路的技艺客观地进行了评价,既有所肯定又指出了不足,使得大家改变了对子路的看法。
B .子游在武城实施礼乐教化,孔子认为有些大材小用,感到好笑,可是当子游说明了原因后,孔子立即对他加以肯定。
C .孔子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言传”,而且重“身教”;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赢得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赞扬。
D .“子之武城”一文,既诙谐又严肃。
孔子平日的风趣,子游的笃信师道,师生间的和悦宛然可见。
标志着我国的散文发展至《论语》,已经走向了成熟。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
”公曰:“吾知其可将。
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
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公再拜曰:“谨受教矣!”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
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
”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
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
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
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
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10.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 赋:征收赋税 B .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 臧:以为善 C .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 暗:黑暗 D .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 与:赞成,拥护 1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君之国事将日非.矣 ⎩⎨⎧ 谄莫.甚焉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A.两个“非”字不同,两个“莫”字相同B.两个“非”字不同,两个“莫”字也不同C.两个“非”字相同,两个“莫”字不同D.两个“非”字相同,两个“莫”字也相同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B.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C.况和非以长.恶乎D.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13.下列说法与子思的意见不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A.用人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B.国君要明察是非,不听谄言。
C.对不察是非、不明事理、高高在上的君臣,百姓是不会赞成的。
D.不能妄自尊大,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14.下列说法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苟变有将才,但因为做小吏时偷吃了别人两个鸡蛋,被卫侯弃而不用。
B.子思为说服卫侯,用木匠取材作类比,希望卫侯取长弃短。
C.卫侯听取了子思的意见,任用苟变为将。
D.子思认为卫国将一天不如一天,其理由是卫侯喜欢听好话而他的臣子喜欢阿谀奉承。
理想之道(2)——于丹《论语》心得从这样几个字的描写能够看出什么来呢?可以看出曾皙是一个从容不迫的人,他不会像子路那样“率尔”而对,而是娓娓道来,成竹在胸。
他先是征求老师的意见,说,我的理想和这三位同学不一样,能说吗?老师说,那有什么关系呢?就是要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嘛。
这个时候,曾皙才从容地开始阐述他的理想。
他说,我的理想是,到了暮春时节,就是阴历的三月,穿上新做的春装,在这个大地开化,万物复苏的季节,陪同几个成年的朋友,再带上一批孩子,大家一起去刚刚开冻的沂水中,把自己洗涤得干干净净,然后到沂水旁边的舞雩台上,沐着春风,把自己融汇进去,与天地在一起共同迎来一个蓬勃的时候,让自己有一场心灵的仪式,这个仪式完成后,大家就高高兴兴唱着歌回去了。
我只想做这样一件事。
孔子听了他的话,长长地感叹一声说:“吾与点也!”“与”,赞同。
即是说,孔子的理想和曾点是一样的。
这是四个学生畅谈自己理想的过程中,老师发表的唯一一句评价的话。
各人的理想谈完了,子路、冉有和公西华他们三个就下去了。
曾皙没有立即出去,而是问老师,您觉得他们三个说得怎么样呢?老师也很巧妙,他先挡了一下,没有作正面评价,说,无非是每个人说说自己的想法嘛。
但曾皙还要继续问老师,那为什么子路说完话您冷笑了一下呢?问到这个问题,老师不能不说话了,他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治理一个国家最核心的东西是讲究礼让,可是子路的话一点都不谦虚,所以笑他。
意思是说,要以礼制去治理一个国家,首先你的内心要有一种温良恭俭让,这是一个起点。
你看子路说话的时候那么草率,抢在大家之前发言,说明他内心缺乏一种恭敬和辞让啊。
接下来曾皙又问,难道冉有不是想治理一个国家吗?(您为什么没有哂笑他?)老师说,难道说方圆六七十里,或者说五六十里,甚至更小一点,那就不叫国吗?曾皙又问,难道公西华说的不是治理国家吗?(怎么也没见您哂笑他?) 老师说,有宗庙,又有国际间的盟会,不是治理国家是什么?像他这样精通礼仪的人说想做一个小司仪,那么谁又能做大司仪呢?孔子的意思是说,他笑子路,不是笑他没有治国理政的才干,而是笑他说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治理对象的大小,不在于它是不是国家,而在于自己的态度。
因为冉有和公西华态度谦逊,而他们又有实际的才干,所以孔子没有哂笑他们。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孔子并没有否定子路、冉有和公西华的理想,为什么唯独对曾皙给予热情鼓励呢?从孔子对曾皙的支持中,我们能看出什么呢?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对此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解读。
他说,曾皙的理想看起来不过是“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四书集注》),好像他做的都是些日常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
但是曾皙的内心是完满充盈的,他以自身人格的完善为前提,以万物各得其所为理想,这就比另外那三个人想从事一个具体的职业,在那个职业上做出成绩要高出一个层次。
这就是孔夫子说过的“君子不器”。
一个真正的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他要从最近的、从内心的完善做起。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能让你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呢?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社会的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我们心灵的声音。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过得很不开心,觉得自己有抑郁症的前兆,就去看心理医生。
他跟医生讲,我每天特别害怕下班,我在工作的时候一切正常,但是一回到家里就会感到惶惑。
我不知道自己心里真正的愿望是什么,我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不该选择什么。
越到晚上,我的心里面会越恐惧,越压抑,所以常常整夜失眠。
但是第二天早上一上班,一进入工作状态,我的症状就消失了。
长此以往,我很害怕会得上抑郁症。
这个医生认真听完他的倾诉后,给了他一个建议说,在我们这个城市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喜剧演员,他的喜剧演得好极了,所有人看了以后都会开怀大笑,忘怀得失。
你是不是先去看看他的演出?等看上一段时间后,我们再聊一聊,看你这种抑郁症前兆是不是有所缓解,然后我们再来商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