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
思想 :
– 用系统的思想,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 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 具体来说,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 立的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等。在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 – 在系统调查或理顺管理业务时,应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入 手,逐步深入到最基层。 – 在系统分析,提出新系统方案和系统设计时,先考虑系统 整体的优化,然后再考虑局部的优化问题。 – 在系统实施阶段,则应坚持自底向上的逐步实施。
4
1.1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步骤 : – 系统请求
问题的提出。
– 系统规划与初步调查
系统现行状态以及可用资源的初步调查;明确问题, 确定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确定分阶段实施进度; 可行性分析研究与可行性报告。
– 系统分析
现行系统组织结构分析与业务功能分析;业务流程 分析;数据以及数据流程分析;功能-数据分析; 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或新方案)。
自底向上进行开发:在具体系统实现过程中,一个 模块一个模块地进行开发,调试,然后再由几个模 块联调(子系统联调),最后是整个系统联调。
8
1.1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特点:
– 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
在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都要充分的考 虑可能变化的因素。
– 工作文件的标准化和文献化 在系统研制的每一阶段、每一步骤都要有详细的文 字资料记载。
36
4.4 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 新系统的数据字典:
数据项描述
数据项编号:I01
数据项名称:顾客号 别名:顾客代码
简述:某一顾客的代码
类型及宽度:字符型,4 位 取值范围:0001-9999
37
4.4 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 新系统的数据字典:
数据结构定义 数据结构编号:DS03-01
数据结构名称:报价单
数据流量:约 10 次/日
39
高峰流量:约 15 次/日
4.4 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 新系统的数据字典:
处理逻辑定义 处理逻辑编号:P2.0 处理逻辑名称:开票处理
简述:开出各种发票。
输入的数据流:合格的订货单、退款通知单。 处理描述:根据合格订货单和退款通知单开出发票, 把订购单进行汇总,转给结算部作账款结算。 输出的数据流:发票联、订单数据 处理频率:50 次/日
简述:向顾客提供产品的价格和相关信息 数据结构组成:商品代码 + 商品名称 + 规格 + 单价 + 产地
38
4.4 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 新系统的数据字典:
数据流定义 数据流编号:D03-02 数据流名称:需先付款的订货单
简述:根据用户信用,要求先付款的订货单。
数据流来源:订货处理 数据流去向:顾客 数据流组成:日期 + 商品代码 + 商品名称 + 商品 单价 + 销售数量 + 顾客代码
– 业务流程调查
27
4.3 现行系统分析
– 手工操作系统和业务流程已经不能满足其业务 流量的需求,成为严重影响企业继续提高效益 的因素。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服务方面 效率方面 决策方面 分工方面
市场方面
28
4.4 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 新系统的目标:
提高系统自动化、标准化和系统化,为各部门快速提 供高质量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为客户提供 更便利、更全面的服务
– 环境上的可行性
领导者认识到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系统需求的迫切性 员工有改变现有管理制度和流程的要求
24
4.2 现行系统的调查
– 组织结构调查
经理 票务部 结算部 财务部 仓库保管部
25
4.2 现行系统的调查
– 管理功能调查
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是为了完成一定的管理功能而设立
26
4.2 现行系统的调查
– 输出设计
13
– 输入设计
1.5 系统实施
– 物理系统的实施 – 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的目标、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 程序和系统调试
程序调试、分调、总调、特殊测试
– 系统切换、运行与维护
系统切换、系统运行、系统维护
14
2 系统系统开发案例
– 某企业是一家采用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内部分 工简单、业务流程短促的中小型贸易企业,经 营副食品的销售和供应。 – 企业在快速成长的同时,对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业务流程的规划、各种数据存储和应用提出了 新的要求,旧有的模式已不能再适应企业迅速 发展的需要。
10
1.2 系统规划
– 企业系统规划法方法将过程和数据类两者作为 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 – 主要目的是划分子系统。利用过程 / 数据矩阵 (也称U/C矩阵)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
– U/C矩阵的正确性有三方面来检验:
完备性检验。每一个数据类必须有一个产生者(即 “C”) 和至少有一个使用者(即“U”)。
– 新系统的组织结构:
30Biblioteka 4.4 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新系统的管理功能:
