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造假案牵出毕马威事务所遭遇信任危机

造假案牵出毕马威事务所遭遇信任危机

造假案牵出毕马威事务所遭遇信任危机
21世纪经济报道2003-02-18 14:55:31
锦州港造假案牵出毕马威内地收费最多事务所遭遇信任危机
本报记者莫菲顾万江上海、北京报道
2003年2月8日、9日,对于在辽西地区有“第一大港”美称的锦州港(600190.
SH)与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是十分尴尬的两天。

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受理了四川三位股民及上海的徐倩女士依据财政部的行政处罚状告锦州港涉嫌财务造假、公布虚假信息的案件。

令人关注的是,北京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及香港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也一同被告上


了2001年,公司可能担心虚构巨额银行存款被查,通过虚增在建工程名义将银行存款窟窿补上,这样,到了2001年末,货币资金被填实了,而在建工程及固定资产虚增了34164万元。


公司自纠
2003年1日,已受到财政部处罚的锦州港做出了一件使投资者耳目一新的举动。

公司成立了会计核算清理整改特别工作组,在前次会计整改的基础上又对1994年~2000年度的会计核算情况进行了彻底清查。

根据自查结果,锦州港仍存在虚增资产与收入的情况。

因此,公司重新调减了1998年至2000年度的虚增收入985.9万元,调减虚列账面货币资金3858.2万元,调减虚列在建工程814.7万元,调整1997年及以前年度应计入费用或损失而计入其他应收款的2348.79万元;调整以虚增货币资金冲减的其他应收款3687.04万元。

锦州港一位高层领导告诉记者,公司自查的举动表示公司对多年存在的虚假会计信息问题高度重视,积极地纠正错误,并向广大投资者及时公布,避免造成投资者再度的损失。

另外,2003年1月锦州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150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经营情况继续保持良好状态。

当记者问及关于投资者民事诉讼的事宜时,董秘高鸿敏表示:“公司愿意接受投资者的诉讼,将严格按照法院的判决来执行。


投资者不能指望所有的上市公司不造假,严格按照《会计法》办事,但是作为外部审计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承担起审计职责,为投资者把好关。

而锦州港的审计机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又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尴尬呢?
毕马威谨慎回应

出,毕马威事件起因是2000年由财政部检查时发现的,而不是证监会。

随后,这位工作人员表示,相信证监会相应的部门接下来应该也会有所检查。

对于毕马威因锦州港一事而成为被告,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秘书长丁平准先生认为,从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监管来说,在某
种程度上是好事,让大家对“五大”也有个清醒的认识。

美国安达信公司出事,揭穿了“四大”的神话,而在中国这个新兴的市场
上,洁身自好更是困难。

丁平准对此的态度是,出事了,“该怎么样就得怎么样”。

据记者了解,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方面,中注协主要是根据审计准则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督,检查其是否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相关取证、函证、盘点工作是否尽到了尽职勤勉的义务。

如果某个事务所出现了问题,中注协会依照有关处罚吊销该事务所的准入资格。

而财政部和证监会也会依照有关法规,做出行政处罚,严重的还将移送司法机关。

毕马威会
遭到什么样的命运,似乎还没有人能预言。

然而,一位曾与毕马威有过接触的国内某海外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似乎为毕马威感到一些“同情”。

该人士指出,毕马威审计一向很严谨,通常一般的审计有十来人参与,应该不会有审计人员为锦州港造假担风险,而毕马威有这么多业务,也没有必要为锦州港冒险。

然而,该人士接着分析,锦州港虚增收入达到4个多亿,凭职业经验和本能,审计人员应该会发现这其中的问题的。

因为上市公司虚增收入必定是在造假,而造一个假,就必定还要造更多的假来圆这个假,如此连环造假,不可能不被发现,难道真的是天衣无缝?
相信很多与徐女士有相同经历的股民,甚至是更多的人士一定在期待一个黑白分明的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