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与健康》理论教育测试答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教育测试答案

一、填空题
1、身体,情绪,智力,精神,社交
2、体育锻炼合理膳食
3、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

4、糖类,蛋白质,脂类
5、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6、遗传变异、营养条件、身体锻炼、生活环境和生命规律
7、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种类运动持续时间
8、中枢神经镇静型中枢神经兴奋型致幻型综合作用型
9、烟火信号声音信号反光信号旗语信号
10、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二、判断题
对对错对错对对对错对对对错错错对对对错对
三、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体能——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简答题
1、怎么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
1.聪明地锻炼
2.多骑自行车
3.散步半小时
4.多走楼梯
5.保持正确的行走姿势
6.经常伸伸脖子
7.要吃好早餐
8.多吃有机食品
9.多吃核桃10.少喝碳酸饮料11.多吃鱼12.食用更多的酸酵母13.多吃绿色食品14.补充更多的维生素C
2.在体育运动中应如何加强自我保护?
体育教学中教会学生跌跤的学问--自我保护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

自我保护,是指练习者在运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危险时,随机应变,化险为夷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加强体育教学中安全保护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对技巧与器械体操、球类、跳跃、跨栏等项目的恐惧心理,并使学生在预防运动损伤方面终生受益。

第一,人体各部位在生命存在和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及抗损伤能力的不同,本着"舍车马而保将帅"的原则,当人体跌倒时要首保大脑、次保胸腰、三保两臂、四保腿脚。

具体要求是:人体跌倒时,尽可能用两腿着地,除非在保护大脑和胸腰的情况下(如翻滚、倒栽、前仆等),一般不得用两臂先着地。

尽可能避免胸腰摔打地面,任何情况下(翻滚类动作除外)不得使头部着地。

第二、根据人体各关节的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原理,可采用如下方法:
1、顺关节支撑法
(1)当人体后倒或侧倒着地时,须屈膝坐臀,配合手臂顺撑(手指向前),不能出现直臂反撑。

(2)当一足踏栽凹凸不平的地方上即将发生扭踝时,可顺势向扭踝足侧屈膝倾坐并顺撑,同时迅速转移身体重心,减少扭踝程度。

2、顺惯性滚动法
当人体受惯性作用将发生跌倒时,可顺势做滚翻或滚动,以免损伤。

例如:支撑跳跃落地前冲力过大而前倒时,应向前滚翻;落地后倒时,应团身后滚翻,滚翻时肌肉应保持适度的紧张。

3、缓冲着地法
当人体从高处或器械上跌落时,可屈臂、屈膝、屈髋等缓冲着地。

4、增大支撑面法
人体在跳落或跌倒时,应尽可能增大着地的受力面积,切忌用肘尖膝盖着地,例如:人体从高处或远处跳落时,两腿应并腿屈膝落地,身体向前仆倒时,须用两臂屈肘双掌撑地切忌用单腿、单膝撑地。

5、缓降重心法
(1)在球类竞赛中,当跳起时被他人推倒发生直体后倒,可顺势收腹屈膝降低重心,配合两臂支撑,做屈体后滚动落地(须收颌以防大脑受伤)
(2)在做器械体操动作失败而掉落时,应尽量抓住器械不放,以便借助器械的挂撑转危为安或缓降重心落地。

(3)从爬竿、木梯等高器械上掉落时,可先紧握器械,待接近地面时推开器械跳落地面或顺势跳滚落地。

6、改变动作结构法
(1)改变动作构成要素。

每个体育动作都有其特定的构成要素,当做某个动作失败而出现跌倒危险时,可顺势改变其中一个或几个构成要素,例如:当做侧空翻动作失败时,可改为单臂侧手翻落地;当做后空翻动作"翻不过来"时,应改为屈腿或屈体或团身后滚翻落地,以摆脱"倒栽"的危险。

(2)改变跌落动作部位。

人体从高处跌落时,可利用小关节(主要时颈部)活动来改变下跌动作的着地部位,使两腿先着地。

7、停止练习或跳下
上体操器械动作过程中感到手滑时,应停止练习。

第三.心理镇定原则
当出现危险情况时,练习者必须冷静、勇敢、坚定、沉着,不要惊慌失措。

只有心理镇定才能化险为夷。

答案均为我自己做的,结合了Bing 的搜索结果,信得过就COPY,信不过就请另谋高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