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测试卷一、是非判断题(每题一分,共十五分。
判断错误倒扣分)1.心理学家提出了儿童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对)2.“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错)(应该是“环境”)3.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对)4.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记忆能力还不成熟。
(错)(应该是“感知能力”)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
(错)(应该是“政治经济制度”)6.在教学中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闻闻,这种教学是在贯彻直观性原则。
(对)7.在技能练习的中期或后期,进步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学习干扰现象”。
(错)(应该是“高原现象”)8.“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句名言是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的。
(错)(应该是“第斯多惠”)9.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遗忘发展进程研究,绘制了经典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对)10.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
(对)1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直接经验。
(错)(应该是“间接经验”)12.“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观点提示我们应当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规律。
(错)(应该是“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的规律”)13.思维的基本过程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错)(应该是“分析”与“综合”)14.班会有常规班会、生活会和主题班会三类,其中主题班会是班会活动的主要形式。
(对)15.个别教师随意剥夺学生的智力劳动成果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名誉权和荣誉权。
(对)二、填空题(每题一分,共十分)1.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
2.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家是杜威。
3.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叫义务教育。
4.在教师的聘用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
5.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6.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7.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记分法主要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
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称为讨论法。
9.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加强“双基”教学,这里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0.我国古代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共十五分)1.会打乒乓球的人,有助于掌握羽毛球的技术,这属于( A )。
A正迁移B负迁移C零迁移D复习2.人们往往认为书本是用来学习的,笔是用来写字的,而不容易想到它们别的方面的用途,这种现象称为( D )。
A定势B原型C原型启发D功能固着3.心理学上所说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D )。
A现有的发展水平B即将达到的水平C最高的发展水平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4.后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的材料的干扰,称为(D )。
A遗忘B干扰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5.“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名言是由(A)提出来的。
A孔子B孟子C荀子D朱熹6.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B)。
A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D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相结合7.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我国的(A)。
A《学记》B《大学》C《论语》D《中庸》8.在种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设计教学B班级教学C个别教学D分组教学9.个别教师随意私拆、毁弃或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C)。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隐私权D名誉权10.我国的(B)对未成年学生应尽的义务作了明确规定。
A《义务教育法》B《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宪法》11.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聪明早慧”,有人“大器晚成”,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D)。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2.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C)较高。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13.教学中是否具有启发性主要看(D)。
A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多少B是否运用了谈话法C是否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D学生的主动性是否充分发挥起来14.取得教学成果的内因是(B)。
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生的主体作用C学校的管理作用D教材的媒体作用15.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C)。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四、简答题(共二十七分)1.当前课程改革主要倡导哪些学习方式?(三分)答:主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2.新课程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提出了“三维目标”。
请问“三维目标”具体是指什么?(三分)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三分)答: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表述的意思接近就酌情给分)4.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三分)答:①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教学。
(表述的意思接近就酌情给分)5.简要叙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教师享有哪些权利?(六分)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教师享有:①从事教育、教学方面的权利;②从事科学研究的权利;③指导和评定学生的权利;④按时获取报酬的权利;⑤民主管理学校的权利;6.⑥参加进修、培训的权利。
(表述的意思接近就酌情给分)6.如何组织学生合理地进行复习?(四分)答:①复习要及时;②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③复习份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④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表述的意思接近就酌情给分)7.如何培养和形成班集体?(五分)答: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表述的意思接近就酌情给分)五、案例分析题(第一题七分,第二题六分,共十三分)1.放学路上,一个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被班里的一群“差生”拦住打了一顿。
事后学校调查得知,原来这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经常被班主任“拿来”作为教育那些“差生”的“参照物”,以至于被“差生”嫉恨,正如其中的一个“差生”所说的,班主任在批评他们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看某某学生,同样的教室,同样的教师,他怎么就能够学好,你们怎么就学不好?”请你辩析这个案例,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答案:因为嫉妒恼恨,就殴打别人无疑是“差生”的过错,但是这位班主任的教育方法也值得反思。
动不动就拿“差生”和“好学生”比,比来比去,不但伤害了“差生”的自尊,也使那些“差生”失去自我发展的动力。
教育学生,横向比较是必要的,但对中小学生而言,更多地要教育他们和自己作纵向的、发展性的比较,立足于自我发展基础的比较才会更具有价值。
这样的比较往往可以把学生的自我特征转化为进一步发展的资源,使其不断超越自我。
应该承认,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人的进步也有快有慢。
科学的评价应该是对学生的一种发展性评价,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白怎么做才能够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而不是整天拿一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去比较。
和“好学生”比,对那些心理素质本来就比较脆弱的“差生”来说,只能给其带来更多的挫折感。
(表述的意思接近或言之有理就酌情给分)2.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学女老师参加新课程教学比赛,课前经过群策群力,作了充分的准备。
比赛那天,她穿了一条漂亮的裙子,裙子上贴满了许多五角星,信心十足地走上了讲台。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学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每当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回答,老师就从裙子上摘下一颗五角星贴在学生的脑门上,学生开心极了,课上得很顺利。
这时,老师裙子上的一颗五角星掉了下来,恰好掉在现在还没有得到一颗五角星的一个学生旁边,该学生捡了起来,犹豫了好半天,很想把这颗五角星贴在自己的脑门上,矛盾了一会,她还是把五角星交给了老师。
老师接过五角星顺手将其贴在裙子上,没有任何表示就继续上课……在整堂课将要结束的时候,又一颗五角星从老师的裙子掉在了一个一直没有得到五角星的学生的旁边,很快就下课了,这位学生也很想将这颗五角星据为己有,思想斗争了一会儿,还是在下课后匆匆跑到老师的办公室将五角星还给老师。
这位老师却说:“课上完了,五角星没用了,你把它扔了吧。
”……请问这位老师什么地方处理不妥?最大的失误是什么?参考答案:对于前面一个学生,这位老师应该顺势把那颗五角星贴在她的脑门上;对于后面一个学生,这位老师应该表扬他具有诚实的品质。
这位老师最大的失误是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表述的意思接近或言之有理就酌情给分)六、论述题(每题十分,共二十分)1.你认为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做什么?参考答案: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不少教师仅仅在教室里象征性地转一圈,其实,教师应该做好这么几点:1.教师要融入学习小组,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讨论思路和想法,能更好地组织学生讨论和研究。
2.把小组的活动引向深入。
教师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学生没有思路的时候,提供一个思路;当小组讨论陷入僵局的时候,提供另一途径,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3.选择反馈的对象,增强交流和表达的效果。
一个班级大概要分许多学习小组,每个组的学生都发言,时间上不允许,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发言,以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学习。
4.教师要注意听学生的表达,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
教师在听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捕捉自己需要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整合学生的信息,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示范性语言,为下一步的讨论和交流做准备。
(表述的意思接近或言之有理就酌情给分)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请你谈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谈话法有哪些基本要求?参考答案: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准备好谈话的问题、顺序,如何从一个问题引出和过渡到另一个问题。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