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阳明病本证热证演示文稿80时

阳明病本证热证演示文稿80时


其证当有身大热、汗大出、不恶寒、反恶热、 心烦、口燥渴、等证。
身大热 ——里热蒸达于外。 汗大出 ——热蒸津泄。 主证 不恶寒、反恶热 ——外无表邪,里热炽盛。 心烦 ——热扰神明。 口燥渴 ——热盛伤津。 脉浮滑或滑数 医—学—ppt 正盛邪实,热蒸气腾。10
病机:阳明胃热炽盛,表里俱热。
【治法】 辛寒清热。
2
【词解】 ①愦愦:形容心中烦乱不安。 ②怵惕:恐惧的样子。
【提要】 论阳明热证误治后的各种变证及下 后热扰胸膈的证治。
医学ppt
3
【释义】 1、原有脉证
阳明病
脉浮紧 ——邪热亢盛。
咽燥口苦 ——里热上攻,灼伤津液。
腹满而喘 ——热壅气逆。
发热汗出
邪热炽盛,蒸达于外。
不恶寒反恶热
身重 ——热壅气滞。
【治法】清解里热——白虎汤
误治变证: 误汗则谵语甚 ——津更伤,热愈炽。 误下 额上生汗 阴竭于下,阳无所附而上越。
手足逆冷 (一说:邪陷阳郁。)
医学ppt
15
【原文】(350)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 主之。
【提要】 里热炽盛致厥的证治。
医学ppt
16
【释义】 脉滑 ——主里热(真热) 厥 ——热邪郁遏于里,阳气不达四末(假寒)
又指症状“表”指阳明外证(182条)身热不恶寒、反恶热。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
主之。 (222) 【提要】
里热炽盛,津气医两学pp伤t 的证治。
21
168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 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
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提要:阳明热盛、津气两伤证治。
分析:表里俱热
即概括病机:里热外蒸,弥漫周身充斥内外。
▪ 2、主证:(1)据条文的精神可看出主证是热 和汗二字 。关于四大证的问题,即大热、大渴、 大汗、脉洪大。
医学ppt
18
3、应用指征:

在热盛、大热,汗多基础上,又
见脉滑数,苔薄黄而不润,或苔白而干
或口燥渴者,就可用白虎汤清热保津。
▪ 4、治禁:禁用汗下(219条)
医学ppt
19
2、白虎加人参汤证 【原文】(26)(168) (169) (170喘等。
⑤五官科:口腔炎、牙龈炎、角膜炎等。
医学ppt
12
【原文】(219)
三阳合病①,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②, 面垢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④ ,下之则额上生汗, 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词解】 ①三阳合病:即太阳、太阳、阳明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②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③面垢:面部如蒙油垢。 ④谵语:《金匮玉函经》“谵语”下有“甚”字。
【提要】
论三阳合病,邪热偏重阳医学明pp的t 证治及禁例。
13
【释义】
主证: 腹满 ——热壅气滞。
身重
热盛伤津耗气,经气壅滞。
难以转侧
三阳合病 口不仁 ——胃热灼津耗气。
面垢 ——热蒸汗浊。
谵语 ——邪热上扰神明。
遗尿 ——热盛神昏,膀胱失约。
自汗出 ——热迫津泄。
医学ppt
14
病机:里热炽盛,充斥上下内外。
▪ 体会:(临证辨证要注意)
▪ 1、脉证合参(结合实际以辨证为主,不能仅某一脉证印 定眼目)
▪ 2、注意抓主证:(审因论治,如本条,“外证”)
▪ 如脉浮紧
▪ 阳明病常脉——脉大太阳伤寒证常脉
▪ 阳明病变脉
▪ 3、知常达变 如脉浮紧 太阳伤寒证常脉

阳明病变脉

阳明病常脉——脉大
医学ppt
6
【原文】(228)
第二节 阳 明 病 本 证
医学ppt
1
一、阳明热证(经证) (一)栀子豉汤证 【原文】(221)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
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若发汗则躁,心愦愦①,反谵语。若加温针,
必怵惕②,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
虚,客气动膈,心中懊侬,舌上胎者,栀子
豉汤主之。
医学ppt
(222)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
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6)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
热结在裹,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
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
人参汤主之。 (168)
医学ppt
20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 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69)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 不可 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 加人 参汤主之。 (170)
【方药】
白虎汤
石膏一斤 ——辛寒清热。
知母六两 ——清热润燥。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益气调中,防寒凉伤胃。
医学ppt
11
【现代研究】 经实验表明,白虎汤具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还有
一定的抑菌、抗炎、镇静、抗惊厥等作用。
【临床应用】
①内科:乙脑、出血热、糖尿病、胰腺炎、肺炎、急性
菌痢、流脑、热痹等。
②外科及皮肤科:药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等。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 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 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提要】 论阳明病下后,余热留扰胸膈的证治。
医学ppt
7
【释义】
外有热,手足温——邪热未尽。 不结胸 ——非水热互结。 阴明病下之 心中懊侬 ——热扰胸膈。 饥不能食 ——热郁气滞。 但头汗出 ——热郁于里,熏蒸于上。
医学ppt
4
2、误治变证及热扰胸膈的证治
烦躁 误汗 心愦愦 伤津胃燥,邪热上扰。
谵语 怵惕 温针 烦躁不得眠
以热助热,热扰神明。
心中懊侬 ——热扰胸膈 误下
治法:清宣郁热
舌上生苔 ——热郁于上 栀子豉汤主之。
医学ppt
5
本条阳明病误下,栀子豉汤证与太阳病误下的栀子豉 汤证,虽病因来路不同,但病机相同,治亦同。
当见胸腹灼热、口干舌燥、烦渴引饮、舌红 苔黄、小便黄赤等里热证。
【治法】清解里热:白虎汤。 【方义】见阳明篇。
医学ppt
17
关于白虎汤证讨论归纳
▪ : 1、条文,白虎汤用于表里俱热者 176条, 三阳合病,阳明里热独盛 219条,厥阴病热厥, 脉滑 350条,按全书顺序见于太阳病,阳明病, 厥阴病,提示其应用范围是广泛的,不限于一经 一病
治法:清宣郁热——栀子豉汤主之。
医学ppt
8
(二)胃热津气两伤证 1、白虎汤证 【原文】(176)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① , 白虎汤主之。 【词解】 表有热,里有寒:此处当作表里俱热解释为是。
【提要】 论阳明病表里俱热的证治。
医学ppt
9
【释义】
浮——热盛于表
脉 滑——热炽于里
表里俱热,气血浮盛。
相关主题