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收入的分配检测题题(含答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检测题题(含答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检测题题(含答案)课时知能训练一、选择题 1.(2011•江苏单科)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

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

该图表明( )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3.(2012•惠州统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这就要求( ) ①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②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③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至2012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整整三周年,取得了显著成就。

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这项改革有利于( )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5.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③扩大财产性收入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

这说明( )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7.(2012•山东实验中学月考)《圣经•新约》中“马太福音”第25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们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几句话概括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并将其命名为“马太效应”。

从经济学角度看,要将此效应对和谐社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需要( ) A.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B.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 C.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 D.努力提高经营者的职业道德 8.近十几年来,我国国家和企业分配份额呈现双增加态势,而个人的分配份额则有所下降,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也呈日益扩大的态势。

为此必须( ) ①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②保证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占合理比重③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④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2012•淄博模拟)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由于担心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两人就如何公平分配争执不下。

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先挑选,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B.要坚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 C.分配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平等 D.促进公平正义必须依靠合理的机制和政策10.(2012•皖南八校一次联考)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下列关于社会保障,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属于初次分配,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②属于再分配,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③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④慈善事业、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2012•青岛质检) “十二五”规划强调实现“两个同步”的目标,即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对“两个同步”目标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共享经济发展成果②加快发展生产力,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消费需求④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2.大学生小王,利用2011年暑假时间收集信息,进行技术发明,并将自己的技术发明提供给某企业,从而获得了一份收入。

这份收入属于( ) A.非正当收入 B.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 C.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 D.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获得的收入 13.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益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我们现在来看孔子的话,其错误主要在于( ) A.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B.违背了平等互利原则 C.违背了效率原则 D.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二、非选择题 14.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6月30日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在践行并实现共同富裕道路的工作中让能做大‘蛋糕’者有机会,能分好‘蛋糕’者有舞台”。

“进而在调整和分配‘蛋糕’中‘不让老实人吃亏’。

”“要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之路!我们坚信,迟早有一天,全人类都要走上这条共同富裕之路”。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如何分好“蛋糕”,“不让老实人吃亏”提出合理化建议。

15.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二五”规划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某班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课题,收集到下面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最新的数据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在已经达到了3.3∶1的幅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不是标准的差距,而是时代的差距。

甲组同学讨论材料一和漫画时,认为材料中反映的问题不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必须下大力气解决。

(1)漫画和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材料二温家宝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使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向民生倾斜。

乙组同学在讨论材料时,认为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向民生倾斜,深得民心,我们的政府是一个有权威的政府。

(2)分析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向民生倾斜的经济意义。

答案与解析 1.【解析】在x1之前,收入差距拉大,效率提高;x1之后,收入差距拉大,效率降低。

因此,②④正确;①说法错误;③片面夸大了收入差距的作用。

【答案】 D 2.【解析】A、D两项属初次分配范畴,不是再分配的内容,不选;银行存贷款利率调整不属于分配范畴,B项应排除;C项举措既是再分配范畴,又通过收入分配的调节促进社会公平,因此当选。

【答案】 C 3.【解析】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相对公平的知识。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强调效率,也要注重公平,①错误;收入差距只能缩小,目前还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排除④;②③均正确。

【答案】 A 4.【解析】解答本题要求学生从题干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

新医改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这项改革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所以选C。

A、B、D三项分别涉及提高收入水平、完善分配制度、统筹城乡发展等内容,都与题意不符。

新课标第一网【答案】 C 5.【解析】①③属初次分配范畴,②④是再分配措施,且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因此选D。

【答案】 D 6.【解析】本题重在理解题意,通过题干可以看出在企业分配环节中不能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否则会影响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强调分配对效率的影响。

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7.【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宏观调控和再分配政策。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会进一步加剧社会两极分化,排除A;社会两极分化可通过国家的再分配加以调控,B可选;C、D与解决社会两极分化无关。

【答案】 B 8.【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

②错误,应是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④与题意无关,不选;①③中的措施均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故选A。

【答案】 A 9.【解析】读懂材料是关键,材料是探讨如何解决公平问题,并指出了办法――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

A、B、C与材料所说相去甚远,D最符合。

【答案】 D 10.【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知识。

社会保障属于再分配,有利于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排除①选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③错误;慈善事业、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④当选。

【答案】 B 11.【解析】考查分配政策。

“两个同步”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民收入,促进分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侧重公平。

②“效率优先”与题意不符;③未体现。

【答案】 C 12.【解析】大学生提供技术发明获得的收入,是按技术要素获得的分配,属于正当收入,所以A错误;D表述的是按劳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一种形式,根据题干内容,B、C相比,C更恰当,故答案是C。

【答案】 C 13.【解析】孔子过分强调了社会分配中的公平,而忽视了效率,故本题应选C。

【答案】 C 14.【解析】解答本问时要变换角度,从而抓住试题设问的实质。

现阶段如何分好“蛋糕”的问题实际上是指如何维护社会公平,运用教材中有关维护社会公平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②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5.【解析】解答第(1)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第(2)问本题考查国民收入分配向民生倾斜的意义,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回答此题时,要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先回答对劳动者个人的意义,再回答对国家的意义。

【答案】(1)现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财富过于集中在一部分垄断行业中,中低阶层收入低;社会保障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