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神权下的自我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再生’”、“人性的欢歌”以及“与上帝的直接对话”三目内容的叙述,阐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性的复苏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本课是第六专题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中第二课。

本专题所述的西方广义上的“人文主义”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个时期,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中世纪后期新兴资产阶级在继承古代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对人文主义进行了第一次系统的理论阐述,其实质是一种确立人、人的尊严和人生价值的新观念。

它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

二、学情分析
本节授课对象是高二理科班学生。

学生虽有高一历史必修一二政治经济模块的基本知识储备,但分科后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太重视。

本模块教学内容偏重理性思维,许多思想史上的名词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深入浅出,将艰深的知识通俗化,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这是教学前要侧重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的展现,知道文艺复兴初期“三杰”和《十日谈》、《哈姆雷特》;在史料分析、比较归纳中,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体验和感悟人的价值与意义,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利用材料的解读与分析,了解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进而认识到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文主义的内涵
2、难度: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五、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引导课堂教学,发挥学习资源(课内、课外)、学习伙伴(师生间、生生间)在教学中的作用,采用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媒体利用等策略,鼓励学生在体验、探究、发现、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将本课三个子目进行整合,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板块:“人文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延续——宗教改革”,以人文主义这一主题贯穿教学过程,凸显这一时期两场运动的核心精神,试图帮助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其演变。

七、板书设计
一、人文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
1.背景
2.概况
3.影响
二、人文主义的延续——宗教改革
1.背景
2.马丁路德的主张
3.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