仓库管理:负责货物的出库、入库的统计,管理货物 的盘点,形成日出入库报表汇总。 市场管理:将原系统中顾客传递单据的活动置于企业 内部,建立企业-顾客的数据库 报表分析管理:根据市场部和仓管部的报表和汇总表, 对顾客、供应商、货物、订单等资料及时上报,辅助 决策
– 新系统的组织结构:
市场部:负责产品定价和客户服务 票务部:负责开销售发票和退货发票,对订购单管理 结算部:负责各种结算,汇总各种结算单据,编写销 售报表 财务部:根据销售报表进行销售分析 仓管部:仓库管理员负责入库管理,采购员负责日常 库存管理,发货员根据发货单负责出库管理
29
4.4 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 企业没有采用任何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工作大多 由人工完成,计算机仅仅进行文字录入、处理, 导致工作繁琐、重复性大,企业发展滞后。 – 计算机的功能主要停留在核算统计方面,无法应 用到各个管理部门,即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 – 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几乎都是手工操作方 式,数据量大,使得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并且容 易出现差错,效率低下。 – 整个业务流程都采用了手工方式,一些供需的信 息不能及时传给高层管理者,造成信息滞后,不 利于决策者进行准确的市场判断决策。
5
1.1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步骤 : – 系统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文件设计; I/O设计;模块功能设计;处理过程设计。
– 系统实施
程序设计(由程序员执行);人员培训(由系统分析设 计人员培训业务人员和操作人员);数据库准备(由业 务人员完成);系统调试与切换。
– 系统运行
22
4 案例的系统分析
本节内容: 4.1 可行性分析 4.2 现行系统的调查 4.3 现行系统分析 4.4 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23
4.1 可行性分析
– 技术可行性
具备一定数量的硬件设备,开发人员具有专业知识, 员工具有一定操作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 经济可行性
销售管理信息系统较简单,开发和维护费用较低 系统投入后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解决了手 工操作带来的工作效率低、容易出错等问题,使信息 流动得更快,能为各层管理者提供多的高质量的信息
一致性检验。每一个数据类仅有一个产生者,即在 矩阵中每个数据类只有一个“C”。
无冗余性检验。每一行或每一列必须有“U” 或“C”, 即不允许有空行空列。
11
1.3 系统分析
– 可行性分析 – 管理业务调查
组织结构图、管理功能图、管理业务流程图、表格 分配图
– 数据流程调查
数据流程图
– 数据字典
–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用,管理信息 系统成功应用的案例使得管理者有信心通过管 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改变企业的管理现状, 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15
3 案例的系统规划
本节内容: 3.1 企业现状 3.2 开发原因 3.3 系统目标 3.4 系统构成 3.5 人员分配和进度安排
16
3.1 企业现状
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 外部实体
– 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逻辑方案、分析说明书
12
1.4 系统设计
– 代码设计 – 功能结构图设计
功能结构图
– 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数据关系图、信息系统流程图、处理流程图
–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 数据存储设计
文件组织方式、文件设计、数据库设计、概念模型 (E-R图)、数据模型(关系模型的范式)
9
1.2 系统规划
– 企业系统规划法 (Business System Planning,简称BSP) – 思路:
自上而下识别系统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数据, 然后再自下而上设计系统以支持目标。
– 关键成功因素法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简称CSF) – 内涵:
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再围绕这 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17
3.2 开发原因
– 主要问题是手工操作致使工作效率低下,经济效 益不高。许多繁琐、经常性、重复性的工作本可 以用计算机解决的问题却困扰着工作人员。 – 数据处理由人手工操作,资金方面没有合理计划, 拖欠款的情况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影响资 金周转 。 – 计算机的应用只是收集、存储了不少销售、仓储 等信息,但都是以 WORD文档的形式存储的, 其功能仅停留在查询、统计、打印报表等。 – 企业还存在这一些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有利因素: 技术人员,硬件设备等。
18
3.3 系统目标
总目标:用信息来支持企业的决策和企业的业务 操作,用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代替原有手工 管理方式,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具体如下: – 改变过去手工操作,建立计算机系统操作,更加 快捷,做到高效率。公司市场、开票、结算、财 务、仓储等部门全部实现自动化管理。 – 在本系统的支持下,能够达到合理进货、及时销 售、库存量小、减少积压的目的,尤其是商品存 储这一块,能够大大降低公司运作成本。 – 通过业务的整合和组织结构的调整,提高数据的 准确性,避免逻辑的错误和人为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