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案例完整篇.doc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案例完整篇.doc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案例1(一)背景某医院是一家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中等规模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

该医院有开放床位450张,年门诊量25万左右人次,年住院病人6000—8000人次。

由于该院是—所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医院,几十年延续下来的陈旧的管理思想和僵化的管理模式。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及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难题:1.手工模式下的门诊收费管理,病人需先拿着医生的处方,以下便是第1页的正文:案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一)背景某医院是一家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中等规模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

该医院有开放床位450张,年门诊量25万左右人次,年住院病人6000—8000人次。

由于该院是—所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医院,几十年延续下来的陈旧的管理思想和僵化的管理模式。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及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难题:1.手工模式下的门诊收费管理,病人需先拿着医生的处方单排队划价,然后到收费处排队交钱,再凭发票到门诊药房排队取药。

这中间,病人排队时间长,划价收费人员出错环节多。

2.医院在对药品的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一,药品的盘点工作时间过长;其二,药品库存难以及时掌握;其三,由于药品调价频繁,新的价格不能及时执行。

3.手工模式下的住院管理,病人病历号会产生一人多号或跳号现象,造成病案统计的混乱;记账时,要由护士到住院药房取药后,再到住院处记账,不能做到及时、准确;病人住院期间的各项检查及治疗费用由医务人员传送到住院处,中间环节多,费时费力;病人账户余额不能及时掌握,易出现欠费、漏费现象。

长久以来,落后的管理手段已经成为困扰该院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满足该医院的管理要求,提高该院的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该院建立起了自己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包括:门诊、住院、药库、财务、总务、器械六大模块。

(二)系统分析1.组织结构(1)组织结构概况该院的组织结构如图所示。

(2)管理职能分析根据该院的实际情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以经济信息管理为中心,对医院的收入、支出准确管理,包括药库管理系统、门诊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总务管理系统、器械管理系统。

下面仅以门诊管理系统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说明:药剂科包括供应组、药房(库房和会计组)和各药房(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

各门诊药房(草药房、成药房、西药房)的工作人员根据药品的销售情况,填写用药计划单,根据计划单到会计组查看现在账面上是否有药.如果有.再填写出库单,然后凭借出库单到库房领药。

门诊药房的工作人员为病人的处方划价。

然后病人持该处方到收费窗口交钱,再到门诊药房核实后取药。

门诊药房工作人员每天工作结束后,要同收费人员对账:每月月底要将本月的销售额统计出来,报到会计组,再由她们整理后交财务科;每个季度对药房库存进行一次盘点。

2.业务流程分析该院的门诊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对门诊药房的药品的购销存情况进行管理,其业务流程图如图所示。

在这个管理过程中,门诊药房扮演着两个不同的“角色”:对药库来讲,它从药库领取药品,如虚线框1中所示;对门诊病人来讲,它卖给病人药品,如虚线框2中所示。

在此业务流程图虚线框2中的部分可以看出,门诊药房在对门诊病人的工作过程中需承担两项任务:①给病人的处方划价;②审核收费后的处方和发票合格后给病人发药。

这样的工作方式不但增加了病人的无效等待时间,也无形中加大了门诊药房的工作量。

实现计算机管理后的门诊系统要求划价收费一条龙服务,即门诊药房只需承担原来工作中的第二项,而不再需要划价了。

原来的划价工作将由收费人员完成。

3.数据流程分析根据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调查分析以及计算机管理的需要(即取消药房的划价工作),设计出有关药品数量方面的数据在药库、门诊两部分之间的流动过程,数据流程分析如图所示。

(三)系统设计1.系统目标根据调查研究,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1)建立全院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建立数据库,集中存储医院管理和病人医疗数据信息。

组织结构如图数据流程图(3)支持医疗和管理的窗口业务,完成医疗各部门之间(临床部门和管理部门)的信息传递。

(4)建立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维护机制。

2.网络结构该院的整体建筑由一栋11层的门诊、行政大楼和一栋4层的住院大楼组成,根据各科室的分布情况,设计出了该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节点图,如图所示。

根据其信息节点图,该院采用了星形结构的以太网,它具有以下三项优点:(1)连接简便。

(2)易于故障处理。

(3)传输简便。

业务流程图行之有效3整个医院信息网总体工程网络结构图如图所示。

4.软件平台环境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典型的基于数据库的客户/服务器结构模式的系统。

在这种结构模式中,数据库服务器为客户应用提供服务,这些服务包括查询、更新、事务管理、索引、高速缓存、查询优化、安全管理及多用户并发存取控制等。

它具有如下主要优点:(1)减少对网络带宽的要求;(2)请示的处理由服务器完成,提高了处理能力,加快了响应速度;(3)服务器与客户机协同工作,减轻了服务器的负荷;(4)大量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上,减少了对客户机的要求;(5)大量的数据维护和管理工作在服务器上完成,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实现客户川艮务器结构的软件平台,涉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软件及应用开发工具。

