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论文
1教学中存有的问题和引入案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1教师维度(1)讲授空泛,与现实脱离,造成学生厌学情绪。
该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般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但因为任课教师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和对实际金融业务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使得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缺乏现实意义,理论与实际相互脱节,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水平的培养要求。
案例来源于生活,具有真实性和生动性,将案例与理论讲授相结合,通过对案例的筛选和研究,不但能够使教学内容多样化,而且也能够提升教师的理论深度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水平,解决学生因理论枯燥而产生“厌学”问题。
(2)互动缺失,教学方法简单,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差。
在传统的金融数学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教授式的满堂灌是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绝大多数教师仅仅在复制课本上的内容,只注重“如何教”却忽略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有的虽然设计了互动环节,但一般仅仅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而问题和答案都是预先设置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学生互动。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学生的双向交流,而不是教师对学生的灌输。
教师通过引入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度组讨论、竞争等多元化的模式实行互动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但丰富了教学模式,也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与教师、与同学、与教材的互动中快速提升,解决“效果差”的问题。
1.2教材维度(1)教材编排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讲授和学习。
2005年以后,全国各高校才广泛在本科阶段中开设金融数学专业或专业方向,现有金融数学教材绝大多数是为研究生教育而编写的,以理论研究和阐述为主,而仅有的几部适用于本科教学的教材也多以精算师考试大纲作为主线,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不大,大量的习题是为了配合公式、定理的讲解而创设出来,有些习题则更是停留于理想化模型,缺乏实际意义。
例如,“已知每2年底付款一次,每次付款1元的永久年金的现值为9/16,计算年利率。
”这道题目就是典型地为了配合广义永久年金公式的讲解而创设出来的,无法满足金融数学作为
实践性很强学科的培养目标。
将案例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不但能够
丰富教材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而且能够将复杂而抽象的数
学模型直观化,具体化,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一些金融学发
展史案例的引入能够将原本被割裂的知识与其起源和发展联系起来,
使学生在了解其产生的背景的同时,对于其发展的现状也能系统而全
面地掌握。
(2)时效性差,举例滞后于社会发展,无法满足师生需求。
现有的适用于本科金融数学教学的教材中,绝大多数是在国外教材的
基础上编译而成的,国外的这些教材已经出版很多年,一些理论已经
不适用于当前的金融问题,一些数据也失去原有的意义。
金融数学是
一门对时效性要求极大的学科,案例教学恰好能够补充教材内容陈旧
的不足。
通过引入具有时效性的案例,不但能够更新和补充原有教材
内容,将最前沿的信息和数据传达给学生,而且能增强理论的现实意义。
2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根据以上在本科生金融数学课程教学中存有的若干问题和引入案例教
学模式的必要性,本文探讨将案例教学法融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设计案例导入、案例分析、案例示范、案例模拟“四个环节”依
次运行、互相衔接、有机配合,以达到解决教学现存问题,提升教学
效果的目的。
2.1以案例导入法带领学生轻松进入课程情境导入是每节课的开始,
也是能否抓住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这里所说的导入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以生活型案例导入,即由实际金融问题的导入。
教师每节课遵循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典型案例实行导入,将学生带入为本节课讲授的
所预设的知识背景和问题情境中,师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分析与研讨,
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例如,讲授摊还法时,能够通过设置如下问题:假设某人以银行按揭
贷款方式贷款50万元,分20年还清,每月还款3742.6元。
(1)每
月偿还的3742.6元中有多少元是在偿还本金,多少元是在偿还利息?(2)在偿还了36个月后,本金还有多少没有还?通过这样的问题,
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
生积极思考。
二是以历史型案例导入,即由金融史、金融事件等历史
事件导入。
每个理论都有其发展的历程和背景,如果将所讲授的知识
与其发展历程割断,仅仅片面地讲授知识,必然影响学生全面、深入
地理解定义。
在讲授每个知识点的同时,将其发展的背景、过程,涉
及的人物以及相关历史事件引入教学中,以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
表现在课堂上,既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有深入理解,又能增
强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金融知识。
例如,在讲授债券时,就能
够将我国发行国库券的过程、“垃圾债券”的发展、米尔根的传奇经
历等金融史案作为导入案例融入课堂教学。
2.2以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课程知识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是按照教材直接给出定义、公式,学生则是在课堂上被动接受,课后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实行记忆。
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
生在枯燥的学习中失去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其内涵。
如果
将案例教学植入教学,通过选择恰当的案例并对其实行深入分析,理
清案例中事件的关系,就能够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定义、公式。
这样不
但能够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
识点。
例如,在讲授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定义时,为了使学生深入
理解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差别在于通货膨胀率,能够列举生活中物
价上涨的例子:今年甲向乙借10元钱,贷款利率为10%,明年甲需要
还给乙11元,假设今年的桃子的价格是1元/个,那么10元钱乙能够
买10个桃子,明年桃子的价格为1.1元/个,物价上涨率为10%,那么明年甲还给乙11元也只能买10个桃子。
虽然多还了1元,但乙并没
有所以而获得利润。
显然,贷款利率10%是名义上的利润,即为名义利率。
而实际利润则为0%,于是很自然得出实际利率为名义利率与通货
膨胀率的差或者是名义利率与物价上涨率的差。
2.3以案例示范法培养学生树立和巩固课程建模意识建模方法是金融
学定量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理论与应用联系的桥梁。
培养学生的建模
意识是金融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使
用定理、公式解决课本上的规范习题时得心应手,而面对实际的金融
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这说明学生建模意识不强,无法将实际问题抽
象为数学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背景,指
导学生应用所学公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讲授摊还法实行
本息分析时,在给出公式后,我们能够假设“每位学生通过按揭贷款
方式购买住房,贷款金额为50万,让学生利用公式计算贷款期限分别
为5年、10年、20年时,分别按银行现行贷款利率和住房公积金贷款
利率每月各要还款多少元?”这样不但能够提升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通过案例的典型示范,培养和训练学生树立了客场建模意识。
2.4以案例模拟法训练学生积累和强化课程实战水平金融数学课程是
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应用性体现在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金融问题。
所以,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对于学生灵活掌握金融数学课程的相关
内容以及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讲授某一部分后,能够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实行网上推演和模拟,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
的动手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
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个部分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例如,在讲授期货定
价时,我们布置学生假设每人拥有资金100万元,实行期货在线模拟
交易,然后学生每天注重自己所选期货的交易情况。
课程结束时,系
统会对所有学生的盈亏做统计,并且有按班级的排名。
通过这样带有
挑战性、激励性的案例实践教学,不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课堂所讲授
的理论知识,同时将金融数学理论还原到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兴趣,提升学生实战水平。
3实践检验
将我校2008级和2009级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方向学生在学习金融数
学后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实行问卷调查并以试卷方式实
行测试,其中2008级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2009级将案例教
学模式引入教学,其结果如表1所示。
4结束语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金融数学课程教学中,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
为主体,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
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并且取得了“我会学”的最佳效果。
通过实践检验,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本科生金融数学课程教学后,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