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材轧钢工艺介绍知识讲解
➢ (3)切分道次切分楔磨损严重,换槽频繁,同时切分 道次切分楔很容易掉块。
➢ (4)中轧机组圆轧件进入精轧机平辊轧制,轧机冲击 大,机械损害严重。
➢ 3、带肋钢筋的多线(四线、五 线)切分轧制
➢ 四线切分轧制技术是在两线 和三线切分轧制技术的基础上 开发出来的。四线切分轧制工 艺是把加热后的坯料先轧制成 扁坯,然后再利用孔型系统把 扁坯加工成四个断面相同的并 联轧件,并在精轧道次上延纵 向将并联轧件切分为四个尺寸 面积相同的独立轧件的轧制技 术(图3)。
第一种孔型系统主要适用于精轧机组水平布置
的连轧棒材生产线,第二种孔型系统主要适用于 精轧机组带立辊(或者平立可转换)的连轧线,这种 孔型系统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无扭轧制。
两线切分最大的优点是对称切分轧制,在预切 分和切分孔型中左右变形对称,轧辊调整相对容 易,轧制稳定,多使用于 Φ l6螺以上带肋钢筋的生 产,对于小规格带肋Φ10螺~Φ14螺钢筋,机时产 量低,一般不采用两线切分生产。
➢
切分后,轧件两边面积小于中部面积,而连轧的
秒流量相等原则被破坏,轧制不稳定,为了保证切分后三
线面积相等,这就要求预切分边部面积大于中部面积,所 以三切分轧制难度远大于两线切分生产,而这种孔型系统
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 (1)预切分延伸系数大,一般在1.3以上,轧制负荷 大。
➢ (2)方轧件进入预切分对中性差,导致3根成品之间尺 寸不均,轧制不稳定。
图4 第14到16道孔型示意图
➢ 在此工艺中,第15道次孔型的任务是在 平板条形上切出凹凸截面花生型条形,属
于严重不均匀变型状态,本道次轧制时宽 展量很大。因此,第14道次条形宽度须明 显小于第15道孔型。同时,第15道孔型本 身对轧件缺少对中扶持的能力,这是造成 多线切分各线之间不均匀性的主要原因。
很小,基本上没有宽展和延伸。所以,实际上第 16道次仍然是一个不均匀变形的轧制道次。
➢ 1 、多线切分各线间不均匀性原因分析 ➢ 棒材轧钢车间一般采用18个道次进行轧制生产
,常规三切分工艺中第14道之前是普通的延伸孔 型,与切分各线之间均匀性关系不大。第14到16 道与切分各线之间均匀性有直接关系(第17道、 第18道为成品前道及成品道次,因已经切开,故 与切分各线之间均匀性无关),第14到16道孔型 示意图如图4所示。
棒材轧钢工艺介绍
➢ 我公司轧机采用150(160)×150(160)×12000mm 的连铸坯为原料,生产Φ12~Φ40mm 的螺纹钢筋 和Φ14~Φ40mm 光面圆钢。Φ12mm 的螺纹钢采用 四切分轧制; Φ14~16mm 的螺纹钢采用三切分轧 制;Φ18~Φ22mm 的螺纹钢采用二切分轧制; Φ22mm 以上的螺纹钢不采用切分轧制。
➢ 全线共18 架轧机,平/立交替布置(其中第16 、18 架轧机为平立可转换),呈单线连续式布置 ,轧机布置在+5.0m 高架平台上。轧机最大轧制 速度18m/s。
二、切分轧制的方法
➢ 为了充分发挥棒材轧机的能力,在棒材连轧生产中切分 轧制主要有两线切分、三线切分、四线切分和五线切分轧 制,每种切分轧制都有独特的孔型系统。
➢ 1、带肋钢筋的两线切分轧制 ➢ 两线切分轧制是国内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切分轧制生产方
式,根据轧钢设备条件不同,为了提高孔型系统的共用性 ,中轧机系统基本都是椭圆一圆孔型系统,但是,精轧机 孔型系统有两种形式:
(1)菱形孔一弧边方孔一哑铃孔一切分孔一椭圆一成品 孔,见图1a
(2)平轧孔一立轧孔一哑铃孔一切分孔一椭圆一成品孔 ,见图1b
➢ 思考题: ➢ 1、轧制时采用切分轧制的优缺点有哪些? ➢ 2、为什么圆钢轧制时不采用切分轧制?
三、棒材多线切分生产工艺分析
➢ 切分轧制生产具有高产、低耗的特点,其中 多线切分对提高产量、降低主机电耗的效果更为 显著,但是由于多线切分时条形的不对称性,获 得各线之间均匀的条形成为切分生产过程中的一 个难点,尤其在对产品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如 在钢筋生产过程中要求负偏差接近国标下限时), 多线切分各线之间的不均匀性更是成为生产过程 中的一大障碍。
四线切分轧制技术的核心是先完成并联轧件
的三切分,再完成并联轧件的两切分,通过这两 个步骤实现四切分的目的,可以简单描述为四切 分就是三切分与两切分的组合,五切分就是三切 分与三切分的组合。但是四(五)线切分轧制工艺与 传统的单线轧制工艺和二、三线切分轧制工艺相 比较在钢料控制、导卫调整、速度控制、轧机准 备等几个方面都有更大的难度。
➢ 由于 孔 型本身缺少对条形的对中扶持 能力,因此只能求助于导卫来帮忙。尽管 预切分(15道次)进口导卫普遍采用了6辊(三 对立辊)导卫来夹持轧件,但由于轧辊 孔 型 、导辊的磨损、第14道次条形尺寸的波动 、钢温的波动等原因造成了轧件条形与立 辊之间产生间隙;同时导卫安装出现细微 的偏差使得轧件进预切分孔型时对中性变 差,最终造成两边条形不均匀,从图 4 可以 看出,第15道次如果切分得不均匀,第16 道是无法纠正的。
2、带肋钢筋的三线切分轧制 三线切分轧制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唐钢棒材厂
首先实现Φ12螺、Φ14螺正常生产,其精轧机孔型 系统为平轧孔一立轧孔一预切分一切分一椭圆孔 一成品孔,见图2,当时这种孔型系统主要适用于 精轧机组带平立转化(或者K4为立辊)轧机。
➢ 与两线切分轧制相比 ,三线切分轧制时,在预 切分和切分孔型中,轧件 三部分变形不对称,两边 为自由宽展,轧件中部受 切分楔的影响属于限制宽 展,轧件三部分在压下量 相同情况下,轧件中部有 较大延伸,两边由于为自 由宽展,由于轧件为一整 体,造成预切分孔型中轧 件三部分面积不相等。
பைடு நூலகம்
➢ 第15道次孔型两边条形中各线相对的独立体( 以下简称“单元”)的高度明显比中间单元的高,而
两边单元的宽度则明显比中间单元的要窄,这是 因为一方面须给第16道次留有宽展的余地,同时 第15、16两道次两切分楔的间距又须要保持相近 ,因此宽展只能留在两边单元上。这样第16道次
两边单元既有宽展又有延伸,而中间单元变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