结合医院的业务处理特点及对计算机的维护管理能力,该院进行了如下选择:1)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根据现有的网络结构,应该选用什么样的网络操作系统呢?目前,网络操作系统比较多,从大家广为熟悉的Novell 系列,到今天异军突起的WindowsNT 网络操作系统,我们选择操作系统时遵循了如下原则:(1) 所用的网络必须能同现有的系统相连接。

(2) 能够利用多种通信方式实现各计算机之间的远程联网。

(3) 能够支持多媒体环境,如实现语音、图像等形式的传输。

(4) 支持国际通用的大型网络数据库。

(5) 能够实现安全、可靠的信息管理。

基于以上原则,该院采用了Windows NT Server 4.0和Windows 95的结合方式。

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它具有广大用户所熟悉的Windows 用户界面,安装简便,易学易用。

2)网络数据库的选择数据库的管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该医院所采用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因此所选择的数据库,其功能、开放性及对客户·服务器结构模式的支持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成败。

针对Windows NT 网络操作系统,该医院选择了Sybase 数据库。

Sybase 数据库是一个高性能、多用户、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模式,能够实现网络环境下数据库之间互联、互操作,具有数据容错、完整性检查和安全保密等功能,使整个网络数据库的结构更加合理。

5.数据字典医院信息网总体工程网络结构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案例1 案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一)背景某医院是一家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中等规模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

该医院有开放床位450张,年门诊量25万左右人次,年住院病人6000—8000人次。

由于该院是—所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医院,几十年延续下来的陈旧的管理思想和僵化的管理模式。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及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难题:1.手工模式下的门诊收费管理,病人需先拿着医生的处方单排队划价,然后到收费处排队交钱,再凭发票到门诊药房排队取药。

这中间,病人排队时间长,划价收费人员出错环节多。

2.医院在对药品的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一,药品的盘点工作时间过长;其二,药品库存难以及时掌握;其三,由于药品调价频繁,新的价格不能及时执行。

3.手工模式下的住院管理,病人病历号会产生一人多号或跳号现象,造成病案统计的混乱;记账时,要由护士到住院药房取药后,再到住院处记账,不能做到及时、准确;病人住院期间的各项检查及治疗费用由医务人员传送到住院处,中间环节多,费时费力;病人账户余额不能及时掌握,易出现欠费、漏费现象。

长久以来,落后的管理手段已经成为困扰该院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满足该医院的管理要求,提高该院的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该院建立起了自己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包括:门诊、住院、药库、财务、总务、器械六大模块。

(二)系统分析1.组织结构(1)组织结构概况该院的组织结构如图所示。

(2)管理职能分析根据该院的实际情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以经济信息管理为中心,对医院的收入、支出准确管理,包括药库管理系统、门诊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总务管理系统、器械管理系统。

下面仅以门诊管理系统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说明:药剂科包括供应组、药房(库房和会计组)和各药房(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

各门诊药房(草药房、成药房、西药房)的工作人员根据药品的销售情况,填写用药计划单,根据计划单到会计组查看现在账面上是否有药.如果有.再填写出库单,然后凭借出库单到库房领药。

门诊药房的工作人员为病人的处方划价。

然后病人持该处方到收费窗口交钱,再到门诊药房核实后取药。

门诊药房工作人员每天工作结束后,要同收费人员对账:每月月底要将本月的销售额统计出来,报到会计组,再由她们整理后交财务科;每个季度对药房库存进行一次盘点。

2.业务流程分析该院的门诊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对门诊药房的药品的购销存情况进行管理,其业务流程图如图所示。

在这个管理过程中,门诊药房扮演着两个不同的“角色”:对药库来讲,它从药库领取药品,如虚线框1中所示;对门诊病人来讲,它卖给病人药品,如虚线框2中所示。

在此业务流程图虚线框2中的部分可以看出,门诊药房在对门诊病人的工作过程中需承担两项任务:①给病人的处方划价;②审核收费后的处方和发票合格后给病人发药。

这样的工作方式不但增加了病人的无效等待时间,也无形中加大了门诊药房的工作量。

实现计算机管理后的门诊系统要求划价收费一条龙服务,即门诊药房只需承担原来工作中的第二项,而不再需要划价了。

原来的划价工作将由收费人员完成。

3.数据流程分析根据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调查分析以及计算机管理的需要(即取消药房的划价工作),设计出有关药品数量方面的数据在药库、门诊两部分之间的流动过程,数据流程分析如图所示。

(三)系统设计1.系统目标根据调查研究,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1)建立全院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建立数据库,集中存储医院管理和病人医疗数据信息。

组织结构如图数据流程图(3)支持医疗和管理的窗口业务,完成医疗各部门之间(临床部门和管理部门)的信息传递。

(4)建立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维护机制。

2.网络结构该院的整体建筑由一栋11层的门诊、行政大楼和一栋4层的住院大楼组成,根据各科室的分布情况,设计出了该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节点图,如图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